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蓓
结论是没有必要。
(进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
首先,天宫一号两年的使用寿命到期之后,其最后的归宿是进入大气层烧毁。天宫一号长10.4米,宽3.35米,重约8.5吨,在轨时间长达6年185天,可以已经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在2016年开始,天宫一号就停止了服务,之后天宫一号便被预测会于2017年左右坠毁。在此之前,中国航天不买已经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并准确的预测了其坠落点,在2018年4月2日00:15UTC落入了南太平洋上空24.5°151.1°W,该地点位于塔希提岛附近,是多数航天器的公墓。
(天宫一号)
为何不打捞的原因之一便是天宫一号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便已经大部分烧毁,而留下的碎屑也会被高度烧蚀,打捞回来的唯一用途便是研究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对飞行器的各项物体的损毁程度,而对于我们这个已经掌握弹道导弹全部技术而且进行过载人飞行的国家来说已经没有必要了。
其二则是在该地区的洋流和海况。该地区位于西风带,盛行风带动的洋流和海底洋流会把残骸带到未知的地区,而打捞这些碎屑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将是巨大的,想想已经失踪了好几年的马航MH370到现在为止还未找到残骸,而飞机残骸比起天宫一号的残骸可大得多,其打捞难度可想而知。
(神舟与天宫的模型)
而航天器若是一开始便没有进行回收的准备的话,都会让其坠入无人区或是海中。鉴于地球大部分面积都是海洋,而航天器在最后进入大气层时解体后的轨迹测量只能跟踪较大的物体,大部分碎屑都会在回归途中烧毁,即使落在地面,回收的可能性也不大。
天宫一号此次的再入是经过密切观测的,所以对其落点的预测相当准确,和当年的和平号空间站一样,天宫一号最终烧毁在大气层。
(和平号空间站)
军情解析
首先需要澄清,回收本国坠落航天器残骸并不是一项必要程序,大多数情况下是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先进行评估,之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残骸回收,如苏联曾有一颗携带核反应堆“宇宙”系列卫星因失去控制坠毁于加拿大境内,引发加政府抗议,最终以苏联赔款300万美元了事,但苏联也仅是象征性派出部分技术团队进行技术援助并未进行全面残骸回收。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航天器坠回地球后要经过大气层充分燃烧,如果不是专门制作的回收式航天器,大部分零部件都会在经过大气层时被烧毁,坠落地球基本上是没有太多价值的残骸。而且因为技术上原因,有时候坠落地点并不可控,如果地理条件很复杂会导致回收成本过高,而耗费巨大回收的残骸可能已经没有任何价值,所以大多数航天强国针对这一问题都会提前评估。
然而,就中国而言,回收天宫一号残骸不应当仅仅考虑成本问题。一方面,天宫一号作为体积较大航天器,即使经过大气层充分燃烧依旧会留下较大碎片。与美俄这种传统航天大国相比,中国航天工业虽进步巨大但仍有很大差距,非常需要保护自身各种技术秘密。如果天宫一号残骸碎片为美国得到那就可以研究中国航天器材制作材料成份并随之反向推断中国航天工业大概技术水平,虽然情报价值有限可依然会暴露中国航天工业底牌,为美国有针对性技术布局提供参考。例如,中国首次进行远程导弹试验时,美国就派技术人员到导弹坠落海域打走一桶带有燃料残留的海水,之后很快关于中国远程导弹大概技术参数便被公之于众。因此,打捞残骸虽耗费较大但却是保护中国航天工业情报的重要举措,有很大现实意义。
大国策
天宫一号空间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载人空间实验室,其具有的科研价值和意义是不可估量的,但随着其使用年限的到期,最终以坠毁地球的方式给自己的一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然而关于坠毁地球后的天宫一号到底有没有打捞回收的价值,答案显然是没有的。
原本天宫一号空间站就没有打算过进行回收,在天宫一号重返地球大气层时,就已经直接被大气层的高温给烧毁了,其残骸的科研价值和普通火箭、卫星重返大气层时的残骸并无两样,但唯一不同的就是天宫一号作为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站,其残骸碎片的纪念价值还是非常丰富的,这可以说是中国方面唯一一个打捞天宫一号残骸的理由了。
因此可以看出中国根本没有打捞天宫一号空间站的必要,只有载人航天器等必须要进行回收作业的航天器,才会在设计中考虑到重返大气层这一因素的存在。之所以这些航天器能完好无损的第一次穿越地球大气层,完全是太空航天器在运载火箭中时被外部的整流罩所保护,这才得以其顺利的进入太空。
中国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在进行航天发射活动后回收目标航天器的国家,在这一技术上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对于人造卫星等的回收根本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障碍。正是因为有着这项技术的存在,才使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短期内取得了如此飞快的发展,对于中国空间实验室的建立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利刃军事
至于说回收,首先你要确定“天宫一号”坠回地球的位置,此前各国大拿机构都纷纷预测最终“天宫一号”坠落的位置,结果事实证明是各种打脸。欧洲航天局一开始预测是在西南欧;北美防空司令部责预测在我国中部位置;连韩国和美太空司令部也都参与进来预测了,可惜谁都没猜对。
可见,如果坠落地点都预测不准,如何去几千米的海底打捞残片呢?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天宫一号”进入大气层后不断翻滚燃烧,轨迹不断变化,所以落点也不断发生改变,由于体型较小,最终烧的也就剩下不了什么了,想想当年130吨的和平号,那个才叫一个壮观呢。
问题是这种烧成渣渣的残片真的有科研意义吗?整个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一个火箭、卫星或者天空实验室经过大气层返回地球的残片击中过人类的记录。说实话,劳民伤财的打捞什么“天宫”燃烧剩下的残片,不如去找陨石残片去研究更有意义。要知道平均每一天途径地球、被地球捕获、并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的各种太空垃圾多达100吨,只是大家不知道罢了。所以烧成渣渣的“天宫一号”残片,真心没有必要劳民伤财的去打捞了。
水镜晓先生
认为天宫一号是我国建立空间站走向太空的第一步,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和航天梦走向现实的圆满成功。
天宫一号是中国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在2011年9月29日晚上9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天宫一号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在2016年3月16日终止数据服务,终止使命,在2018年4月2日8时15分落在了南太平洋上。
作为天宫一号的使用者和主权国家,打捞天宫一号有着以下三个好处。
第一,可通过材料磨损印迹和程度大小验证理论的相关数据真实程度和可靠性。
第二,可通过打捞行动掌握和熟练这方面的步骤和技术,是一次难得的练兵机会。
第三,若成功打捞,可以把样本珍藏,以待科技更进步后进行新的研究和发现。
如果不打捞也有着因大体相关数据都在掌握之中,可以省却一笔不菲的费用和相关人员辛苦工作的优点。
不过,认为既然是探索未知的太空,那么在可能的情形下就不应该放弃地球上的这次求知的机会;
既然选择了走出去,就不应该因懈怠而懒惰;
就应该尝试打捞,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次难得的实践。
原事催
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最终只有少量碎片落入地球表面。
没有必要打捞。
首先,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了六年多,在太空接受了强辐射的洗礼,可能产生了一些放射性的核素,到达地面后有可能会对人或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天宫一号在大气层中燃烧时也可能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另外,天宫一号内部大量有价值的设备都被烧毁,剩下的主要是熔点高的材料和零部件,研究价值不大。
最后,寻找这些碎片非常困难,尤其是那些掉落海中的碎片,技术上的打捞难度非常大。之前对于这类航天器的碎片,也罕见有打捞的报道。
蓝军社
大哥,落入大气层已经烧的差不多了,真正掉进海里的部件也是几小个的不成样的碎片,且不说寻找困难,恐怕真要捞到了,你都不知道这是不是残害,还是海洋辣鸡。而且你知道地毯式搜索打捞要花多少钱吗?
细脖子大头鬼房书安
李志勇123569
如果天宫一号重入大气层是一个整体殘骸我国肯定会组织力量进行残骸的打捞,以防关键技术被泄露。但是如果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时已经分解为若干残片,那已经没有回收的必要了,因为残片再入大气层时,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与空气发生巨烈磨擦,同时燃烧产生高温,大部分的残片会被燃烧殆尽;一些大一点碎片就算没有全部燃烧完结的情况下,它的大部分金属元素已经被烧损,而且高温入海水等于进行了焠火处理,机械性能发生了改变,被其他人捞起也不会有有太大帮助。
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分解并燃烧
鲍尔金vs巴特尔
已经没有必要了,在经过大气层的燃烧基本没有什么残余了,如果打捞得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是一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