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蒜薹、劁(qiāo)豬與性

拔蒜薹的季節又到了 。蒜薹做菜,生熟皆宜,與肉蛋搭配,可以做出幾道美味。特別是露天種植的大蒜,生產的蒜薹比大棚種植的好吃的多。由於人工費上漲,拔蒜薹的速度有限,再加上今年蒜薹價格較低,這麼好的蒜薹只能扔在田裡。多可惜啊!我是農村出來的,小時候對什麼都好奇。如果不把蒜薹提出來,蒜薹會越長越長、變得粗壯,最後完全纖維化,色澤變成黃色,達到15釐米左右頂部開幾朵小花,花落之後,結一個小蒜骨朵,約有5-6個小蒜瓣,過一段時間中間裂開。別看小,比地下蒜味道好,較辣,產量當然很低。由於地下蒜骨朵被蒜薹和小蒜骨朵拔去了營養,產量減低一半多,品質達不到客戶的要求。至於頂端的蒜骨朵,我們稱為天蒜,除了自己吃,沒有什麼價值。所以拔蒜薹是蒜農的一項關鍵工序,性是繁殖後代所擁有的,忽視對性的控制,性就十分任性,農作物就達不到豐收的目的。

說到這裡再嘮叨一下豬的閹割。專門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叫劁豬師傅,當然,除了劁豬還騸羊、錘牛,提供多項服務。在古代劁豬可算是一項了不起的發明。豬是漢族人的主要肉食品,味道鮮美,出肉率高,生長迅速。豬是雜食動物,餵養的食物豐富,不挑食,是農業社會的重要家畜。豬的生活環境很特別,一般要建一個三米見方的豬圈實行圈養。由於空間有限,特別是公豬,整天在一個狹小空間裡無所事事,從幾十斤開始進入發情期,於是公豬變得煩躁,躥圈,嚎叫,拱地。過去的農戶缺乏磚塊,泥土建的豬圈,那裡禁得住豬嘴夜以繼日的拱,加高再加高,整個豬圈像剛耕過的田,大坑小坑。長到5-60斤停止生長,又長又細,腿細長,毛較長。劁過的豬,再也不想女朋友啦,腿短了,體胖了,毛髮短而油量,整天睡覺,再不想入非非。那時食物欠缺,一年多可以出欄,是一筆可觀的家庭收入。

羊和牛是食草動物,一般用繩子栓在木樁上,沒有騸的羊,育肥慢,不老實,騸過的羊叫羯子 。牛是耕田的,如果不騸,脾氣比較大,很難控制,一旦騸過,牤牛變成了犍子,脾氣溫順,力氣穩定,是家庭的優秀勞動力。

我村有一頭苗子牛,即種牛,塊頭大,力氣也大。每逢耕田,它自己拉一個犁子,一旦發現對面有一頭牛,它會飛奔過去,返回時,就慢悠悠的,一步一回頭,抬腿如鉛。這就是獸類的性,控制好了,可以為人類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