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瀋陽PK郭德綱:同時網絡捧紅的草根,命運為何大不同

小瀋陽PK郭德綱:同時網絡捧紅的草根,命運為何大不同

與馬季、姜昆、趙本山等在電視時代功成名就的前輩們不同,郭德綱與小瀋陽的走紅,離不開網絡的推動力。郭德綱最初為人所知,正是由於相聲愛好者在觀看其演出後自發在網上展開傳播、交流,形成滾雪球般的宣傳效應,其每個新相聲推出後視頻都迅速上網,使得全球的“鋼絲”無需身臨北京的劇場也能同步領略相聲的神奇魅力。小瀋陽在2007至2008年間,已經成為網絡紅人,其二人轉的視頻在很多網站的點擊量都居高不下。但是與網民對郭德綱大多熱捧相比,小瀋陽的男扮女裝表演一直承受著網民“低俗、噁心”的批評。

小瀋陽PK郭德綱:同時網絡捧紅的草根,命運為何大不同

小瀋陽能夠走紅,絕對離不開趙本山在幕後的支撐和運作。郭德綱當年遭受相聲界“反三俗”的“圍攻”時,正與其合拍電影《落葉歸根》的趙本山當即在片場力挺郭德綱。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但是,小瀋陽作為趙本山的磕頭弟子,趙本山捧他必然更下力氣,但是小瀋陽也必然跟多受制於趙本山,甚至必須自願或不自願地與師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郭德綱自創德雲社,個人發展的自主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命運的把控權方面全面強於小瀋陽。

小瀋陽PK郭德綱:同時網絡捧紅的草根,命運為何大不同

小瀋陽PK郭德綱:同時網絡捧紅的草根,命運為何大不同

小瀋陽最終走上春晚,與趙本山的力挺絕然是分不開的。先是蒙恩師賞識,從不知名的小藝人到劉老根大舞臺紮實了根基,繼而才逐漸演出名堂。郭德綱也上過一次春晚,但反響平平,包袱不溫不火的。這幾年,兩人都沒能在春晚露面,原因當然是眾說紛紜。實際上,郭德綱和小瀋陽的生存靠的都不是審批、審查那套,而是臺下萬千平民大眾——他們早已厭倦了傳統春晚“歌舞昇平”的形式主義。小瀋陽的表演在搞笑之餘,亦不忘埋汰假惡醜,郭德綱的相聲更兼挑戰權威、針砭時事的功效。儘管有人認為他們一個俗、一個貧,而這恰是民間文化的另一個說法。貧出風格,俗到極致,就是一種絕活兒。正是那些看似粗鄙的東西,才使表演真正起到社會解放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觀眾不必遺憾,這兩位更不必慼慼然。沉下心來不斷打造精彩的藝術精品奉獻給觀眾,這是我們對小瀋陽和郭德綱的共同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