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外力避免學術不端,還有這種操作?|案例

文丨早稻田大學大學綜合研究中心講師 蔣妍

不靠查重軟件,不靠繁忙的教授對博士生耳提面命,且看日本高校如何巧妙藉助外力避免文科博士發生學術不端。

我自碩士開始在京都大學學習,但自己並沒有學習過關於“學術不端”或“學術倫理”方面的課程或接受過訓練。我於2015年9月拿到教育學博士學位,畢業時,我並沒有經歷“查重”這一程序(也許學校查了而我自己不知道)。

關於基本學術倫理和學術技能,我和日本大多數研究生一樣,是在研究室跟著導師和其他日本同學,自己摸索和磨鍊出來的。從我的角度和我已有的經歷來看,我認為當時我們專業採用的主要是依賴於外界評價的方式。下面以我的經歷為例,介紹一下這種方式。

京都大學的教育學博士論文

關於京都大學教育學的博士學位,官方要求是有兩篇以上同行評議的論文,才有資格申請提交博士論文,而且已經登載的同行評議文章必須作為博士論文裡的章節。如果把論文比作故事,它有自己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那麼博士論文這個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就必須由你登載的小論文構成。

打個可能不太確切但比較容易理解的比方,假設有個國家,各行政區域有獨立的紀律嚴明、軍備配置良好的海陸空軍隊(同行評議論文),和平時期各自獨立運營,當有特殊情況,需要以國家軍隊的形式出現時(博士論文),這些行政區域內的軍隊能按國家需求分別肩負海陸空的職責。作為博士生,你能不能將各區域的軍隊(同行評議論文)恰當地編排到國家軍隊(博士論文),並說服該國的決策者認為你做的編排是最優的(論文答辯),這就是考驗你學術能力的時候了。

據我所知,這跟國內的博士論文(本文僅限文科)寫作程序不一樣。我所知道的是,國內博士生先要閱讀大量文獻,提交開題報告,由專家老師們評議該題目的可行性,然後進行下一步的數據收集、構思和寫作。就像要做一盤菜,博士生們先提出自己的構思,大概想要做出什麼樣的東西,然後再去準備食材。

而日本的情況是,專家的評議是在你提交博士論文的時候,能用論文和論點說服專家老師,這就算合格了。同樣以做菜為例,日本的博士生在還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菜的情況下,先拼命往自己的籃子裡放東西,蔬菜、水果一把抓,後面苦於怎麼利用這些食材做出一盤好吃的菜。這也是日本文科博士特別花時間的原因。

兩篇同行評議的論文是官方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最低標準,通不過這一關,你就沒有資格提交博士論文。雖然因導師而異,但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院的導師們大多不會僅僅因為你有兩篇文章就允許你執筆博士論文,而是要求更多。也許有人會說,那就努力寫努力發唄——勤能補拙。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借外力避免学术不端,还有这种操作?|案例

一審意見“有條件地採納”是指有兩位專家給出了評審意見,如果能夠完成對評審意見的對應,就有可能登出。注意,只是有可能,後面還有關卡要過。對於兩位評審的詳細意見,需要另外寫一篇“回答文”,一條條對應。所謂的對應是指,你可以按照他的意見進行修改,也可以堅持自己原本的論文內容不修改。

但不管修改還是不修改,都要在回答文中進行“回答”,陳述自己不修改的理由,或修改的理由及具體做了怎樣的修改。這一步很重要,相當於跟專家交流。同時又因為論文是有版面和字數限制的,要在對應專家評審意見的同時組織自己的語言,對自己的邏輯、知識面擴充以及寫作能力都是很大的鍛鍊及考驗。這也是我身邊京都大學的老師、同學重視論文勝過書籍的原因——論文短小,每句話都經過反覆錘鍊,前後的連貫性、關聯性都會很嚴謹,邏輯性更強。相對而言,書籍則更鬆散一些。

同行評議與學術不端

我覺得這種方式在客觀上造就了一個避免學術不端的環境。在博士論文由同行評議論文構成的限制下,就意味著博士論文至少1/3或以上(如果全部論文由六章構成),是經過外部審核和評價的,且一半以上都是自己的東西。雖然博士論文的要點在於後面的結論章節,但在這樣的前提下,一般很難出現學術不端吧。我不知道研究生院出於這個目的定的博士論文的審核規矩,但我認為這樣的做法從結果上避免了學術不端。

小結

以上是我根據自己的經歷所感悟到的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生院避免學術不端的做法。也許這並非他們有意為之,但從我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從結果上對避免學術不端有一定效果。也許這和日本特殊的學術環境,比如獲得博士學位的過程及論文發表的過程等有關。在此僅僅是列出一個小實例,希望能對大學管理者提供一點點啟示。

另外,我個人也在擴充關於學術不端的學習,無論是從學生(曾經的博士生)的角度,還是從大學老師(將來要帶研究生)的角度,都希望大學能夠從組織層面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教育,比如開設有關科目或者講座之類。因為作為學生,我希望在踏入學術研究圈開始研究寫論文時,能知曉基本的學術倫理。作為老師,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具備基本的學術倫理,不需要我一點點去指正。尤其是針對論文中常出現的“引用不當”的問題,畢竟“不知者不為過”是行不通的。

借外力避免学术不端,还有这种操作?|案例
借外力避免学术不端,还有这种操作?|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