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實乃學佛的第一步

文:弘法寺

“孝”實乃學佛的第一步

鬱多羅是一位品行端正,年輕有為的優秀青年,尤其他孝順父母,尊敬長上,早已為鄰里所稱道。

有一天,鬱多羅到精舍聽聞佛陀說法,佛陀說修福的重要,鬱多羅忍不住向佛陀請示:“佛陀!我經常如法的供養父母,希望他們能夠得到安樂,佛陀!我這樣做有福報嗎?”

佛陀回答說:“如果有人如法供養父母,讓他們得到安樂,可以得到很大的福報。”

佛陀說到這裡,看看鬱多羅,又說:“不過,孝順父母可以分為三等。”

“喔!孝順父母還有等級之分嗎?”

“是的,孝親之道有三等:一、父母健在時,供養其豐富的飲食,死後如禮安葬,能夠盡到生養死葬之責,是謂小孝。二、除了以物質供養之外,自己能有一番豐功偉業,光耀門楣,榮宗耀祖,使父母同感與有榮焉,是謂中孝。三、接引父母學佛,讓他們來生免於輪迴之苦,是為大孝。鬱多羅!你希望做到那一等的孝呢?”

鬱多羅頂禮佛陀說:“佛陀!我知道了,光是飲食的奉養是不夠的,以後我會繼續努力,以期做到上等的大孝。”

“孝”實乃學佛的第一步

孝順父母,供養父母,是人子之道;福慧圓滿的佛陀尚且親自為父擔棺,為母上忉利天講經,為後世佛子樹立了孝順的典範。身為佛弟子更應該孝順父母,孝親實乃學佛的第一步。

“孝”實乃學佛的第一步

佛教對於孝順父母的教訓,在各個經律之中,可謂多得不勝枚舉,只要多看幾部經書就知道,佛教不但不是不孝順父母,而是極端崇孝的。比如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所以說:“經於一劫,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甚至在戒律中也有規定,《根本尼陀那》四卷也有說道:“假令出家,於父母處,應須供給”,

也就是如果父母貧窮而無人奉養時,出了家的兒女,也得盡心奉養。

“孝”實乃學佛的第一步

本煥長老開示:佛家不是不講孝,是講大孝。為國家為眾生排憂解難,這是大孝;大孝中包括了孝順父母的小孝。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要孝敬父母,他自己對父母也很孝順,成佛了還回家看望父王並說法,還到忉利天為母親說法。如果和尚不孝順父母,那是他不懂道理。我們是父母生養的,父母是我們的佛,沒有父母,我們怎麼成佛呢?佛家特別崇尚報四重恩:報國土恩、報眾生恩、報父母恩、報佛恩。父母恩德最大、最大、最大,父母的恩德難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