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过你是手握重兵的蒙恬,你是拥立扶苏,还是自立门户,或是自刎明志?

红雨说历史

秦始皇去世时,蒙恬手握30万秦军,驻防在秦朝北方的长城沿线。公子扶苏被秦始皇遣到上郡,作为蒙恬大军的监军,和蒙恬已经有两年的合作。而赵高作为“沙丘之变”的主谋,说服了公子胡亥和丞相李斯,伪造了秦始皇诏书,让公子扶苏和蒙恬自尽。

历史上的蒙恬最后是自尽了,然后,蒙恬除了留下一个秦朝名将的称号,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自刎明志”的道路是最不可选的。

至于公子扶苏,在接到诏书时,蒙恬曾劝扶苏说,陛下生前并未立太子,并且让他们两个率数十万大军守边,这是天下的大任,怎么能通过使者送来的诏书就自杀呢,应该去确认一下。结果扶苏回了一句,父让子死,子怎么能不死呢。然后,扶苏就自杀了。

我们不能否认,公子扶苏是一个遵守礼法和儒家之道的贤者,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可以杀伐决断、开国创业的君主。对比一下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公子扶苏和他们的差距,可以绕地球一圈了。扶苏会永远都站在原点,自己搞死自己。

由于公子扶苏自身思想的限制,蒙恬想拥立扶苏,扶苏也不会跟着蒙恬造反的。所以,“拥立扶苏”的路走不通。

这种情况下,手握重兵的蒙恬“自立门户”是最好的选择了。

蒙恬想要自立门户成功,直接宣布造反了,裨将王离和30万秦军还真不一定跟随他。

这时,蒙恬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秦国内史和大将军的身份,宣布“勤王,清君侧”,清理的目标是赵高和李斯。赵高和李斯的罪名,找些当时秦人和六国遗民比较痛恨、不得民心的或大或小的罪过就行了。避免掉密谋篡位的罪名就行了,因为这时还不能否定胡亥的地位。

蒙恬起事,会直接促使六国贵族提前在前210年揭竿而起。

蒙恬趁乱根据实际情况谋划就可以了,既可以割据一方,也可以率军杀往咸阳。

蒙恬起事的时候,要马上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解救自己的弟弟蒙毅,第二件事就是找到并且保护一名秦始皇的幼子,第三件事就是派人招贤韩信,韩信不来就杀。

好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想办法除掉赵高、李斯和胡亥,然后扶持秦始皇的幼子继位。

这时候,蒙恬可以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就是有能力平定项羽、刘邦等各路诸侯的情况下,那就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合适的机会让年幼的秦王禅位就行了。另外一条路就是暂时和各路诸侯议和,恢复旧秦国的关中之地,取代项羽分封的三秦王,割据关中。

我们知道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所以,如果走了第二条路,蒙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趁项羽平叛齐国田荣的时候,赶快干掉在汉中人心涣散、士气低下,才两三万军队的刘邦。然后么,当然是学刘邦了,但是这时候蒙恬要比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顺利。项羽死了,蒙恬统一了天下。

这时候会面临一个问题,蒙恬不是汉中王呀,所以,应该不会定国号为汉了。然后么,惨了,我们现在的很多称呼都要改变了,谁让我们改变了历史进程呢。


奕天读历史

首先自刎明志是不可能的,明什么志?对始皇帝的忠心,追随始皇帝而去吗?关键是始皇帝到底死没死?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胡亥一伙将赐死扶苏的诏书送出去后,是秘不发丧,还搞了不少鲍鱼放车上掩盖尸臭,等回到咸阳才发丧,蒙恬和扶苏并不知道始皇帝的生死。

所以当接到假的诏书后,蒙恬就很怀疑诏书的真伪,但扶苏却深信不疑,当即拔剑自刎而死。

诏书真假其实很容易辨认,只要请求复核一下就行,蒙恬作为守边大将,请求复核不是难事。但扶苏不辨真伪就立即自杀,这让蒙恬立刻陷入两难之地。

如果有扶苏在,蒙恬一旦确认诏书为假,完全有理由拥立扶苏、率军南下,以查明事情真相。可扶苏一死,蒙恬失去了理由,拥立也成泡影。

再来说自立,虽然蒙恬手下有数十万大军,但这些不是他的士兵,而是秦朝的士兵,他们听命于秦朝中央政府,蒙恬如果仅凭猜测就起兵,是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是自立造反,那更是诛九族的重罪,以秦朝的法制和当时秦军实力,蒙恬很难再走下去。

而且蒙氏绝大部分子弟都在咸阳,这也是蒙恬不起兵的原因之一。

拥立扶苏是蒙恬的唯一选择,但这个选择被扶苏搅没了,所以他也只能是死路一条,难逃被赐死的命运。即便换作知道结局的今人,也不过挣扎一番,况且,今人有几个有蒙恬的战争才能?


平沙趣说历史

李斯赵高矫诏,扶苏安然受死。这真是秦朝第一疑案。后世人很难理解。既然都已经赐死了,扶苏为何不与蒙恬起兵造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呢?

现在很多人批评扶苏愚忠。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来看一看几个简单事实。

扶苏蒙恬驻守边关,诏书下达时,秦始皇是死是活,两人并未得知。

当年秦始皇在整个秦朝,是当仁不让的神。且不说他英明神武,算无遗策,纵横天下。就单单讲他的武力,几乎可以和荆轲打个平手。而且秦始皇一直寻找长生不老药,在他第五次东巡时,年仅50岁。

以扶苏蒙恬对秦始皇的了解,他不可能年纪轻轻,就这样去世了。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法治之严,可以说是震烁古今。秦始皇的诏书,那就是天大的法律。使臣宣布诏书,绝不会简简单单的只宣布给扶苏和蒙恬。一定还有中下层将官。

这些将官听命于秦始皇,是中央政府任命的。扶苏和蒙恬若造反,依秦国的法律,30万将士的家庭都会受到连坐。所以,即使扶苏揭竿而立,成功起义的可能性也不大。



扶苏选择自杀,蒙恬以死明志,看上去是愚忠,实际上对二人是最好的选择。

秦朝人有血性,讲忠诚,对发过的誓言,终生不渝。这种伟大的人格,铸造了伟大的英雄。扶苏,作为秦国的太子,身上自然流着高贵的血液。他选择自杀,既是对父皇的交代,也是对秦国精神的捍卫。这更加说明,扶苏是一位有担当有仁义有血性的秦国好男儿。

再看蒙恬。蒙氏家族之所以三代在秦朝而立,最核心的关键是世代忠君。如果蒙恬造反了,蒙氏家族的荣誉和辉煌,将荡然无存。摆在蒙恬面前的路很简单,追随扶苏而去,以此表明蒙氏家族的忠君之心。

扶苏自杀,还有秘而不宣的隐情。

历史上的扶苏身份非常模糊。特别是他的母后是谁,并无记载。秦朝泱泱大国,皇后的身份居然是个谜,实在令人费解。最新的史料揭露,扶苏的母亲很可能是楚国公主。

秦楚联姻百年。从楚国的附庸到灭楚,一百多年来,秦国实现了大逆转。但楚国百年来对秦国的侮辱,仍然刻在每一代秦国王室的心中。秦始皇讨厌扶苏,不是因为他懦弱无能,不是他身上流着楚国的血。假若有一天扶苏当了皇帝,楚国会不会复立呢?秦始皇心里没有底。他立扶苏为太子,是权宜之计。他寄希望于找到长生不老药。但命运无情,秦始皇倒在找长生不老药的路上。

扶苏当然深知这一层关系。也知道父皇的忌惮和猜疑。当他的母亲被处死后,扶苏很可能早就做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所以当一纸假诏书传来,扶苏并无意外。反而长久一直悬着的心,完全放松下来。坦然受死。秦楚之间的恩怨也就此完结。

总结一句话:历史的抉择总有它当时不为人知的秘密,不管看上去多么不可思议,但一定会有一条隐藏的逻辑线。扶苏泉下有知,也不必过于悲伤,楚国项羽最终还是替他报了仇。


Fandy

拥立扶苏是蒙恬唯一的选择,否则蒙恬必死无疑。这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扶苏愿不愿反抗。

也许是因为嬴政认为自己还能找到长生不老药,也许是因为秦始皇觉得他的儿子都历练不足。秦始皇在位期间从来没有立过太子,因此突然暴毙的秦始皇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就有了一个很大的可以被近臣操作的空间。


秦始皇在立太子这件事上肯定犹豫过,扶苏是因为劝谏“焚书坑儒”被秦始皇流放到边疆,但是秦始皇派他到边疆是做监军去的,虽然蒙恬手握帝国30万最精锐骑兵,“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但秦始皇一直非常信任蒙恬的。蒙恬主外,蒙毅主内“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可见秦始皇对蒙家的信任。

所以派扶苏做监军的意思就是要磨练扶苏,因为秦始皇觉得扶苏太仁慈,太懦弱。如果秦始皇真的是因为发怒而降罪扶苏,他应该把扶苏贬为庶民甚至杀掉扶苏,避免后患。秦始皇既然要磨练扶苏,而且还让他去做秦国最精锐部队的监军就有把江山托付给扶苏的想法。


在秦始皇重病期间曾下过一道诏令:“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注意这道诏书是发给扶苏,秦始皇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这就是一个托孤的诏书。如果秦始皇真的打算把皇位传给胡亥,那么他在临死前一定会为胡亥清楚蒙家这个障碍。因为扶苏做的是蒙恬的监军,那么蒙恬必须也只能是支持扶苏,这也是胡亥在即位后立即灭了蒙家的原因。

自立门户是不可能的,秦朝本身就是一个军事体制的国家,对军队的掌控力很强。商鞅变法最狠毒的一招就是连坐,士兵们愿不愿跟着你走,他们即便不考虑自己也要考虑他们自己的家人。

如果蒙恬能拥立扶苏,振臂一呼,各地能响应,这样还有可能保障士兵家人的安全。否则以蒙恬自己的威信完全达不到这种效果。不过蒙恬已经完全没有了退路,即便他不反也是死路一条,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立扶苏。


渔耕樵读

扶苏在,蒙恬必是坚定的支持者。

蒙恬,秦国名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蒙恬也有参与,并因破齐有功被封内史,深受秦始皇喜爱。

天下一统后,蒙恬奉命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为秦朝拓展北部防线,后来秦始皇发现公子扶苏有点偏向仁慈,便将他送到蒙恬的身边历练,此时作为忠心于秦始皇的蒙恬知道秦始皇的意思,可惜事有偏差,秦始皇突然病死在巡游途中,胡亥、赵高等人趁机发布矫诏,逼扶苏、蒙恬自杀,蒙恬怀疑有诈,请扶苏三思而后行,可惜扶苏深信不疑,直接自杀,蒙恬为了探知事情的真相,请求复诉。

扶苏亡,蒙恬选择自刎明志。

当得知事情真相后,蒙恬内心也很焦灼,一方面秦始皇的知遇之恩,以及把公子扶苏交于自己手上,自己却没有照顾好,悔恨痛苦,另一方面蒙氏三代都为秦国出生入死,秦国也投桃以报之,先人的教诲,先主的恩情让自己拥兵自立,做不到。

最终蒙恬选择自刎明志。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如果你是手握重兵的蒙恬,你是拥立扶苏,还是自立门户,或是自刎明志?


如果我是手握重兵的蒙恬,那么蒙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将是一个受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人的思考方式。

秦始皇死后,赵高伙同李斯更改遗诏,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登上了皇位,同时逼死了他的大儿子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在自刎的时候,蒙恬曾经劝过他让子弹再飞一会,可是,扶苏不听。公子扶苏死后,蒙恬也自刎而死,导致30万长城兵团群龙无首,在秦朝末年的战争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如果我是蒙恬,说明蒙恬已经被我灵魂附体,此时的他拥有一颗接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大脑。在这种情况下,蒙恬将会跳出封建愚昧的思想,而直接让自己的思想超出时代2000多年。在先进思想的武装下,蒙恬将会做出更为合理的决定。

将公子扶苏控制住,等天下大乱的时候南下咸阳杀掉赵高

这时候虽然朝中已经被李斯、赵高等人控制,但只要有北方30万长城兵团的支持,赵高等人是不敢轻举妄动,派人来刺杀蒙恬和扶苏的。

看到公子扶苏想要自刎,应该将他控制住,所谓狭公子以令诸侯。这样,就会在未来秦朝大乱的时候,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率领军队迅速南下咸阳,将赵高、李斯等人抓住,废除胡亥,将公子扶苏扶上帝位。

汇合各路大军打败山东各诸侯

公子扶苏向来被老百姓拥戴,他的到来将会稳定关中形势。然后号召关中父老拿起武器保家卫国,最后30万长城兵团东出函谷关会和章邯的刑徒军和王离的秦军歼灭项羽的楚军,迫使山东各诸侯国向秦军投降,成功保住了秦朝。

对秦朝进行改革

建立一个拥有统一革命理想的政党,将党员派到最基层的百人队中,对广大秦军进行思想教育。

趁手握重兵的时候,大力发展平民教育,推广科举制度,提高人民地位。将秦朝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最后,拿着从21世纪带来的地球仪去散播华夏文明的种子!


历史风暴

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若死可以选择生,谁会选择死呢?

当时蒙恬的第一想法也是求生,想拥立扶苏的,可是扶苏比较愚忠。当他接到李斯派人给他的人,让他自刎的密信后,他就决定要自杀了。

这时候蒙恬告诉他,你还不能死。最起码你要搞清楚这个信是不是你父皇写的。

你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手中有三十万大军在这里驻守,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国家,这个社稷,都会为之而动荡的。

死故可以,但是一定要搞清楚是不是皇帝下的命令,不要被小人给利用了?

万一皇帝没有让你死,是别人的谋逆,我们手中的大军完全可以把任何妖魔鬼怪斩杀于利剑之下。

这些话扶苏没有听进去,他告诉蒙恬父皇让我死,这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呀?从国家上来讲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从私人关系来讲父让儿死,儿也是不得不死。今天的我肯定是别无选择了。

说完,扶苏就自杀了。

作为公子的扶苏都死了,蒙恬更没有反抗的理由了,所以他只能乖乖的听从密信上的指示,他被罢免了军权。他手中的军队交给了当时的副将王离。

蒙恬就这样交出了军权,然后他被投入了大狱之中。令蒙恬没有想到的是,扶苏一死,他的寿限也不会长久了。没过多久,他就等来了皇帝要处死他的消息。

最终他和弟弟蒙毅都被无情的杀害了。

如果我是蒙恬,也可能和他当时的选择一样,因为你若是反抗,那也是死罪呀。别管让扶苏死是不是秦始皇,扶苏一死,是谁让扶苏死的这件事就不重要了。因为别人已经掌握了政权,你作为一个将军的已经无能为力了。

你怪就怪你没有皇室的血液,说话没有权威,谁都不会承认你。你若举兵,别人都会认为你是乱贼臣子,最终的结局也是难逃一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