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播報」給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認知矯正

「基层播报」给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认知矫正

「基层播报」给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认知矫正

對於一個17歲的高二學生來說,運輸三公斤毒品會面臨怎樣的法律後果?昆明市檢察院未檢處又該如何引導他認識錯誤和矯正認知呢?

「基层播报」给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认知矫正「基层播报」给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认知矫正
「基层播报」给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认知矫正

昆明市檢察院未檢處在辦理一起未成年人運輸毒品案件中,發現主犯小李只是一個高二學生,還是家人和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乖孩子。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做了一單大“買賣”,而且還有非常桀驁不馴的另一面。

小李的父親在他幼年時常常對他和母親實施家暴,母親難以忍受,和父親離異。小李在初中時在父母居住的城市間反覆轉學,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父親的再婚讓他徹底失望。為了不再依賴父母,小李決定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賺錢,於是他鋌而走險,做起了毒品生意,通過玉溪的網友在境外購買大宗毒品,偽裝成茶葉,通過快遞郵寄到他所在的S省,沒想到被昆明機場公安發現郵件有異,趕赴S省將前來接快遞的小李當場抓獲。面對100多個前來抓捕他的防爆警察,小李一把搶過警棍,還打傷一個警察的面部,最後被從S省帶回昆明羈押。未檢檢察官在訊問他時,小李避重就輕,談起父母卻又神色黯然。

對這樣一個存在嚴重認知偏差的犯罪少年,應當如何進行認知矯正,讓他明白毒品的危害性,確保不再犯罪、危害社會呢?

「基层播报」给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认知矫正「基层播报」给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认知矫正

昆明市檢察院未檢處委託了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檢察院的王英老師來到昆明,對小李進行心理測評、風險評估、人格甄別和心理疏導。本案有別於前兩起暴力犯罪的心理矯治,王英老師熟悉案情後計劃從關於毒品的認識、對於金錢的看法等方面進行認知調整。由於此類案件的心理測評和認知矯正在國內尚無先例,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所以矯治難度較大,非常具有挑戰性。

4月19日上午9點半,在偵查人員的協調下,我們順利進入看守所談話室。當小李被帶出來時,他顯得有些詫異和戒備(毒品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有較高的警惕性)。由於前期未檢檢察官已經和小李有了良好的溝通,所以王英老師特意讓她來介紹自己的身份。

「基层播报」给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认知矫正

通過風趣和幽默的交流方式,王英老師和小李建立了9分的鏈接。當問及是否想念父母時,小李一邊低頭擦去淚水,一邊固執的說“請不要提我的家人”。在這種狀態下,王英老師尊重小李的意見,轉而和他溝通案情。小李說起他如何酷愛炫技,想買一輛豪華摩托車,但不願向父母開口。於是他試圖通過販毒來快速賺錢,滿足自己的願望。

針對他想快速賺錢和以為販毒最多關一兩天就出來這兩個錯誤認知,王英老師展開認知矯正。

「基层播报」给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认知矫正

首先,針對小李認為販毒被抓住可能只被拘留一個晚上的錯誤想法,我們先問他是否知道吸毒的危害性?通過南京餓死女童案的母親為了吸毒餓死兩個女兒的案例入手,一層一層深入分析,讓小李認識到毒品對人的危害,以及國家為什麼要嚴禁毒品,嚴厲打擊販賣運輸毒品的行為。小李說,以前只知道這個東西有害,但不知道這麼害人,以後絕不會再做和毒品有關的事兒。

針對他想要快速賺錢但卻不考慮手段合法與否的錯誤認知,我們從金錢的意義、如何通過合法的手段獲得自己想要的金錢、如何量入為出地安排自己的消費等方面進行引導,告訴他不能為了賺錢而去傷害他人、傷害社會並導致自己失去自由。小李最後得出結論:“在自由和錢之間,我寧願選擇自由。我絕不會再用違法犯罪的方式去賺錢,讓自己失去自由。”小李流著悔恨的眼淚說:“現在才知道,遵守法律就像遵守交通規則一樣,守法的話自己就會得到法律的保護,否則就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基层播报」给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认知矫正

當再次問到父母時,小李有了微妙的變化,不再抗拒談父母,其實他還是蠻想念父母的。我們答應他會盡力聯繫他的父母來到昆明與他進行親情會見。小李頓時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他說:“奇怪了!抓捕我的時候我都沒哭,今天怎麼我就哭了呢?”說完他又笑了。我們知道,那是他在我們大家的引導下順利完成認知矯正後的輕鬆和喜悅。

在小李完成認知矯正並平復了情緒後,王英老師又趁熱打鐵,讓小李及時完成了心理測評量表的填寫,以便準確掌握小李的心理狀態以及精準幫教點,為後期繼續跟進精準幫教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层播报」给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认知矫正
「基层播报」给重罪未成年人一束光——毒品犯罪认知矫正

雲南省檢察院新媒體出品

期號 | 總第1787期

策劃 | 王衛雲 李曉花

監製 | 肖鳳珍

來源 | 昆明市檢察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