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牛堂裡的筆墨人生 宣紙上的文化傳承

在成都雙流有一位畫家,他喜愛巴山蜀水,最擅長畫牛,他用作品喚起了時代的記憶,他在自己的夢牛堂裡享受著繪畫人生……

夢牛堂裡的筆墨人生 宣紙上的文化傳承

走進楊允澄的夢牛堂

走進白衣下街28號院,夢牛堂幾個字,赫然醒目。在眾多的住戶中,這家有所不同,這裡是國家一級美術師楊允澄的工作室,也是他的家。

夢牛堂裡的筆墨人生 宣紙上的文化傳承

楊允澄說:“ 我取夢牛堂是因為我對畫牛一往情深,睡覺也夢到牛,平時閒下來的時候也在思考牛的動作。”

日日想牛,夜夜思牛,楊允澄工作室的牆上掛著大大小小几十幅畫作,有三分之二都有著牛的身影。他20多歲自學國畫,為了畫好牛,他跟著牛走了很多路,觀察牛四條腿的規律,慢慢才掌握了畫牛的技巧。

把農耕文化留在自己的畫中

夢牛堂裡的筆墨人生 宣紙上的文化傳承

調皮的牧童、勤勞的農民、深耕的老牛營造出一股濃郁的鄉土田園氣息,楊允澄筆下的川西田園栩栩如生。

夢牛堂裡的筆墨人生 宣紙上的文化傳承

楊允澄從一名普通的百貨公司員工,成為了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他曾在香港、韓國舉辦過畫展。還先後出版了《楊允澄川西風情畫集》、《楊允澄水墨牧牛圖》等作品,他的多幅作品被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收藏。

夢牛堂裡的筆墨人生 宣紙上的文化傳承

楊允澄說:“農耕文化基本上沒有了,這部分在我的記憶中還很深刻,我也願意把農耕時代的一些農事活動留下來。”

家人深受影響 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夢牛堂裡的筆墨人生 宣紙上的文化傳承

楊允澄已到古稀之年,因為身體原因,每天作畫的時間從8個多小時,縮減為2個小時。這對他而言有些遺憾,但有一件事,讓他聊以慰藉,說起來就充滿了自豪。

夢牛堂裡的筆墨人生 宣紙上的文化傳承

楊允澄的兩個兒子受他的影響,也酷愛畫畫,大兒媳的工筆畫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孫子也是從小在書畫中成長。令楊允澄欣慰的不僅僅是孩子們在繪畫上的造詣,他更驕傲的是,傳統文化在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得以弘揚。

夢牛堂裡的筆墨人生 宣紙上的文化傳承

楊允澄說:“他們能夠畫畫,我感到很高興,現在美術教學機構也很多,但絕大部分學生都轉到動漫方面去了,現在真正從事繪畫的學生已經很少了。”

楊允澄筆下的雙流

夢牛堂裡的筆墨人生 宣紙上的文化傳承

楊允澄說:“有時代感的內容,中國畫才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前幾年有人說中國畫已經走到窮途末路,我說這句話不對,只要你抓住時代,我們中國畫是永遠能走下去的。”

2016年,楊允澄將自己創作的200多幅作品捐贈給了雙流區政府,並出版了書畫作品集《鄉土》。他的作品被稱為“反映四川歷史文化的一本教科書。”

夢牛堂裡的筆墨人生 宣紙上的文化傳承

楊允澄說:“我沒有追求經濟上的效益,我是由衷想把它留下來,留給雙流,我自己無怨無悔,這一生我也做了一點自己覺得還有用的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