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的文化古蹟有哪些?

吉林省新媒體協會

白山文化古蹟最為人所知道的應該就是楊靖宇將軍殉國地。1940年初的時候,楊靖宇與日寇在林海雪原中與日寇周旋,但經過幾天的戰鬥卻只剩下六名戰士,後來,在於敵人的周旋中剩下的戰士也全部犧牲了,只留下楊靖宇一個人,由於有人告密,敵人發現了楊靖宇,與敵人的戰鬥十分激烈,一個人與敵人戰鬥,但還是被敵人的子彈射中,最後犧牲的時候還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為了紀念楊靖宇將軍,1995年開始興建紀念館,2007年建成。

訥殷古城,訥殷部是女真八大部落之一,位於池南區,是松花江的發源地,目前居住著滿族的幾十萬人。1593年,被努爾哈赤所征服,後被納入鑲白旗。

靈光塔坐落在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長白鎮西北郊塔山的山頂上,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吉林省境內唯一的唐代渤海國地方政權的古建築遺蹟吏的唐代塔型風格,是全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吉林新鮮事

七道江會議舊址

七道江會議舊址是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位於白山市區西南6公里處的七道江鎮七道江村。1946年12月11日,陳雲、肖勁光同志在此主持召開“四保臨江”戰役遼東軍區師級以上幹部會議,即著名的“七道江會議”。會議對扭轉整個東北戰局,推進解放全國的進程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舊址主要有會議室、機要室、起居室和警衛通訊室等組成,陳設了七道江會議所用的軍事地圖、陳雲同志用過的辦公桌椅、毛毯、電話等文物,生動的再現了當時會議的場景。

區域:渾江區七道江鎮七道江村。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30條精品線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紀念建築物單位。楊靖宇將軍殉國地佔地面積150畝,約130多萬平方公里,分為前導區、中心區和旅遊區。以牌樓、塑像、正氣亭、臺階、拱橋、紀念碑、紀念塔成一條縱軸線,將三個區連在一起。

區域:位於靖宇縣城西南6公里處。

長白縣塔山公園

長白縣塔山公園建於1988年,佔地面積約50公頃,是我國東北最高的公園,海拔高度894米,2001年被評為國家2A級旅遊區。現已初步建成為一個功能上綜合性、生態上藝術性、風格上地方性的,集自然、人文、古蹟、遊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園內“靈光塔”為唐代渤海時期建造,已聳立一千三百多個春秋。是東北唯一保存下來的唐代勃海國地方政權建築,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文物保護價值。1988年靈光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區域:位於長白縣城西北部塔山之上。


中國吉林網


乾溝子古墓群

  由長白縣十四道溝東行6華里,乾溝子村西北1華里,西乾溝子河南北兩岸分佈著範圍甚廣的古墓群,這便是長白縣和鴨綠江上游最大的古墓群——乾溝子古墓群。這座古墓群站地面積東西長約1200米,寬約400米,現有19座保存完好的古墓。1987年10月24日被列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於1985年4月進行過試探性的發掘考察工作。

  乾溝子古墓群所存古墓均為用河光石堆砌而成,分“積石串墓”和“積石墓”兩種砌法。其中一號墓長24米,墓中有3個圓形石壙(墓穴),中間用石條連接,以生土層為官底;二號墓為最大,長48米,寬24米,墓中修建有8個圓形石壙。從幾次的試探性挖掘中挖出石斧、石刀、武器、野豬牙飾、陶器、觸角式銅劍等文物,從古墓的修建形式及出土的大量文物,專家考證乾溝子古墓群可能是我國西漢時期的墓葬,距今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專家指出,在中原進入封建社會時期,一些邊遠地區還處於原始社會,因此,古墓應屬於古代 

  族墓葬,從出土的觸角式銅劍可以看出,當時的 

  族已開始使用盛行於春秋戰國至漢代的青銅器物,從中也可反應出原始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古老的

     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及尙武之風。乾溝子古墓群的發現,為很好地研究鴨綠江上游流域原始社會生產力及人民生活狀況,也為研究古老的民族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近年來,為發展長白縣經濟,長白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橋、鋪路及資源開發,對古墓群原有風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隨著經濟的繁榮和考古工作的開展,乾溝子古墓群得到了社會的重視和保護,特別是這幾年旅遊業的興起,古墓群被列為新興的科教旅遊項目,並打算在乾溝子古墓群上開展實質性的發掘考察工作,以進一步揭開古墓群之迷。



靈光塔坐落於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縣城西北的後山頂上。

  靈光塔是唐代的渤海國建造的,是東北地區現存古塔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塔坐北朝南,南臨鴨綠江,是密簷仿樓閣式的磚塔,平面呈方形,今存五層,通高近13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層內收,第一層最高,約2.8米。各層都有疊澀的塔簷,出簷較長,轉角處略微翹起,凌空伸展,造型十分優美、飄逸。塔的第一層正面有一座券門,高約1.65米、寬0.9米。塔第一層的四面,分別砌有褐色的大塊花紋磚,東西兩面陰刻有蓮瓣紋,南北兩面陰刻有捲雲紋;花紋磚的輪廓近似文字,如從西面起按逆時針方向環讀,可讀作“王立國土”四個字。塔的第二層至第五層的四面正中,都砌有一個方形的直欞窗。第五層上面是近代人補造的塔剎,用四個圜底金屬盆雙雙扣合起來,形同葫蘆。此塔原來沒有臺基,現有的臺基是1953年增築的。靈光塔的建造是唐代渤海盛行佛教的歷史見證,也是唐代渤海高層建築的實例,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國家文物局)



長白縣塔山公園位於吉林省唯一的朝鮮族自治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是東北地區海拔最高的公園,海拔高度894米,面積約三平方公里,是集遊覽、觀展、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遊樂區。塔山古稱蒼龍嶺,相傳,古時天空一條玉龍雲遊時俯看長白江山如畫,便降到人間變成一條龍山,鎮臥神州疆土。長白縣塔山公園分為山下娛樂、觀賞和山上游覽、觀展兩大部分。山下除了兒童遊樂設施,還可以觀賞到梅花鹿、紫貂、黑熊、狍子等動物,花房裡引進和培育的200多種各地名貴花卉。

  靈光塔是公園的主要景點。這座古塔建造於唐代渤海國時期,距今已有1200餘年,雖然歷經滄桑,卻風韻猶存,保存完好,成為我國東北唯一保存下來的唐代渤海國建築的古塔,亦是長白山區年代最久、質量最高、最具風韻的古塔,堪稱長白山第一塔。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長白山重要的人文景觀。

寶山-六道溝冶鋼遺址位於吉林省臨江市東南70公里的寶山鎮、六道溝鎮轄區內,屬唐、五代遺址。

  遺址面積約20平方公里。遺址包括古礦洞、古冶煉址和居址。目前發現古礦洞8處,礦洞延伸最長的達800餘米,古廢渣堆52處。已發掘居住址一處、冶煉坑4處、水井、房址、灰坑3處,出土了鐵器、陶器等物品。陶器有甕、罐、豌等器類,具有較明顯的女真器物特徵。

  寶山一六道溝冶鋼遺址是中國東北亞地區發現的唯一一處渤海時期冶煉遺址。遺址面積大,遺存種類豐富,對研究渤海時期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及其與東北亞地區同時期遺存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文物局)


“蕩平嶺”石碑。立於白山市江源區和臨江市老嶺交界處,現有兩塊石碑,碑額、碑峰、碑座迄今倖存,額上雕有“雙龍”圖案,並有“皇清”字樣,系公元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清朝政府為紀念修通老嶺至臨江公路而立。

  碑距白山市40公里,其中之一碑文系徐世昌撰並書。石碑通高2.45米,碑額0.68×0.08米,呈長方形,碑身高1.24米,寬0.64米,厚0.2米。碑文由左至右豎行書寫,楷書體,字清秀文雅,流暢瀟灑。碑文21行,一般為35行字後滿行,個別出行的為37字,全文共591字,字清晰可辯。之二碑文由張鳳台、李廷玉同撰“蕩平嶺碑記”,碑正文593字,碑陰文為115字,共608字。

  光緒34年,清朝政府為了鞏固邊陲,抵禦外侵,增設長白府治。清朝欽差大臣、陸軍部尚書銜、都察院都御史、管理三陵事務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東三省總督兼管三省將軍事務徐世昌委任長白府設治總辦張鳳台、臨江知縣李廷玉統帥修築臨(江)、長(白)、海(龍)兵備道的臨江路段。當時,八道江只是個區區小鎮,通臨江還是羊腸小道,況且老爺嶺蓊鬱灌叢、泱泱無垠,蓋數千百年於茲矣。實為東北之蜀道也。修起路來談何容易。為修此路張鳳台於光緒三十四年五月初一由奉天(今瀋陽)出發,每日行二十里,風餐露宿,經過撫順、營盤、上夾河、木奇、新賓堡、歡喜嶺、英額布、快當帽子(今日的快大)、通化縣、八道江、紅石等地,最後於五月十五日到達林子頭。同行的有胡司馬李石臣(後為通化縣知縣)。經過考察,林子頭通臨江有三道:一南、一中、一北,概不易修。唯上年左翼長寶貴擬修未竣的馮家窩鋪(即現在的林子頭)至嶺頂,土多石寡,雖荊棘叢生,比較起來是費減工省。當即決定光緒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動工。工徒三百,踴躍奮力,夏秋之交,披荊斬棘,登山浮澗,炙風沐雨,蚊虻叮咬,宿露餐霜。數月間,砍樹千萬株,開盤十八道,架橋樑大小百餘座,終於在九月中旬竣工,蕩平老爺嶺。修築此路,工程之大,施工之艱,實在不易,只有修通蕩平嶺,長白龍華崗路才能和臨江貫通,才能經通化、海龍直達奉天省城。修通此道的重大意義正如《長白匯徵錄》蕩平嶺碑記中載的那樣:可“遙制巖疆,事關邊要,應預籌全局。”可“捍臨(江)蔽通,屏藩遼瀋。”

  為了表彰與嘉獎張、李二人的功績,徐世昌親撰並書《蕩平嶺碑記》。正如張鳳台所說:“嶺以蕩平名,我節帥徐公嘉其路工告成而名之者也。查此嶺諺稱老爺嶺”這是其一。

  另一塊碑文是由張鳳台和李廷玉同撰。碑的正面是寫工徒三百,築路過程如何艱難,碑的反面鐫刻的是築路工程隊的稽查員及第一、第二、第三工程隊的隊長,及測繪員的名單。

  此碑是記錄我們祖先拓荒戌邊的功德碑;是開發保衛長白山豐功偉績的真實記錄;是臨江、長白開發的第一步見證。據清《長白山江崗志略》記載,當時的臨江市場交易,半之韓民。《白山紀詠》有云:“江邊只有千餘戶,五百華人七百韓”。因臨邑無車,又云:“城中自古無車跡,車道難於蜀道難。”……自白山返臨,蕩平嶺路已修有盤道,始聞車聲。又云:“兒童不識為何物,看罷歸來問父兄。”如果沒有當初的開發,就沒有今天長白、臨江的繁榮,也就不可能有完整的國土。功勞之大,令後人望而生敬,後生們應刻骨銘心,永不忘懷!


愛約旅

白山市出過著名英雄楊靖宇,現如今,楊靖宇將軍殉國地(將軍湖)也成為白山市重要的文化古蹟,楊靖宇將軍殉國地景區中心是將軍湖湖區,面積2.2萬平方米,湖水清澈,宛如畫境,盛夏時節,湖區被綠樹環抱,湖心蒼翠晶瑩,湖中有漢白玉雕成的白鶴一對,遊人可划船觀景,目前,楊靖宇將軍殉國地已被評為AAA級觀光旅遊景點。

長白山仙人洞,仙人洞距撫松縣城東南4公里的馬鹿溝內。仙人洞為6億年前由海象沉積, 酸水沖刷後形成的卷灰岩溶洞,洞內錯落高低,奇特險峻,洞中連洞,上下相連。洞中大廳可容納百餘人。洞中岩石色彩斑斕,千姿百態,如怪蟒翻身,如猛虎下山,似彩雲流彩,似翡翠琥珀。洞中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刀和陶器,仙人洞外建有關帝廟和雷音寺,佔地面積達5000平方米。仙人洞遊集考古、驚險、獵奇於一體而著稱。

此外,還有七道江會議遺址、塔山公園、乾溝子古墓群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