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外力避免学术不端,还有这种操作?|案例

文丨早稻田大学大学综合研究中心讲师 蒋妍

不靠查重软件,不靠繁忙的教授对博士生耳提面命,且看日本高校如何巧妙借助外力避免文科博士发生学术不端。

我自硕士开始在京都大学学习,但自己并没有学习过关于“学术不端”或“学术伦理”方面的课程或接受过训练。我于2015年9月拿到教育学博士学位,毕业时,我并没有经历“查重”这一程序(也许学校查了而我自己不知道)。

关于基本学术伦理和学术技能,我和日本大多数研究生一样,是在研究室跟着导师和其他日本同学,自己摸索和磨炼出来的。从我的角度和我已有的经历来看,我认为当时我们专业采用的主要是依赖于外界评价的方式。下面以我的经历为例,介绍一下这种方式。

京都大学的教育学博士论文

关于京都大学教育学的博士学位,官方要求是有两篇以上同行评议的论文,才有资格申请提交博士论文,而且已经登载的同行评议文章必须作为博士论文里的章节。如果把论文比作故事,它有自己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那么博士论文这个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就必须由你登载的小论文构成。

打个可能不太确切但比较容易理解的比方,假设有个国家,各行政区域有独立的纪律严明、军备配置良好的海陆空军队(同行评议论文),和平时期各自独立运营,当有特殊情况,需要以国家军队的形式出现时(博士论文),这些行政区域内的军队能按国家需求分别肩负海陆空的职责。作为博士生,你能不能将各区域的军队(同行评议论文)恰当地编排到国家军队(博士论文),并说服该国的决策者认为你做的编排是最优的(论文答辩),这就是考验你学术能力的时候了。

据我所知,这跟国内的博士论文(本文仅限文科)写作程序不一样。我所知道的是,国内博士生先要阅读大量文献,提交开题报告,由专家老师们评议该题目的可行性,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数据收集、构思和写作。就像要做一盘菜,博士生们先提出自己的构思,大概想要做出什么样的东西,然后再去准备食材。

而日本的情况是,专家的评议是在你提交博士论文的时候,能用论文和论点说服专家老师,这就算合格了。同样以做菜为例,日本的博士生在还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菜的情况下,先拼命往自己的篮子里放东西,蔬菜、水果一把抓,后面苦于怎么利用这些食材做出一盘好吃的菜。这也是日本文科博士特别花时间的原因。

两篇同行评议的论文是官方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最低标准,通不过这一关,你就没有资格提交博士论文。虽然因导师而异,但京都大学教育学研究院的导师们大多不会仅仅因为你有两篇文章就允许你执笔博士论文,而是要求更多。也许有人会说,那就努力写努力发呗——勤能补拙。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借外力避免学术不端,还有这种操作?|案例

一审意见“有条件地采纳”是指有两位专家给出了评审意见,如果能够完成对评审意见的对应,就有可能登出。注意,只是有可能,后面还有关卡要过。对于两位评审的详细意见,需要另外写一篇“回答文”,一条条对应。所谓的对应是指,你可以按照他的意见进行修改,也可以坚持自己原本的论文内容不修改。

但不管修改还是不修改,都要在回答文中进行“回答”,陈述自己不修改的理由,或修改的理由及具体做了怎样的修改。这一步很重要,相当于跟专家交流。同时又因为论文是有版面和字数限制的,要在对应专家评审意见的同时组织自己的语言,对自己的逻辑、知识面扩充以及写作能力都是很大的锻炼及考验。这也是我身边京都大学的老师、同学重视论文胜过书籍的原因——论文短小,每句话都经过反复锤炼,前后的连贯性、关联性都会很严谨,逻辑性更强。相对而言,书籍则更松散一些。

同行评议与学术不端

我觉得这种方式在客观上造就了一个避免学术不端的环境。在博士论文由同行评议论文构成的限制下,就意味着博士论文至少1/3或以上(如果全部论文由六章构成),是经过外部审核和评价的,且一半以上都是自己的东西。虽然博士论文的要点在于后面的结论章节,但在这样的前提下,一般很难出现学术不端吧。我不知道研究生院出于这个目的定的博士论文的审核规矩,但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从结果上避免了学术不端。

小结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经历所感悟到的京都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避免学术不端的做法。也许这并非他们有意为之,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从结果上对避免学术不端有一定效果。也许这和日本特殊的学术环境,比如获得博士学位的过程及论文发表的过程等有关。在此仅仅是列出一个小实例,希望能对大学管理者提供一点点启示。

另外,我个人也在扩充关于学术不端的学习,无论是从学生(曾经的博士生)的角度,还是从大学老师(将来要带研究生)的角度,都希望大学能够从组织层面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开设有关科目或者讲座之类。因为作为学生,我希望在踏入学术研究圈开始研究写论文时,能知晓基本的学术伦理。作为老师,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具备基本的学术伦理,不需要我一点点去指正。尤其是针对论文中常出现的“引用不当”的问题,毕竟“不知者不为过”是行不通的。

借外力避免学术不端,还有这种操作?|案例
借外力避免学术不端,还有这种操作?|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