在中国为什么踢球最多的,是日本小孩

文/野兽

谢辉一次接受采访,谈上海的青少年足球退化问题,说在上海踢球最多的孩子,都是日本小孩。上海有很多“老外”,来上海临事逗留一下,都组织了个叫SIFL的联赛,其历史跟甲A联赛+中超几乎一样长,里边基本相当于“小世界杯”,因为可以看到英国队,法国队,丹麦队,日本队,非洲的,联合国队,什么都有,其赛制完全照搬英超,他有Premiere League(超级联赛),1st Division, 还有杯赛,开幕赛,闭幕赛,每年评比最佳射手,最佳球员,最佳新人,等等。这些老外年纪大的有四五十,年轻的,过去在欧洲接受过专业训练也有很多,反正一句话,中国的“业余球队”,是没法赢他们的,偶尔出过一些土豪,把一些职业梯队,体校的编制招募起来搬过去,想对这帮老外“降维打击”,满足其可笑的虚荣心,想在上海外国侨民圈子里实现中国足球强国花痴梦,结果是,还是踢不过业余老外。

在中国为什么踢球最多的,是日本小孩

日本人在中国人数其实并不多,即便人在异乡也觉得不能落下孩子的足球训练,这充分说明了日本人对足球的理解和热爱,跟中国十年前想靠足球发财的中国家长是有天壤之别,所以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目前来看,是属于“纵线失败”,从上而下的失败,从里到外的失败,从男到女的失败。

所有责任都在中国足协,当然这不可能,管足球的人不懂足球也很正常,穆里尼奥一个不入流的球员,还当了一流的教练,搞乒乓的管管足球也无妨,这不是人的问题,因为即便是徐根宝,他也不一定很懂足球,他踢过世界杯?还是五大联赛?中国职业化失败的问题,跟“大跃进”时候的失败,其实是一回事。当时就是觉得足球人口不够,参与度不够,才会要吸收社会力量来办足球学校,直到今天都在搞足球进校园,其实这就是大跃进式的“炼废钢”。

在中国为什么踢球最多的,是日本小孩

在1992年职业化以前,还在搞前苏联的“业余体校模式”的时候,足球人口虽然不多,但其选材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从校园中发现人才,吸收进体制内培养,体制内有最好的教练,最好的保障,1984年中国队曾赢了支南美球队叫阿根廷,就是这支阿根廷在1986年获得了世界冠军,所以体工队模式下的中国足球,其足球人口不多,但是实力还是有些保证的。

你搞了职业化以后,5000多所足球学校冒出来了,学校需要场地,教练,说白了需要钱,你在大城市亏着本运营,一般家庭也承担不起其高昂的学费,按照世界青训的1万小时理论,每个孩子起码需要1万小时的训练才能达到职业球员标准,如果均摊下来就是一天2小半-3小时之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5000多所学校变成了现在十几家,还濒临倒闭,打鸡血式爆发的足球人口,萎缩到了今天数量还不如日本侨民,这就是职业化给中国足球吹出的超级郁金香泡沫。

在中国为什么踢球最多的,是日本小孩

因为职业化的大跃进,造成了中国足球苗子彻底断代了,你今天高喊再造2万个足球学校,估计连2万个人都招不到,今天再要求俱乐部建立足球学院,建立什么U体系,U13,U15,U17,踢什么青超联赛,U来U去都是一帮不够格的,弄来弄去都这些可怜的老面孔,换汤不换药的事情反反复复而已,更弱智的政策就是“校园足球”,因为这个政策令中国搞出了世界足球一大发明,就是“足球操”,你让那种体育学院里那种体育教育专业的,社会体育专业的,教人踢足球开什么玩笑,这帮人跳健美操可以,打太极拳估计也会两下,足球他们太外行滚一边去。

在中国为什么踢球最多的,是日本小孩

最近还有个呼声,就是向新疆学习,虽然听上去不够高大上,但不可否认中国现在的足球苗子都在新疆了,因为新疆保留了过去“业余体校”的模式,成金字塔型地培养足球人才,然保留前苏联模式的乌兹别克斯坦最近的成功,也给中国足球决策者一盏明灯,就是按照中国目前的情况,夸夸其谈学世界足球强国基本都是空谈了,就连学日本也够呛,还是老老实实学乌兹别克斯坦,重新建立业余体校模式,让国家来塑造合格的足球运动员,让资本暂时先停止荼毒中国足球的未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