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不住氣,就會成為情緒的奴隸


沉不住氣,就會成為情緒的奴隸

有人曾經問艾森豪威爾將軍;“在您一生中,什麼樣的對手最讓您感到害怕和頭痛?”艾森豪威爾很坦率地回答說:“自已的情緒。”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我們經常表現得大喜或者大悲,順心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喜形於色、得意忘形,而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又表現得悲觀失望,對生活失去信心。有時候我們渴望表現自己,有時又千方百計地想要去逃避,其實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無法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乃至於被情緒牽著走,所以容易衝動行事,容易被外在的情況干擾內心的判斷。

范仲淹說過:“不因物喜,不以已悲。”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懂得剋制自己的情緒,不會因為外事外物而受到任何干擾,也不會被自已的情緒所掌控。在人生得意之時,不妨淡然一笑了之;人生失意之處,只需漠然置之;遭受不公待遇時,要當成沒事發生一樣;面對誘惑時,不要過於冒進和衝動,要看的更加長遠一些;在做決定的時候,要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能感情用事;面對自已不想做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時,要懂得從大局出發,認真去完成工作;當面對簡單的事情時,不能過於輕視和草率,要謹慎認真地去做。

沉不住氣,就會成為情緒的奴隸


其實,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沉住氣,都不要成為情緒的奴隸,而應該將情緒好好掌控好,不能衝動、浮躁,不能意氣用事。比如西點軍校倡導學員們應該有一顆勇敢的心,但是他們更重視理性的勇政,也就是說這種勇敢不應該是情緒化的,不是一種自我膨脹和頭腦發熱狀態下形成的勇氣。教官們常常給學員作出形象的比喻:“如果你是一一個準備懲兇除惡的西部牛仔,而且手裡還拿著一支槍,那麼你首先要做的並不是衝上去給每個歹徒來上一槍,而是要先觀察形勢,要看看對方有多少人,要看看自己槍裡有需少幹彈,還要想一想北更加安全有效的進攻策略。

哲學家康德說:“人這一生只犯了一種錯誤,那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正國為控制不了情緒,你才會陷人痛苦、悲傷、他望、自大,瘋狂的狀志之中:正因為控制不了情緒,你才會失去更多的機會。才會次次做出錯誤的判斷:正因為控制不了情緒,我們才會落人別人的陷阱,才會搬起石頭磁自己的腳。通常來說,我們有能力做好件事,我們也有那樣的機會去做好件事,但往往會因為個人情緒的失控把事情搞砸,最終和成功失之交臂。

所以一個人並不缺乏成功的機會和能力,但是往往缺乏冷靜的頭腦和自控能力,很多人之所以功敗系成就是因為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所以最後被情緒牽著走,而做出精糕的判斯和決定。吳王周間一時氣急而殺死了伍子背,時高興又放了勾踐,這種感情用事的做法無疑為自己埋下了禍患,所以被越國滅掉也就理所當然了。項羽身上有江湖氣,常常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做決定,高興時對將士百般體貼,不開心時又拿他們出氣,以至於貧罰不明,剛愎自用。因為氣憤而焚燒了阿房官,用人不當而錯失了韓信,不聽勸告而氣死了亞父,猶疑不決而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結果天下大勢扭轉,他成了自刎江邊的窮途霸王。

沉不住氣,就會成為情緒的奴隸


曾國藩則是一個非常冷靜而淡定的人,在清朝末年那種風雲變幻的年代中,曾國藩自然知道該如何明哲保身,他始終都明白身邊處處都隱藏著風險,所以一定要冷靜面對,絕對不能感情用事。進入官場之後,他因為對抗洪秀全的太平軍而有功於朝廷,一年之內曾連升十級,這樣的豐功偉業恐怕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但是曾國藩始終保持足夠的理性和冷靜,沒有因為這份功業而驕做自滿,反而表現得更為謹慎。他的弟弟曾經說過湘軍的戰鬥力是整個大清朝最強的,足以成就大事,曾國藩卻讓他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

在對抗太平軍的時候,曾國藩華領湘軍和對手數次交戰,有過勝利,也有過失敗,其中最慘痛的一次是他和石達開在鄱陽湖上進行水戰,結果擁軍打敗,兒乎被石達開率領的天平軍覆滅,曾國藩氣得要跳水自殺,幸虧被眾人解技下來。事後,曾國洛很後悔自己的失態,決定重新振作,並冷靜下來制定新的作戰方針,最後州軍再次棚起,並在消滅人Y車的戰鬥中起了根重要的作用。

沉不住氣,就會成為情緒的奴隸

曾國善善於剋制自己,養於調節自己的情緒,是真正做到了不因物喜,不以已悲,正因為如此,他才度成力晚睛的第龍國和第重國,就連慈情太后也要敬他分。而正當他處在人生的斯峰時,他沒們留仙窩貴名利,反而清心寡慾,急流勇退,最終告老還鄉,這種進進有度的老現,正好證明了他是個內心非常強大自主的人。

一個強大的人,必須要具備強大的自制能力,無倫面對何種情況,都必須要擁有一個冷靜的頭腦和一顆鎮定的心, 他夠剋制和掌控自己的情緒,能夠始終做出最準確的判斷和最合理的決難。做人不能讓自已跟著情緒走,而要成為真正的掌控者,因為個人只有懂得駕取好自己的情緒, 才能駕取好自己的人生,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控制整個人生的走向。

——Aaron.su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