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现实题材剧作大量涌现、国产剧不断“走出去”,围绕这两大发展趋势,电视行业的一线从业者们提出了他们的想法。

现实题材剧作的大量涌现和国产剧的不断“出海”是近年来电视剧行业发展的两大趋势。上海电视节期间,两场白玉兰电视论坛便围绕这两大核心命题展开,众多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就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与创新以及国产剧“出海”的现状、问题、未来展开讨论。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现实主义要求“真”去“伪”

近年来,现实题材剧以一种强有力的姿态回归,《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情满四合院》《生逢灿烂的日子》《急诊科医生》等一系列优质现实题材作品成为2017年电视剧市场的亮色。同时,在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推动下,2018年被看作是“现实主义回归年”。

在热潮之下,也存在着问题,出现了一些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伪现实”剧集。如何让现实题材避免成为远离生活、悬浮于空的“伪现实主义”成了论坛讨论重点。

“我理解的现实主义真的要反映当下的生活、反映时代、反映真实的人性。”演员王雷表示,现实主义塑造人物形象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打动观众,符合当代人的内在精神需求是现实主义的内核。“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意识和追求,不是现代戏才是现实主义,不是所有现代戏都是现实主义。”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演员王雷

至于如何鉴别“伪现实主义”,编剧何晴认为主要看人物。她以冰山为比喻:剧集呈现给观众的人物只是海面上的五分之一,还有五分之四在海面之下。隐藏部分的信息包括人物的性格、职业、家庭、过往经历等,而伪现实主义则不存在冰山之下的部分。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编剧何晴

对于编剧李潇而言,“冰山”被诠释为人物逻辑和情感逻辑,“伪现实主义”不考虑人物的过往和未来,只为观众呈现人物当下的状态。“戏怎么演?怎么拍?角色是怎么来的?”导演沈严将这些问题总结为“逻辑相信”。在他看来,真正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基础,就是令人信服的逻辑。要做到这一点,他建议编剧、创作人员投入到生活当中,“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合理的现实题材作品”。

做有“想象力”的现实剧

论坛举办当天,白玉兰奖评委会见面会也在同日举行,评委会主席刘和平率徐帆、高群书、赵立新等评委亮相。令人诧异的是,对于今年入围作品的整体情况,不少评委表示不满意。高群书说,很多制作粗糙、台词含混的剧突然就变成了“爆款”,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在他看来,这种怪象与行业对电视剧的认识有关,在某些人眼里电视剧已经成为谋生、圈钱、上市的手段,忽略了创作性。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白玉兰奖评委高群书

这与电视剧论坛上多位嘉宾的观点不谋而合——“伪现实主义”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当下电视剧行业明显存在的跟风现象,“爆款”也不一定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质作品。

导演沈严认为,继《中国式关系》《我的前半生》等剧播出后,大量同题材剧集出现。“我们倡导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什么样的作品是可以长久流传的经典,是可以端出来给大家享用的东西,而不是不顾质量,一窝蜂挤到同一个领域去搞创作。”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导演沈严

对此,他给出的方法是朝两个方向走。一是做“有想象力”的剧,包括人物关系的想象力、故事结构的想象力、技术方面的想象力。“现实主义与想象力是不矛盾的,想象力匮乏会导致这些题材没有任何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是做到扎实、接地气,如果是职场戏,就要做到“进入人物的职业生活”。

“好玩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创新,而这种创新对现代国产剧来说是缺少的。”在李潇看来,创作者应该思考故事之外,在拍摄手法、视听语言上进行更多创新,同时她强调当下剧集创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将“真实”与戏剧结合,把生活里人物关系、情感关系、事件中最真实的部分挑选出来,呈现给观众。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编剧李潇

若以刘和平提出的获奖作品的标准来衡量,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方向即是需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除去技术层面的内容,如何才能做到这些?何晴表示,既要紧跟时代、与时代共融,将感受到的“新鲜东西”体现在创作中,还要葆有“古典主义”的初心。“真善美、对于爱的追求、对于自我局限的不断突破,这些是永恒的。创作也要紧紧地把住这一点,最终呈现的作品才能成为精神上的引领。”

影视出海,从“标准”开始

在国内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电视剧在海外也形成了一股热潮,《生活启示录》《鸡毛飞上天》等剧集在海外播出并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在剧集“出海”的实践中也能够看到,反映中国当下现实生活的作品更受国际观众的欢迎。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主题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周继红给出了重要信息——2017年,全国影视内容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总量已超过4亿美元。中国影视内容产品的出口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出口类型愈加丰富,出口市场也从东南亚扩展到了中东、非洲和欧美地区。周继红表示,就在当天,菲律宾“电视中国剧场”开播仪式在菲律宾举行,《鸡毛飞上天》即将与菲律宾观众见面。

柠萌影业出品的都市情感剧《小别离》眼下正在蒙古热播。对此,柠萌影业创始人、总裁苏晓表示,这几年中国电视剧“走出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题材上,从原来限于古装剧类型,到现在都市情感剧备受海外频道青睐;在播出平台上,从原来小众的卫星频道,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剧在海外的主流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柠萌影业创始人、总裁苏晓

在国剧“走出去”的同时,一线制作人们也在海外交流的过程中看到了中国电视剧行业与国际同行之间的距离,他们强调“国际化的制作标准”很重要。

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制片人侯鸿亮说:“我们和国外同行在影视制作的工业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制度上的保障。”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剧集中心总经理马筱楠以在海外项目对接中律师人才资源的缺乏为例,补充道,“这是一个整体、复杂的系统,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制片人侯鸿亮

马筱楠表示困境还存在于突破圈层上,中国影视出口的较大一部分受众是海外华人。“在讲故事的方法上,我们希望通过打开视野,跟国际上优秀人才的合作,制作出拥有国际标准,同时又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我相信具备国际标准的内容‘走出去’并不难。”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剧集中心总经理马筱楠

“国际制作标准”的概念也体现于“出海”的电视剧应针对不同国家,进行特定的“改造”,跨越文化差异的障碍,实现本土化的落地。苏晓建议“不要太着急”,只有投入大量人力,认真研究不同的区域市场,了解当地观众的喜好和共鸣点,针对性地剪辑、翻译,剧集的输出和播出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场论坛,听他们聊聊电视剧的“明天”

华策集团副总裁傅斌星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对中国影视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提出的要求。侯鸿亮认为,当前阶段的国产剧“出海”,其社会效益和文化传播价值远远超过经济效益。“现在国际社会都希望了解中国,中国也特别希望国际世界能够看到我们,而电视剧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