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岁月如“剧”!听听经典电视剧主创们忆往昔

一甲子岁月如“剧”!听听经典电视剧主创们忆往昔

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是许多人脑海里温馨的家庭画面。正如火如荼的俄罗斯世界杯,黑白马赛克的比赛用球叫"电视之星18",意在致敬黑白电视时代。不过对中国人来说,除了看一看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更长久的陪伴是电视剧。

电视剧就像是一位老朋友,陪伴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它是观照生活的镜像,它是社会话题的制造者,它是过往时光的留声机,它承载着人们的家庭记忆、童年记忆、青春记忆。

站在2018的年中回望,拨开如浩瀚星河的电视剧作品,追溯到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人们发现中国电视剧已经悄然走过了蓬勃发展的六十载征程。

六十年一甲子。都说岁月如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称呼"岁月如剧"也并不为过。

如果你是70后,一定对《红楼梦》《渴望》播出时的盛况记忆犹新;如果你是80后,会和小伙伴们追过《神雕侠侣》等金庸武侠片以及《还珠格格》等琼瑶剧;如果你是90后,可能没少被《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的幽默逗乐过;如果你是00后,对《琅琊榜》《甄嬛传》应该不陌生吧。当然,不管你是哪个年龄段,都不会错过重播超过3000次的《西游记》。

电视剧里的衣食住行,记录着生活的进步;电视剧里的新观念新理念,折射着社会思潮的变迁。不仅如此,电视剧本身就反映着时代变革,从重教化轻娱乐到寓教于乐,从大众化到分众化,从全民守着电视机等开播到随时随地拿起手机看点播……未来,电视剧的脚步会走向何方?

本期《河之洲》聚焦"国剧60年",从剧作和创作者两个维度,为读者展现中国电视剧走过的六十载春华秋实。

对于中国电视剧60年征程往事,在刚刚出版的《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人物卷》中,一些经典电视剧主创们这样回忆——

《西游记》导演杨洁:我的电视剧生涯是从《西游记》开始的,又是以《西游记》终结的。我很遗憾,假如当初资金足够,这余下的故事能够一起拍完,那它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了;我也不遗憾,不管怎样,我的梦总算圆了,遗憾总是会有的,正如孙悟空说的:"天地本不全!"又何况一部《西游记》呢。

《北京人在纽约》导演郑晓龙:上世纪90年代初,我有了拍这部剧的想法。有半年时间,我去美国体验生活。那时候没钱,我甚至把我们的节目拿到国外去"发行",推个小车,到各个音像店里推销,还不断被人轰出来。那段时间我组织了六次座谈会,和当地留学生、华人座谈,想了解在美华人的面貌。感谢这些鲜活的"海外生活"的经历。

《大明宫词》导演李少红:很多观众表示这是一部另类历史剧。做这部剧时,我们当时主要是考虑到,就是能够对历史有一种全新的演绎,而这种演绎我们还是从艺术的角度上着手,找它的那种艺术感和这种审美的很现代、很时尚的一种,然后再加上古典的感觉。

《渴望》主演李雪健:《渴望》播出时,我正在河南兰考拍摄《焦裕禄》。让我没想到的是,一部电视剧能在社会上引起那么大的影响。有人说,一部文化作品像是一颗原子弹。这两部作品让我知道了演员这个职业是崇高的,也能够为社会作出莫大的贡献。从此,我更加意识到演员身上的责任与担当,更加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每一个人物。

《甄嬛传》主演孙俪:我曾经试过一件事情投入不同的心力去做,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知道做一件事情的努力有多重要。这部戏无论从角色个性还是剧本的完整度,都让我在表演上有新的体悟,以及进步的地方。我喜欢这个角色,真心想为她付出,为角色做的每一件事都让我觉得很快乐,我觉得这就是演员的乐趣,可以在不同的戏、不同的角色当中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闯关东》编剧高满堂:一切鲜活生动的人物,都不是在咖啡厅里、空调房里、冰镇啤酒和法国红酒里诞生出来的。一切的意思、一切的想象都应该靠着坚实的土地,从大地上起飞。真正走下去,才会发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发现一切想象力距离现实生活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常常太相信自己,但大聪明其实是在生活里。创作真的耍不得小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