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元璋長子,備受器重卻少年離世,死後朱元璋痛心疾首

朱標生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正史記載其乃孝慈高皇后馬氏所出,是為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出生時,父親朱元璋正在率軍攻打集慶(今南京),長子的出世,給酣戰中的朱元璋帶來了莫大的欣喜。得報後,朱元璋興奮地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興奮之餘,也對兒子抱以極大的希望。至正二十年(1360年),便讓宋濂等名儒為師授其經學,接受教育。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時候,並立朱標為世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令十三歲的朱標赴臨濠祭拜祖墓,希望藉機訓練他將來為人君的本領,臨行前,朱元璋教導說:“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儉,成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長富貴,習於安樂。外出,沿途瀏覽,可以知道鞍馬勤勞,要好好觀察百姓的生業以知衣食艱難,體察民情的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到老家後,要認真訪求父老,以知我創業的不易。”

他是朱元璋長子,備受器重卻少年離世,死後朱元璋痛心疾首

朱元璋本是一介布衣,朱元璋25歲之後開始意氣風發,當上皇帝之後更是呼風喚雨,但其晚年卻變得很淒涼,尤其是要不斷忍受喪子之痛。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其中嫡出的有5個,分別是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gāng)、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吳王(後改為“周王”)朱橚,他們名義上都是馬皇后的兒子,按照古代長幼尊卑的思想,嫡出的兒子身份地位要高,朱元璋最為看重他們,分封的時候把他們都放到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地方。

他是朱元璋長子,備受器重卻少年離世,死後朱元璋痛心疾首

長子朱標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稱帝的同時也確立了太子,身為長子的朱標當仁不讓,朱元璋對朱標極其愛護,命詹同考歷代東宮官制,並選拔功勳道德老成者兼領東宮,輔導太子。在朱元璋的悉心栽培下,朱標儘管生於安樂,但並無紈絝之習。

他是朱元璋長子,備受器重卻少年離世,死後朱元璋痛心疾首

他生性聰穎、忠厚,頗能領會,而且還盡心受教,對宋濂等人言必稱師父,後宋濂一家牽扯進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處死宋濂,經馬皇后及太子力保,才得免一死。長大後,溫文儒雅,慈仁殷勤,頗具儒者風範。朱標仁慈又有威望,他如果能夠順利登上皇位,朱元璋可以省很多心,也不會出現大肆殺戮功臣的情況,他的晚年也不至於變得如此落寞。但天有不測風雲,朱元璋早年幻想的一幕幕都成了空,尤其是他給兒子們封藩,朱元璋是想讓他們以太子朱標為核心,同心協力共創大明輝煌,太子朱標的離世讓這一切化為泡影。

他是朱元璋長子,備受器重卻少年離世,死後朱元璋痛心疾首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朱標到西安考察遷都一事,同時調查秦王朱樉的過失,西安離南京千里之遙,朱標考察回來就患重病,但還是不忘向朱元璋彙報遷都事宜,而且替二弟秦王說好話,朱元璋可以放心遷都西安了,也饒恕了朱樉,但朱標卻一病不起,次年離世,朱元璋痛心疾首,心想萬不該派太子去西安,也不該考慮遷都的事,認定這是上天對他的懲罰。

他是朱元璋長子,備受器重卻少年離世,死後朱元璋痛心疾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