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那些屬於我們的民俗情懷

又到端午節,賽龍舟,敲鑼鼓,對於江南地方來說,吃文化總是透著濃濃的家鄉味。

粽情端午,那些屬於我們的民俗情懷

端午節

我的老家在浙江,到了端午節前的幾天裡,家家戶戶都會泡好箬葉,浸好糯米,準備好各種餡料包粽子。城裡人包的粽子普遍都是小巧的角粽,鄉下包的粽子卻有很多樣式,長型圓粽,三角粽,還有一種只有兩指寬大小的我們叫高粽,可以掛在身上的。粽子一下鍋,整個村子裡就瀰漫著陣陣的箬葉香,記憶裡最好吃的就是奶奶包的粽子了。

跟以前不同的是,現在大家包的粽子口味很多。甜的有赤豆、紅棗混上栗子和砂糖包成,鹹的則用鹹蛋、醃肉和排骨包成,端午節這天必定是要吃粽子的,家裡孩子有高考畢業的,也好有高中的寓意。

粽情端午,那些屬於我們的民俗情懷

粽子情

江南人過端午很有傳統的,這天裡要先祭祀祖先,還要用生石灰灑在房前屋後的各個角落,最後在院子裡用石灰畫個銅錢的模樣,兩遍還要畫上大刀和槍戩。外公外婆會在早一天裡送來襯衫或者背心,好讓孩子們端午節都會有新衣服穿。中午吃飯要有大魚大肉,魚要紅鯉魚,肉是紅燒肉。小孩子們頭上得用墨汁畫個王字,再在手上綁上五色線,取得是防五毒、祛邪惡的意思。

吃飯可以慢慢吃,多久也沒關係。因為在習俗裡端午節這天是“毒日”,太陽當空溫度太高,吃完飯是不能出門的,要在家裡躲過午時才能出門。所以在這天裡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在端午節這天桌上的菜都以有紅色的為主,油爆蝦、紅燒肉,最不能少的就是莧菜。小時候非常喜歡吃的就是把莧菜湯澆入米飯裡伴著吃,紅紅的顏色吃起來特別的香。吃完飯後大人們會在地上燃起艾葉,每個人都在上面跨幾個來回,然後去喝一口剛打上來的井水,並帶著擦一把身子。一直以來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大概是從今天起,可以喝生水沖涼水澡了吧。

粽情端午,那些屬於我們的民俗情懷

吃紅菜

小時候從來都不知道端午節有什麼由來,只知道在端午節這天一定會有粽子、有好菜吃,還有新衣服穿。但這一天也會有好多禁忌,中午不能出去玩。有些傳統的老人還早早地就去寺廟求了道符回來,貼在門楣或者窗欞之上,也有將道符包進香袋裡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和孩子的健康成長。

記憶中還是有奶奶編麥秸扇和包粽子的場景最是深刻。左邊一筐箬葉,右邊一盤糯米,取兩張箬葉前後折成一個窩兒,放進糯米和餡料,再蓋上一張箬葉塞緊包好。用棕葉結成的線繩緊緊捆紮,一隻菱角粽子就出現在眼前。粽子吃完了粽葉不能亂扔,收集起來洗淨晾乾,捆好掛在屋簷下以備後用,那個時代的人們,總是節省,很會過日子的。

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就連端午節也和老家的不一樣。

粽情端午,那些屬於我們的民俗情懷

箬葉

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才演變而來的,雖然我們國家的詩人有很多,但卻只有他一個人為我們帶來了這個節日。端午節不用待在家裡,會有很多的活動;有的地方有唱大戲的、有的地方不是給小孩子送新衣而是給長輩送衣服,拿個雞蛋在不能打破的情況下把它立起來等等,最具特色的就是賽龍舟了。幾乎南方各地都會在端午節這天舉行龍舟大賽,南方水域廣闊,具有水上龍舟的最基本條件。而且據說這龍舟賽都已經走出國門,在俄羅斯2004年舉辦的一次龍舟大賽,光參賽隊伍就達60餘支,可見賽龍舟這項運動對於端午節的推廣意義何其之大。

粽情端午,那些屬於我們的民俗情懷

賽龍舟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之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既飽含“忠君孝親”的愛國情感,又寄託著人民“祈福化煞”的美好生活願望。在這個傳統文化的節日裡,各位親們,吃著粽子的同時,你們那裡又有些什麼樣的風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