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浪矢解忧杂货店》 ナミヤ雑貨店の奇蹟

文/白来先生

图/来自网络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因为时间线的交错,初次看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有些烧脑。毕竟原著小说的作者可是新本格的代表人物,东野圭吾。

没关系,我来解剖一下,应该会清晰很多。

首先,这部电影大致可分三个过去的故事和一个现在的故事。

第一个过去的故事: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鱼店音乐家是悲伤的故事,但不俗套。

鱼店音乐家并没有在东京干出一番事业,屌丝逆袭,名噪一时,他的结局恰恰相反,令人始料未及——生与死的改变。

音乐家由生变成死,小女孩芹由茫然变成充满希望。

这幕的高潮点是芹在海边沙滩上的独舞。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另外,我很喜欢那把Gibson的木吉他。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第二个过去的故事: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在这个故事里,遗孤映子和浪矢店主回信、孤儿院火宅三件事情关联起来。音乐家拯救了芹的弟弟,芹拯救了映子。

跳到影片最后的片尾曲,芹登台演出的时候,身后紧紧跟着一个穿西装女子,正是映子,她成为芹团队中的一员。这样的剧情设计可谓巧妙。

另外几处蒙太奇的剪辑也很不错,比如说三个盗贼点起火炉的瞬间,切换到1980年1月同样的火苗。

这一幕高潮点在……额,这幕没有高潮点。说实话,这段相对来讲有些乏味。

第三个过去的故事: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在第三个故事里,我猜测烧掉孤儿院的凶手要出场了!没有想到说的是另个故事——循环到三个盗贼在片头的入室劫持,即

现在的故事。哈哈,作者厉害!

这幕的高潮点在封闭式的结局,三名盗贼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种改变是无法逆转的、积极向上的。

如果是科恩兄弟或者大卫-芬奇这样的裁缝,一定会剪辑成嵌套的无限循环——结局会是这样的,大家感受一下:

三人等待天色已晚,听到某处房屋发出惨叫,进入一看,发现居然是那个叫做“迷失小狗”的女人昏倒在地,身后传来黑帮追击的脚步声,三人惊恐万状狂奔在夜晚的街道,打着手电筒,躲进一家被废弃的杂货店,店面叫做“浪矢”……‍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深夜,三个入室贼离开杂货店后,开始奔跑,街上店铺的广告牌和街灯陆续点亮,三人转了一个圈回到起点:杂货店门口。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由此我想出一个剧本:离开杂货店三人开始奔跑,这条街上店铺的广告牌和接头陆续点亮,接着周遭的一切变成1980年的样子,他们跑回到22年前,他们住进废弃的杂货店,以店长的名义写信。杂货店内一晚,外面32年。第二天太阳出来,一切恢复正常。

其次,让我来挖掘一下穿越时空的科幻内核。

我只听说过圣诞老人有一个神奇的口袋,能够掏出无数个礼物送给小朋友,谁知道浪矢老人也有一个神奇的投信口,一封接着一封地接受着来自未来的信件。

在这间杂货店里,就像是坐上机器猫的时光机,可以遇见过去的人,但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亦可收到来自未来的信。这是一个令人交口称赞的点子。

想象一下你在四面墙壁加天花板和地板的封闭式空间里面,房间外面的世界转瞬变化,而你在房间这部时间机里面,完全看不到外面是怎么变化的,心里得有多着急!

投信口像两个平行世界的交叉点,像虫洞,像《星际特工:千星之城》的手持箱子。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眼睛看到的长、宽、高 + 时间轴 (老头的时间和三人的时间)+ 平行世界(老头的世界和三人的世界) = 五维空间。

浪矢老头其实是一名在野的基础物理学家,潜心研究一生,终于取得制造虫洞穿越于平行世界的伟大成就,制造成收信口以遮人眼目,不愿意公布,防止被他人利用,隐姓埋名终其一生只愿做杂货店老板。

没有错,这就是该电影的科幻内核。

白来评分

40 < 总分 <50:好电影

50<= 总分 < 60:不容错过

60<= 总分:经典之作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电影源自东野圭吾,解读它的时间线和科幻内核

剧本(20 points):18

包括故事、镜头、对白、剪辑等

画面(10 points):8

包括色调、曝光等

表演(20 points):12

配乐(10 points):4

优秀的配乐可以事半功倍

后调(10 points):6

包括观后回味、感触、重复性观看的意愿等

市场价值(10 points):8

包括大众的接受程度、需求度等

总分(80 points):18+8+12+4+6+8= 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