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1894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1894年9月17日,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上,中日甲午黃海大海戰爆發!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黃海海戰圖

這場震驚中外的戰鬥從12時50分打響,一開始是北洋水師佔據上風。但是,由於日軍及時變換陣型和戰術,戰勢很快發生逆轉。兩個小時之後,北洋艦隊的超勇、揚威、致遠、經遠先後沉沒,濟遠、廣甲相繼遁逃,共失去六艦,戰鬥力大減。而日本方面雖然比睿、赤城、西京丸三艦雖受傷嚴重,但這三艦均系弱艦,對艦隊整體戰鬥力影響不大。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揚威沉沒瞬間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經遠沉沒瞬間

此時,北洋水師太需要擊沉敵方一艘戰艦來鼓舞士氣、逆轉局勢了。在旗艦定遠受損、無法指揮的情況下,鎮遠艦管帶劉步蟾擔負起了指揮全局的責任,他把目標瞄準了對方旗艦——松島艦。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北洋艦隊旗艦之一鎮遠艦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劉步蟾

當時,北洋水師旗艦“鎮遠”和“定遠”鐵甲厚度為355.6mm,日軍就為松島艦定製了320mm38倍口徑的巨炮。在日本人看來,“松島艦”是專治北洋水師的法寶。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日軍旗艦松島艦

下午15點30分左右,鎮遠發射兩枚305毫米口徑炮彈,成功命中松島號左舷下夾板。第一枚炮彈擊中4號火炮炮身,繼續穿過上甲板和右舷側。而第二枚炮彈則命中4號炮的鋼盾。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日軍艦艇上士兵正在為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填裝彈藥

4號炮是120毫米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因為這種炮彈需要快速供應,所以士兵們把大量的炮彈丟在炮架附近。沒想到,鎮遠艦的第二發炮彈不偏不倚打中炮身,並引爆了堆積在附近的彈藥。據記載,爆炸後“該炮臺指揮官志摩清直大尉以下113人。死者多是四肢分裂,或僅存身體上部或者下部”。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被擊中的松島艦

作為聯合艦隊的司令艦,松島艦遭到重創後,日軍士氣大落、鬥志渙散。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圖為在黃海海戰中被打中變形的日軍“松島”號艦炮

說到這兒,您可能就有疑問了,松島艦怎麼就不沉呢!而且不光松島艦不沉,戰事已經打了幾個小時,日本艦隊竟沒有沉過一艘戰艦。難道是我們的炮手打得不夠準嗎?事實上,北洋艦隊的炮手比日本炮手打得更加精準,問題是出在炮彈上。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日艦“松島”,艦體左側黑斑即為“鎮遠”巨炮命中處

當時的北洋海軍有兩種炮彈,一種是實心彈,一種是開花彈,實心彈不能爆炸,只能將目標炸出一個窟窿。開花彈雖然能夠爆炸,但是北洋艦隊的炮彈裡裝的卻是黑火藥,威力極其有限。

北洋艦隊之所以會使用這樣的炮彈,是因為清政府在1891年暫停了向國外購買艦船火炮的炮彈,而自己又沒有技術生產出爆炸力強的火藥,所以這就造成了這種局面。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黃海海戰

反觀日本聯合艦隊,根據日本海軍戰後統計的數字,他們在黃海海戰中一共發射大小炮彈20921發。即便如此,在海戰結束時日本聯合艦隊的炮彈仍有大量盈餘,而北洋艦隊的多艘戰艦則是一彈不剩。

戰至下午17時左右,北洋水師左、右翼盡沒,只剩下定遠、鎮遠、靖遠、來遠四艦,而聯合艦隊仍剩九艦。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此時,定遠、鎮遠兩艦分別中彈兩百多發,可即便如此,這兩艘鐵甲艦在彈雨依然一副無畏姿態。此時日本官兵都有些絕望了,他們覺得面對的是兩艘永遠不可能沉沒的神艦。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這是日本畫家北蓮造繪製的《勇敢的水兵》,畫中表現的是被“定遠”擊中的日艦上,垂死的水兵在哀嘆:“定遠,還沒有沉嗎?”鐵甲艦“定遠”“鎮遠”堅不可摧,恍若海上的長城!“永不沉沒的定遠”稱號由此得來。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而此時,北洋艦隊靖遠、來遠修竣歸隊,平遠、廣丙、魚雷各艇也都重返戰場,日軍更是感到力不從心。在長時間圍攻定遠、鎮遠兩艦勞而無功的情況下,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佑亨擔心夜幕降臨,北洋艦隊魚雷艇藉機發動偷襲,於是發出“停止戰鬥”、“返回本隊”的信號。北洋艦隊也收隊駛回旅順。至此黃海海戰終於宣告結束。

甲午海戰:永不沉沒的定遠艦曾讓日軍絕望!

在這場海戰中,北洋水師將士雖戮力同心,但是國無力,人雖勇,不可為。最終,北洋艦隊痛失4艘巡洋艦,850多名北洋官兵在這場戰爭中受傷或遇難。北洋水師由此失去制海權。中日曆史的走向也徹底被改變。

黃海一戰中國雖然損失慘重,但是主力尚在。那麼,北洋艦隊這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最終又是如何在國運蹉跌之中走向全軍覆沒的呢?明天繼續為您解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