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大戰,125億美元的英特爾芯片或逃過一劫

中美經過三輪協商,原本已經達成了暫停互徵關稅的協議,不過美國政府後來撕毀協議還是選擇對中國進口的5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中國隨即宣佈對等報復。這次的關稅大戰對很多參與中美貿易的公司都有可能帶來影響,英特爾在美國市場上價值125億美元的芯片就有可能面臨麻煩,不過分析師表示英特爾絕大多數芯片還是能逃過一劫的。

中美關稅大戰,125億美元的英特爾芯片或逃過一劫

路透社週一發表了一篇文章談到了英特爾芯片如何在關稅大戰中脫身的問題。在美國首先啟動的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中,首批340億美元中不涉及英特爾產品,但是後續的160億美元商品中就包括了英特爾核心業務中的處理器及閃存芯片。

目前關稅還沒有正式生效,而且在生效之前還有協商、減免的可能,不過英特爾股價已經因此跌了3.4%到52.22美元,而美國政府之後又表示還要視情況決定是否追加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問題,還不清楚是否會包括更多英特爾芯片或者計算產品。

英特爾可能會採取轉移生產的策略來避免遭受打擊。目前英特爾共有6座晶圓廠,美國本土3家,愛爾蘭、以色列各一,還有一個在中國,主要負責封裝測試。之後這些芯片會銷售給英特爾的客戶,比如大型PC廠商或者OEM廠商,這些公司的實體大部分在中國,因為這是大部分電子產品的基礎,這也是英特爾去年為什麼能在中國市場獲得148億美元營收的問題。

英特爾在美國市場上價值125億美元的芯片業務就面臨風險了,如果英特爾是在美國俄勒岡州、亞利桑那州及新墨西哥州的晶圓廠中生產了芯片,然後運到中國進行低級裝配工作,然後再將它運回美國市場以便裝入美國製造的設備中,這樣就會受到關稅影響。

但是英特爾在哥斯達黎加、越南及馬來西亞也有封裝廠,通過這些非中國晶圓廠生產的芯片賣給美國公司就不會受到影響。VLSI Research Inc.首席執行官Dan Hutcheson表示“我認為大部分(英特爾產品)都會逃過關稅。”

英特爾在中國大連還有一家閃存工廠,不過閃存芯片也不是關稅清單的目標,但是貿易戰擴大的風險可能會傷害英特爾在新領域發展的努力。伯恩斯坦分析師Stacy Rasgon表示:“貿易大戰對全球經濟將造成不利影響,而半導體趨向於全球化。”

許多芯片製造商在中國進行的組裝和測試工作僅佔芯片價值的10%,而設計和製造從是芯片價值的大部分。半導體行業協會全球政策副總裁吉米·古德里奇表示,芯片製造商可能被迫為他們自己的產品支付關稅,只是因為中國完成一小部分工作。

吉米·古德里奇表示“我們應該討論一個能夠支持而非拖累產業發展的貿易框架。不像其他工業,(半導體)工業依然是美國製造。”

沒辦法,川大統要搞事,老美本土企業也要跟著遭殃,亞馬遜,intel之類的在美國本地有工廠的企業都要吃虧。知道為什麼AMD不吃虧嗎?因為他的晶圓廠賣了!那麼我們擔心的CPU漲價事情會不會發生呢?其實可能沒什麼感覺,可能會漲,但肯定不多。特別是英特爾這種散片U充斥的市場,更何況,牙膏廠最近也經常在國內搞組裝廠,一定程度可以避開稅務。所以我們就放心繼續買U吧,實在不行就AMD Yes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