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增持潮來襲,原因竟然是“趁熱點”!

大股東增持潮來襲,原因竟然是“趁熱點”!

6月19日千股跌停,市場各路人馬慌得一比。但不少公司大股東卻表現得異常淡定,掏出腰包開始低位增持。

在市場殺跌情緒濃厚的當下,產業資本開始增持有助於穩住市場預期。但問題是,這裡面有多少是錯殺的機會,大股東增持潮來襲,是否還存在其他的原因或目的?

筆者認為,對於這輪大股東增持潮,"趁熱點"或許才是主要目的,錯殺只是少數案例。

從6月19日增持數據看大股東誠意

根據choice數據庫,6月19日大跌當天,有26家公司發佈了大股東增持數據。其中,16家公司增持數量佔流通股比例在0.1%以上,只有東音股份、正裕工業、三棵樹增持比例超過1%。

一方面,6月19號的增持數據主要是歷史增持計劃的實施,相比於之前每天的增持公司數量,並沒有明顯的增長,也就是說,當天的增持數據並沒有體現出產業資本積極入場的態度。

另一方面,從增持數量佔流通股比例可以看出,即便是增持目的不僅僅在於完成計劃目標,產業資本的誠意也不夠。

大股東增持潮來襲,原因竟然是“趁熱點”!

6月20日擬增持計劃目的在哪?

雖然6月19日產業資本增持誠意不足,但當晚(公告日期為6月20)一大批公司發佈大股東增持公告。根據choice數據庫,有15家公司發佈大股東增持計劃,數量是平常的幾倍。

那麼這波即將開始的增持潮誠意又如何?簡單梳理部分公司增持計劃後發現,這輪增持在增持比例和金額上誠意還不錯。

大股東增持潮來襲,原因竟然是“趁熱點”!

但細看各大公司"成色"後發現,這波增持頗有"趁熱點"意味。

從月漲跌幅(以6月19號向前推1個月)看,除了雲南能投受停牌(5月25號後一直停牌)影響,其餘14只個股悉數下跌。

拉長時間看季度漲跌幅,15只股票悉數下跌,除了三棵樹和江南水務跌幅在10%以內之外,其餘個股悉數大跌。

也就是說,受系統性風險影響之前,增持相關概念股已經開啟下跌趨勢,當前殺跌並非系統性錯殺。

大股東增持潮來襲,原因竟然是“趁熱點”!

增持概念股為何早就處於下跌趨勢,看一看各大公司的經營數據就會明白。

15家公司裡面,山鷹紙業、雲南能投、財信發展、河北宣工、榮豐控股近3年營收復合增速超過30%,其中除雲南能投以外,另4家公司近3年淨利潤複合增速也超過30%。

這4家公司受到錯殺?事實上並非如此。

山鷹紙業2017年扣非淨利潤超過20億,但2016年才3.5億,2015年才2億。高複合增長率主要是受2017年供給側政策影響,政策和週期高點已過,趨勢向下並非錯殺。

財信發展、河北宣工、榮豐控股2017年扣非淨利潤還處於1億級別甚至以下,高複合增長實際上代表性不大。

除4家公司以外,華業資本淨利潤體量以及複合增速都比較搶眼,但公司主業是商品房銷售,前幾年增長主要是受政策影響,2018年Q1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已經出現負增長。

其他公司或者增長乏力,營收和淨利都沒能保持同向高速增長;或者扣非淨利潤體量甚小,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利潤影響大,盈利能力不穩定。

實際上,15家公司大都屬於週期性行業,增長性和盈利能力普遍不強(山鷹紙業或許是例外),即便是當前估值水平普遍較低,配置的意義也不大。

大股東增持潮來襲,原因竟然是“趁熱點”!

此外,15只增持概念股裡面,華鈺礦業、山鷹紙業、華業資本控股股東累計質押數量佔持股比例在90%左右,財信發展、宇順電子、榮豐控股控股股東質押比例達到或接近100%,山鷹紙業和中儲股份持股信託分別為7家和4家。

從控股股東質押和信託持股角度看,15只增持概念股中有7家存在潛在風險,佔比接近50%。

大股東增持潮來襲,原因竟然是“趁熱點”!

綜上,15家增持概念股由於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存在缺陷,早就處於下跌趨勢之中,其中還有7家公司存在控股股東質押以及信託持倉風險。

在公司自身存在問題的情況下,在當前系統性風險殺跌的背景下,各大公司拋出增持計劃,頗有通過系統性錯殺來掩蓋公司基本面問題的嫌疑。這種趁熱點的行為需要注意,對於這類增持概念股,最好遠離。

大股東增持潮來襲,原因竟然是“趁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