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牛堂里的笔墨人生 宣纸上的文化传承

在成都双流有一位画家,他喜爱巴山蜀水,最擅长画牛,他用作品唤起了时代的记忆,他在自己的梦牛堂里享受着绘画人生……

梦牛堂里的笔墨人生 宣纸上的文化传承

走进杨允澄的梦牛堂

走进白衣下街28号院,梦牛堂几个字,赫然醒目。在众多的住户中,这家有所不同,这里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杨允澄的工作室,也是他的家。

梦牛堂里的笔墨人生 宣纸上的文化传承

杨允澄说:“ 我取梦牛堂是因为我对画牛一往情深,睡觉也梦到牛,平时闲下来的时候也在思考牛的动作。”

日日想牛,夜夜思牛,杨允澄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大大小小几十幅画作,有三分之二都有着牛的身影。他20多岁自学国画,为了画好牛,他跟着牛走了很多路,观察牛四条腿的规律,慢慢才掌握了画牛的技巧。

把农耕文化留在自己的画中

梦牛堂里的笔墨人生 宣纸上的文化传承

调皮的牧童、勤劳的农民、深耕的老牛营造出一股浓郁的乡土田园气息,杨允澄笔下的川西田园栩栩如生。

梦牛堂里的笔墨人生 宣纸上的文化传承

杨允澄从一名普通的百货公司员工,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他曾在香港、韩国举办过画展。还先后出版了《杨允澄川西风情画集》、《杨允澄水墨牧牛图》等作品,他的多幅作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收藏。

梦牛堂里的笔墨人生 宣纸上的文化传承

杨允澄说:“农耕文化基本上没有了,这部分在我的记忆中还很深刻,我也愿意把农耕时代的一些农事活动留下来。”

家人深受影响 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梦牛堂里的笔墨人生 宣纸上的文化传承

杨允澄已到古稀之年,因为身体原因,每天作画的时间从8个多小时,缩减为2个小时。这对他而言有些遗憾,但有一件事,让他聊以慰藉,说起来就充满了自豪。

梦牛堂里的笔墨人生 宣纸上的文化传承

杨允澄的两个儿子受他的影响,也酷爱画画,大儿媳的工笔画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孙子也是从小在书画中成长。令杨允澄欣慰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在绘画上的造诣,他更骄傲的是,传统文化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以弘扬。

梦牛堂里的笔墨人生 宣纸上的文化传承

杨允澄说:“他们能够画画,我感到很高兴,现在美术教学机构也很多,但绝大部分学生都转到动漫方面去了,现在真正从事绘画的学生已经很少了。”

杨允澄笔下的双流

梦牛堂里的笔墨人生 宣纸上的文化传承

杨允澄说:“有时代感的内容,中国画才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前几年有人说中国画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我说这句话不对,只要你抓住时代,我们中国画是永远能走下去的。”

2016年,杨允澄将自己创作的200多幅作品捐赠给了双流区政府,并出版了书画作品集《乡土》。他的作品被称为“反映四川历史文化的一本教科书。”

梦牛堂里的笔墨人生 宣纸上的文化传承

杨允澄说:“我没有追求经济上的效益,我是由衷想把它留下来,留给双流,我自己无怨无悔,这一生我也做了一点自己觉得还有用的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