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民营铁路,构筑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广东的汕头也在这次的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汕头一带物产丰富,靠近省会,通达南洋,也算是一个交通路口。从1888年起,美日一些机构就企图修筑潮汕铁路,但是都没有被清政府批准。

中国最早的民营铁路,构筑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张煜南和张鸿南兄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华人实业家和华侨领袖。在当时中国"收回利权"和”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之下,1903年,兄弟两人呈请修筑汕头的铁路,并说:”方今回家举行新政,首先铁路为大宗“。12月,潮汕铁路公司正式成立,集股200万银元。1905年开始修建,铁路从潮州府城到汕头,干线长达24公里,支线岔道总计32公里。1907年完工,总投资达到300万元。

中国最早的民营铁路,构筑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潮汕铁路的建成,大大改变了粤东地区的交通格局,因为潮汕铁路不仅是当时粤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更是赣南闽西一带的出海口。建成之后的潮汕铁路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营业额还是非常可观的,平均每天的货运量能够达到100吨以上,收入几乎可以和日本东海道的铁路相媲美,也是当时中国运营状况最好的铁路。潮汕铁路的建成通车加强了这一地区与外界交流,直至抗战沦陷前,潮汕铁路担负起抢运食盐2000吨以上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后方人民的食盐问题。

中国最早的民营铁路,构筑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日本立即对大陆实行经济封锁,很快就切断了汕头对内陆地区的物资供应,1937年底,日本开始对潮汕铁路进行狂轰滥炸,1938年十月,广州沦陷,汕头成为华南地区最后一个对外联系的通商口岸,为切断汕头对内陆的物资供应,第二年6月,日本分为水路两军向汕头进发,潮汕战役爆发,为了防止潮汕铁路为日本人所用,潮汕铁路被广东抵抗军下令炸毁,战役结束后,日本人将潮汕铁路的铁轨运回日本制造武器,而潮汕铁路也在这场战役之后结束了长达33年的火车运输历史。

中国最早的民营铁路,构筑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抗战胜利后,潮汕铁路公司也遭到极大的损失,再也无力去重新修建这条铁路,于是在原来的铁路路基的基础上将铁路改建为公路,也就是现在的潮汕路,而也就是因为这条铁路曾经的繁荣,才创造出”潮汕“这一称呼,直到现在,”潮汕商帮“依然是中国民营企业最知名的组织之一,促进了几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