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浩:5月经济金融数据走弱,货币政策或存微调空间

蔡浩:5月经济金融数据走弱,货币政策或存微调空间

2018年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主要经济数据。与上月的喜忧参半相比,5月数据几乎全线走弱,工业增加值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续创新低,消费增速更是创下15年来最低,这也与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大幅不及预期的社融数据相吻合,反映出当前实体经济偏紧的融资环境。

5月新增社融规模大幅下滑,债市违约潮影响显现

2018年6月13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5月金融数据。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8.3%,与前值持平,低于预期的8.5%。在影子银行规模持续收缩及信用债违约潮导致信用债发行困难的背景下,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为10.3% ,低于前值10.5%,创历史最低水平。

2018年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大幅下降,仅录得7608亿,显著低于预期的1.3万,同比少增近30%,环比减少逾50%,除新增贷款以外的影子银行及债券一级市场融资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4万亿,对新增社融的贡献率达到150%。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能反映企业生产活跃度的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额创下今年以来新低,在5月制造业PMI超预期的背景下,或表明在目前偏紧的信用环境下,银行业对企业的长期融资支持略有下滑。在严监管配合下,经济去杠杆的进程有所加速

,影子银行萎缩态势明显加快,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票三项合计减少5200亿元左右。而受近两个月来信用债违约潮的影响,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434亿,为11个月来首次出现净减少,较前值更是多减4200亿元。

随着影子银行融资渠道逐渐受限,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持续下降,5月份以来,此前过多依赖表外融资的企业在融资渠道受限的情况下开始出现再融资困难的问题,导致信用债市场违约频发。这也说明在目前去杠杆和严监管条件下,企业整体融资环境偏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出现一定的结构性短缺。5月统计局在公布的PMI数据时,也罕见表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结合M2增速的不及预期来看,验证了我们此前的判断,当前的信用环境处于偏紧的状态。

5月经济数据全线走弱,投资、消费均创新低

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低于前值和预期的7%;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较1-4月份大幅下降0.9个百分点,预期为7%;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2%,前值为10.3%;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速双双回升,分别较1-4月上涨1.6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低于前值(9.7%)和预期(9.7%)。就业形势整体稳定,5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低于前值的4.9%。

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分别低于预期和前值0.2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回落是主因,5月制造业增速较前值回落0.8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速较前值大幅上涨3.4个百分点。

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同比增长6.1%,较1-4月份大幅下降0.9个百分点,预期为7%,续创2000年以来新低,基建投资大幅滑落是主因。具体来看,工业投资小幅下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连续第五个月下滑,房地产投资温和回落。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增长9.4%,较1-4月份回落3个百分点,已连续第5个月回落,创纪录新低。信用违约潮导致5月信用债发行大幅滑落,对城投融资乃至基建投资的影响较大。此外,今年以来财政部颁布的多项文件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基建投资。

房地产方面,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2%,前值为10.3%;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速双双回升,分别较1-4月上涨1.6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开发投资方面,受影子银行大幅收缩影响,房地产融资渠道继续收紧,资金来源受限,或制约未来房地产投资的扩张。销售方面,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市场热度不减。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成交面积达到2014年以来次高。政策相对宽松、棚改货币化、人才引进等因素支持三四线城市楼市上涨。但随着地方调控政策的逐渐加码,和去库存措施的退出,预计下半年三四线楼市将会出现降温。

5月消费市场继续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为8.5%,创2003年7月以来新低,较前值大幅下降0.9个百分点。除了内需有所下降的因素之外,还可能与部分消费需求延后有关。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速一年多来首次转为负增长(-1%),或受5月22日财政部宣布7月1日起显著降低进口车关税税率的政策影响,使得部分汽车消费需求延后。1-5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7%,较前值回落1.7个百分点,或是受到“618”年中购物节影响,使部分消费需求延后至6月。此外,房地产升温可能对消费也有一定挤出效应,比如,住户部门的流动资金要作为购房摇号的预缴款。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至1.75%-2%,中国央行选择暂时“按兵不动”,或是对当前经济金融数据趋弱的反应。在中美贸易摩擦反反复复以及世界贸易摩擦有所升级的背景下,为了实现扩内需、稳增长的目标,有必要保障实体经济合理的融资需求。5月金融数据显示影子银行萎缩态势加快,正所谓“开正门堵偏门”,在融资环境依旧偏紧的环境下,“宽信贷”或将成为接下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偏门、后门虽然已经被堵住,但正门开得还不够大,央行有必要通过政策微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缓解当前偏紧的融资环境。因此,不排除未来央行会通过提价放量的方式对冲美联储加息影响,降准置换操作仍有可能在中短期内(6、7月份)重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