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聽到不一定為真,鬼谷子教你要善於觀察和分析

一個優秀的雄辯家,不單逞“口舌之辯”,而是將其與目視、耳聽、心思三者結合起來,力爭做到有理有據,從而在處事和論辯中無往而不勝。

鬼谷子說“耳目者,心之佐助也”,其實是說要注意觀察,積累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和判斷。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自己親眼所見的事實也不一定可靠,還要依賴於對人和事的正確判斷。

看到聽到不一定為真,鬼谷子教你要善於觀察和分析

春秋時代,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走到陳國和蔡國之間的時候,窮困不堪,連野菜湯也喝不上,七天沒有吃到一粒糧食。顏回找到一點米,把它放在甑裡煮。飯快熟了,孔子看見顏回抓甑裡的飯吃。過了一會,飯熟了,顏回請孔子吃飯。孔子心裡不痛快,決定譴責顏回一番,便不動聲色,站起來說:“剛才我夢見祖先,要我把最乾淨的飯食送給他們。”顏回忙說:“剛才有灰塵掉進甄裡,把飯弄髒了,我感到丟掉不好,就用手把它抓起來吃了。”

孔子聽了感慨地說:“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還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的是自己的腦子,但腦子有時也靠不住。你們要記住,瞭解一個人確實不容易呀!”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輕易用自己“親眼所見”來妄下結論。孔子可謂大智者,但他僅憑經驗斷事也會弄錯。

看到聽到不一定為真,鬼谷子教你要善於觀察和分析

有的時候,耳目並不一定指身體器官,而是指獲取信息的渠道。在古今中外的政治、軍事鬥爭中,間諜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就相當於統帥的耳目一般。

春秋時期的一天,魏公子信陵君正在和魏王下棋,突然北方傳來報警的烽火,說是趙國出兵侵犯魏國。魏王驚慌失措,信陵君卻安慰魏王,說不過是趙王打獵而已。又過了一會兒,果然又從北方傳來消息說:“方才是趙王打獵。”魏王問信陵君為什麼知道趙王的行蹤,信陵君回答:“我的門客探聽的。”

原來,信陵君養了許多門客,充當各種間諜,早已打入趙國統帥內部,趙王一有動靜,門客就馬上想辦法向信陵君報告了。此外,信陵君還採取各種手段,收買各國的間諜,因此對天下情況瞭如指掌,可說是一個用間高手。

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是澄清事實的必要步驟。

看到聽到不一定為真,鬼谷子教你要善於觀察和分析

"故口者,機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見奸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要得理。"--《鬼谷子·權篇》

口是言語的機關,用它來開閉人的情感之門。耳目是心靈的輔助機關,可以窺見人的奸邪。所以說,只要口、耳、目三者相互呼應,因勢利導,就會走向成功。言辭繁多也不紛亂,思緒翱翔也不迷惑,局勢有變也不危急,這就要求在觀物時要切中要害,掌握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