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農民“票選”出來的村幹部,為什麼還會有村霸?

農村要振興,解決村幹部腐敗問題是刻不容緩的難題。每年國家都對農村投入很多資金,給農民、農業生產者補貼,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終並沒有到達農民手中。

有人說,必須從根本上對村幹部選舉制度進行改革,才能杜絕村霸。如今,村幹部選舉雖然看上去是“一人一票”,反映了“民意”,但最終選舉的結果總是讓人失望。“票選”村幹部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明明是農民“票選”出來的村幹部,為什麼還會有村霸?

①宗族勢力影響選票的客觀性

農村裡,宗族派系往往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村幹部選舉投票的時候,大家多半不是按選舉人的客觀能力來投票,而是哪個宗族勢力大,來自哪個宗族的候選人就能拿到更高的票數。

明明是農民“票選”出來的村幹部,為什麼還會有村霸?

②農村歸根結底是個“人情社會”

講究“人情”本來不是一件壞事,農村人自古以來就喜歡經常走動來往,互相幫助,拉家常。但有的人為了“拉票”,平常刻意與家家戶戶拉進關係,到了選舉的時候,即便他管理能力有限,很多人卻迫於人情給他投票。

一方面是農村人極其看重“人情”,二是怕得罪人,擔心萬一這個人最後選上的話,沒有投票就會對自己很不利。

明明是農民“票選”出來的村幹部,為什麼還會有村霸?

③缺乏監管機制,個別地方賄選現象嚴重

村幹部雖然是個小官,但由於監管措施不足,油水比較多。特別是一些經濟條件較好農村地區,村幹部官再小,還是能獲得很多資源優勢。所以每次一到村幹部選舉,不僅有賄賂選民的情況,也有參選者之間互相攻擊、互相抹黑的,整個選舉根本沒有遵從民主原則。

總的來說,簡單的“一人一票”很難解決農村的問題,村幹部選舉必須要有一個設計更精細、監管更有力的體系。目前有的地方採取了直接選派一名“第一書記”去管理農村的方式,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自從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各地對村幹部整治也越來越重視,相信今後會出臺更多實效性的解決方案。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們村的幹部選舉是什麼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