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四個字、兩個變、十大天機

《周易》即《易經》,是傳統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

《易經》中的四個字、兩個變、十大天機

今天分享《易經》中的四個字、兩個變、十大天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易經》中最重要的四個字!"元、亨、利、貞"。

1、元:眾善之首,也有一句話叫做,"善始而敬終",也意喻著有個好的開始。也就是說,謹慎的開始,這樣才不會有後遺症,這就是無咎,並且要有正義,出發點是好的,這樣做下去,就不會有太大麻煩或者沒有麻煩。但是如果一開始就不符合道義,結果就一定會受到懲罰。觀之社會,可知矣!

2、亨:代表亨通,做事順利,"官運亨通"古意就是廉潔的官員,青雲直上。嘉之會,美好的事物就會像你聚集,你就是想不發財,想不升官,這股推力也會推著你向前走,因為你就是正義之身,代表了社會的道德方向。

3、利:義之和,是"利義",而不是"利益"。符合道義,就會有人和你合作,人們才能接受,人心所向。反過來又要反哺社會,使人們走向繁榮的生活,你才是沒有白活!"利"要符合"義"!

4、貞:走到了高的地位,保持自身的貞潔,就能把事情做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為了人類而服務,為了人民的幸福而謀,堅持貞的品質。"貞"就是正身,正心,唯正義是也!

《易經》中的四個字、兩個變、十大天機

《易經》中的兩個變:不可不變,不可亂變。

1、不可不變

《易經》的道理告訴我們,人類的法則就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情,天地間的一切事情,隨時變,隨地變。

2、不可亂變

《易經·小過卦》曰:“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兇,是謂災眚。”意思是說:“不能遇合陽剛卻超越了陽剛,無安棲之所的飛鳥遭受射殺之禍,故而兇險,這就叫做災殃禍患。”

這就是告誡我們,凡事都要有個度,不可太過分,要懂得適可而止,否則超過了這個度,過猶不及,必將發生災禍,後悔也來不及了。變化同樣如此。如果你一直變,變到連原則都不要了,這不叫變而叫反,就成了離經叛道。

《易傳·繫辭》中說:“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還解釋到:“變通者,趨時者也。”“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就是告訴我們,變通要合乎時宜。

《易經》中的四個字、兩個變、十大天機

《易經》中最厲害的十大天機

1、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特別是處在高興的時候,那時的心態往往是善而良性的,盡情傾訴,不吐不快。但是,心可以亢奮,話還是要注意說的沉穩。因為,誇出去的海口,再也不能收回。

2、大怒易失禮

這一條比較常見,一旦怒從心頭起,往往下一步會失去理智訴諸於肢體動作,遑論禮節。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從情緒的源頭解決:制怒!清代的林則徐在書房裡掛了"制怒"兩字的條幅,時時告誡自己。

3、大驚易失態

如同三國故事裡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劉備驚掉了筷子一樣,大德劉備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更是需要艱苦砥礪的。如何面對大驚而不失態?就是必須讓心時刻保持安住。

4、大哀易失顏

這裡所說的顏,不光是指顏容、儀態,更多的是指精神狀態。面對種種哀傷,在宣洩過後,需要節制、順變、向前,別讓自己從此頹廢,否則自己會失去價值。

5、大樂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處。人在高興的時候,往往覺得一切都是可心的、悅目的,而就在此時,分辨的功能往往會被削弱,思考的邏輯會被淡化。於是,失察就會乘虛而入了。

6、大懼易失節

在恐懼或誘惑(誘惑與恐懼往往是一體的)之下,意志不堅的人往往會失去原則與底線。此時,真正的猛士會抬頭、直面,真正的勇士會堅定、堅持。

7、大思易失愛

想法不要瞻前顧後,思慮不要過於繁複,全心付出,愛就愛了。

8、大醉易失德

所謂大醉易失德,無非反映在言語與行為上。大醉之時,說話往往會多妄語,綺語無分寸,行為往往會出格。雖然自己過後完全不記得,但不排除別人會暗記於心,並以此來做出判斷。

所以,小酒怡情,酗酒不光傷身,更易失德。

9、大話易失信

不輕諾,諾必果。"人無信則不立",在拍胸脯之前,必須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與能量。一言九鼎,言出即行。

10、大欲易失命

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些人慾望無度便會“失命”。“欲”從來是求而不得的,古今事業有成者都是靠善、信的自然而為與不問收穫,百鍊千錘的耕耘。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福報都是修來的,而不是爭來的。

《易經》中的四個字、兩個變、十大天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