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小说第八章:庙里来了和尚

 (漫漫长夜)  

大环境萧条,不只有景家的生意难做,景林贵心里也明白,然而抑止不住犯愁,忧心忡忡;此次处事不慎,无端受了衙门的严惩,身心受创,名誉扫地,景林贵一念淡泊,却是更加颓丧。长子外出不归,没有音信,又让景林贵异常的焦虑不安。  

景林贵意识到了负面情绪的危险,长此以往,悲观厌倦就容易反客为主,心境就和外部世界没有什么关系了。  

景林贵主动摆脱病态心理,每天早起,打拳练功一个时晨,然后去园子里锄田劳作,天热时于亭下读书习字。  

周家庄修庙募捐,景家捐银三百两捐粮二十担,景张氏搅口舌,说:“周田生把持庙里的工程,胡支乱花。”  

景林贵笑道:“你管不着,不要乱说闲话。捐出去的就不是咱家的了,菩萨没有嫌言,咱就不要说三道四。”  

各村组织保乡团,操练乡勇以备匪患,景家因此又向周家庄捐银一百两捐粮十五担,景张氏说:“咱村招集的乡勇,有不少平时游手好闲的懒汉,不光我这样说,别人也这样认为。”  

景林贵发笑,则说:“我见过懒汉打架都不要命,老实勤快的人胆子都很小。人各有所长,哪能一概而论。”  

景家招收了一些老实农民充当保丁护院,景张氏说:“这些人歪瓜咧枣,站个队也不齐正。”  

景林贵笑道:“你不要认真。农闲无事可做,让老实人有机会挣些零钱,你把当成善行来做。”  

周家庄的古庙修复完成了,按照惯例,应当增刻一方石碑,将捐资捐物者的姓名宣示出来,周田生没有这样做。  

景张氏说:“据说只有咱家捐钱最多了,又不立碑也不出榜…”  

景林贵说:“别胡说,不关咱的事儿,咱捐献不图什么,什么也不图。”  

(庙里来了和尚)   

刘老秀才在田野里闲逛,一会儿在乡间小道上来回踱步,一会儿又走到地头站住了,看看庄稼的长势,复又低头思索,他在推敲两句应景儿的诗句。  

刘老秀才忽然听见窸窸窣窣之声,一抬头吓了一跳,几个和尚从身旁走过,象是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刘老秀才眼望着和尚们走远了,还见和尚们上了土岗,消失在庙里了。  

刘老秀才心想:这老庙儿刚刚翻修一新,怎么忽然就有了和尚?  

刚巧有个邻居赶着耕牛下地,刘老秀才就走到道路中间,迎上去互相打个招呼。两人都停下来了,站在路上说一说话。  

刘老秀才指着土岗的方向,说:“你看见啦没有,这庙不修没人理,一修就招来和尚驻扎,从天而降。”  

邻人笑道:“少管闲事,少操那心。你忘啦,你写了一个好奏折,让景员外挨了一顿打。”  

刘老秀才羞愧了,摆手道:“去去去,胡说八道,犁你的烂地去。千古文章事,一朝鬼上身,明明是人要整人,文章里面哪有鬼?文章都是光明磊落的。”邻人早已走远了,刘老秀才还在自言自语。  

刘老秀才往回走,又碰到了一个乡亲荷锄下地,刘老秀才又和他讲:“那庙里呀,哪来的和尚?”  

这个乡亲冷笑一下,说:“咱管的可真宽呀,咱又不是庙祝。庙祝一月挣二两银子哩,只有你眼尖,能看见庙里有了和尚,人家咋不雇你当庙祝?”  

刘老秀才捶胸顿足,嚷道:“好、好、好,我Tm的太能了,我再不说三道四啦,我啥也没有看见。”  

周根占是周根福本家的一个兄弟,也是一名乡勇,拿到了第一个月的津贴,周根占就和邻村的一个风流女人私会。两人在土岗后边的草丛行苟且之事,周根占忽然一抬头,他吓了一跳,高处庙院的墙头之上,探出几颗光头正往下边瞅。  

周根占就向周根福反映,说庙里好象有和尚了,说的就象刚垒的鸡窝就有母鸡来下蛋,刚栽的梧桐就招来了野凤凰。周根占笑嘻嘻的,周根福瞪了他一眼。  

周根福带了几个人去到庙里察看,却见和尚们坐在大殿的屋檐下晒太阳,一个个东倒西歪,不管周根福询问还是呵斥,他们都爱理不理的不搭话。   

周根福疑心,这些假和尚是不是外乡流蹿而来的乱民,自我剃度了伪装潜伏,打算向本家二叔周田生汇报请示。  

周根福老爹是庙祝之一,听说乡勇闯了老庙,急急忙忙找到周根福,小声说:“不要管庙里的事儿啦,你怎么啥都想管?你二叔知道和尚的事儿,让你别管你就别管。”  

周根福嘴上说不管了,暗中派了几名乡勇盯梢野和尚,发现和尚们白天化缘,还到处散发小广告,宣传周家庄庙里供奉的神仙多么灵验,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平安保平安。  

到庙里进香求拜的乡人渐渐多了,来自四万八方,有绅士、举子、贵妇人,也有凡夫走卒,庙里的香火旺盛起来了,香火钱收入自然不菲。周根福搞明白了,周田生招来了和尚,原来为的是栽上摇钱树,这些野和尚都是替本家二叔打工哩。  

周根福告诉景张氏,说:“我这个二叔就是心眼儿多,太会算计了,那庙算是给我这二叔修好财路了。”  

景张氏说:“你也很会算计呀,你说,你管着操练乡勇的事儿,万一土匪来犯,是先保护你们周家人呢,还是也顾着保护我们景家人呢。”  

周根福说:“我这二叔在外面认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不知道这些假和尚什么来头,只怕养甬成患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