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告诉你: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

蔡元培先生告诉你: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

在最近阅读的《中国人的修养》,对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话颇有感触: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时代变了,很多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认知还没有改变。他们认为教育就是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和围棋,上小学后报奥赛,争取披荆斩棘,一路“杀”进重点学校。可是,这样的教育真的成功吗?

大学同宿舍有一位同学,永远是考试第一名。然而一提到她,大家都摇头。有一个同学曾找她借课堂笔记,她冷淡地说:我还没复习完。同学碰了一鼻子灰,那段时间也并不是考试周。她极少和同学交往,一直独来独往。毕业后,按照家里的安排,嫁人、找工作,从此淹没于人海。

一个无法与别人共享、没有梦想、不受人欢迎的人,就算永远考第一名,又能怎样?培养孩子的人格修养,懂得如何做人,才是家庭教育真正的方向。那么,培养孩子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蔡元培先生告诉你: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

乐观向上的心态

心理学家认为:人最大的需要是被了解和欣赏。家长对孩子的鼓励、赞赏和肯定,总会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孩子成长的道路。哪怕孩子有一丁点进步,我们都要肯定地说:孩子,做得不错,继续努力!孩子在体验到被鼓励的幸福感时,会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加倍努力。有人说得好,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是孩子越来越好。当你越批评孩子,孩子就会越来越糟糕。

让孩子拥有同理心

心胸狭窄的人只会痛苦,而拥爱心,才会给人生注入求知求美的动力。养育孩子时,不能吝啬表扬,更不能吝啬批评。该纠正错误时,就要及时纠正。懂得感恩的孩子,才会体会到他人的不易,从而渐渐懂事,成长为有同理心的人。

香港理工大学有一个同理心训练案例:要求学生们设计一件盲人需要的物品。设计前,学生们的眼睛被蒙住,他们会像盲人一样,真正去体验黑暗生活的难处,从而感知到盲人的不易,最终才会设计出极有“同理心”的产品。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同理心让人懂得合作,体会到别人的难处,这样才会更好地和他人相处。

蔡元培先生告诉你: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就见不到彩虹。对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培养是长期、细致的工作。为了使孩子能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更有质感,心理素质的培养最终会造福到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年轻时没有安心读书的环境,他就找了一个人声鼎沸的茶馆读书。尽管嘈杂的人声让他无法集中精力,但他强迫自己精力集中。“我就不信做不到。”经过磨炼,再嘈杂的环境也无法让他分心了。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就是要教会他“跟自己做对”。有志气的孩子会自我鼓励:“我就不信我做不到。一次做不好,我就做100次,迟早完成这件事。”要教育孩子:明确行动的目的,选择适合的内容和方式,一旦行动,不达目的不罢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