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一次悲壮的突围战,旅长政委同时殉国

1941年9月,日军经过精心筹划,集中3000余兵力,对茅山地区连续进行两次大“扫荡”。狡猾的日本鬼子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用了新战法,其特点是: 大力加强侦查、谍报活动,专找指挥机关和主力部队,集中优势兵力,采用远途奔袭合围战术,以达一举歼灭攻击目标。

新四军一次悲壮的突围战,旅长政委同时殉国

皖南事变后苏南只剩新四军第6师16旅,而茅山许多地区或为日寇控制,或为国民党控制,战略空间非常狭小,面临的战略形势十分严峻。严峻的形式加上敌人采用了这些新战术,致使新四军16旅遭受了重大损失。

新四军一次悲壮的突围战,旅长政委同时殉国

28日凌晨,完成合围的日军开始进攻。此时16旅领导才发现敌情的严重性,马上部署阻击和突围。第6师参谋长兼第16旅旅长罗忠毅和旅政治委员廖海涛率4个连的兵力,坚决阻击日伪军进攻,掩护党政机关人员冲出包围圈。命令参谋长王胜、组织科长王直率领旅部机关、部队和江南区委机关1000余人,向东长荡湖方向转移。

塘马战斗是五百余人的新四军战士(战斗人员)对三千余人的日伪军,兵力对比1:6,且日军还有骑兵、坦克、炮兵支援,占据绝对压倒的优势。日军凭借其火力优势,发起冲锋。十六旅指战员和旅首长一起奋勇杀敌,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但由于秋后的田野上缺少隐蔽物,敌我双方近距离厮杀,上午10时左右,罗忠毅旅长不幸头部中弹壮烈殉国。在另一个阻击方向,战事同样激烈,凶残的日本鬼子不惜一切代价拼命攻击,战至下午3时,政委廖海涛腹部中弹,肠子也崩出体外,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阻击部队苦战终日,毙伤日伪军40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 27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新四军一次悲壮的突围战,旅长政委同时殉国

在阻击部队的殊死掩护下,旅部机关和江南区委机关1000余人安全撤离到长荡湖边的清水渎。入夜,由当地干部、溧阳县长陈练升作向导,安全突出包围,次日晚向西到达溧水地区,脱离险境。

塘马战斗虽然产生了局部被动,,罗忠毅和廖海涛牺牲更是苏南抗战的一大损失。但是苏南抗日力量还是得以保存,敌人要消灭新四军于苏南地区的战术目的没有达到,巩固其后方的战略企图也宣告破产,苏南抗日根据地仍然屹立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并没有造成华中地区抗战全局的被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塘马战斗是一次损失巨大但取得了胜利的突围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