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筒內竟然隱藏著如此大的美味玄機!

小竹筒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美味玄机!

小竹筒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美味玄机!

信陽市商城縣,位於大別山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地處我國南北分界線上,山明水秀、風景如畫,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稱。商城縣又稱河南的“香格里拉”,植被覆蓋率高達97%。這裡以吃得精美、吃得考究而得“吃家”之名,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燉菜之鄉”。5月18日晚21:15,河南衛視《老家的味道》將帶您走進“燉菜之鄉”,品味商城縣生態綠色的農家菜餚。

小竹筒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美味玄机!

農家菜館“復活”筒鮮魚,“喚醒“傳統烹飪技法

商城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為竹筍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也讓當地百姓自古形成了與竹為友的生活習慣,食竹筍、用竹筐、睡竹蓆。在山裡經營農家菜館的範開霞和嚴才洲夫婦,為了給讀大學的孩子們提供更安穩的生活,決定將商城地方風味名菜“筒鮮魚”打造成飯店的招牌菜。為吸引更多顧客,夫妻倆決定重拾老輩人制作筒鮮魚的傳統技法——竹筒醃製。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如今,很多餐館摒棄了傳統的竹筒醃魚方式,改用陶罐醃製魚肉,傳統的竹筒醃製方式,慢慢被遺忘了。

小竹筒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美味玄机!
小竹筒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美味玄机!小竹筒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美味玄机!

每年三月初,範開霞夫婦要到大別山深處的黃柏山尋找生長五年以上的毛竹,醃製筒鮮魚。範開霞把體型較大的花鰱魚去鱗除髒、洗淨切塊,撒鹽,加入蔥姜翻拌均勻,醃製10分鐘。而鯽魚因體型較小,只需在兩側各劃幾刀,把鹽均勻地塗抹在魚肉上即可。醃製好之後,把大小不同的兩種魚分別放入竹筒,室外晾曬。醃製好的魚肉,放久了會發酵變臭,味如臭豆腐。把蔥薑辣椒用油爆香,加入醃好的魚塊煮沸,肉質鮮嫩、竹香中略帶腐乳味,別具一格的筒鮮魚就出爐了。

大山的饋贈成就天然的“燉菜之鄉“

靠山吃山,依竹致富。和範開霞夫婦一樣,年輕夫妻盧炎和袁媛,也是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不斷地改善著自己的生活。盧炎所在的村子,被黃柏山旅遊景區環抱,加上靠山吃山的優勢,幾個月前,在外打工多年的盧炎和妻子袁媛回到老家,開了一家農家樂飯店。

小竹筒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美味玄机!

信陽相對豫北地區,氣候溫潤,是中國毛竹最北的自然生長地。盧炎家周邊的大片毛竹林渾身是寶,不僅成年的竹子可以賣錢,剛出土的竹筍也是農家樂飯店最天然的食材源。為籌備飯店開業,盧炎準備了200多斤曬乾的竹筍。

小竹筒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美味玄机!

在信陽,竹筍最忠實的搭檔非臘肉莫屬。鮮筍去除筍衣,削皮,水焯去除苦澀味;在柴鍋中無論是炒,燜,煨,燉,竹筍的清香和臘肉的薰香都能完美的融合。信陽人偏愛燉菜,以食材的原味清燉為代表的信陽燉菜,區別與東北燉菜的油膩,這也是商城縣被評為中國燉菜之鄉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竹筍還可以曬成筍乾,醃成酸筍,多種變幻,都是不可多得的農家美味。

迴歸自然 重拾傳統 喚醒質樸的家鄉記憶

任歲月流轉,世事變遷,萬千滋味裡,只有家鄉味最濃。在千年傳承中,家鄉味點綴著我們的一日三餐,留住我們舌尖上最樸素的味覺記憶。

小竹筒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美味玄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飲食習慣的不斷改變,人們越來越鍾愛原生態、純天然的綠色食品。而範開霞夫婦,盧炎夫婦的農家菜餚,通過重拾古老的烹飪技法,喚醒忙碌都市人最原始的味覺記憶的同時,在飯香嫋嫋中還帶給我們家的滋味,並傳遞著對故鄉的留戀和堅守。

小竹筒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美味玄机!小竹筒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美味玄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