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與印度

唐僧與印度

唐僧與印度

唐僧與印度

說起佛教,中國人肯定會想到唐僧。一本《西遊記》把唐僧取經的故事描寫得神乎其神。但唐僧確有其人,赴西天取經也確有其事。不過,唐僧並不像《西遊記》中描述的那樣法力無邊,上有菩薩保佑,下有弟子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隨行。《西遊記》中的內容很大一部分是作者的想象或是創造,但其基本素材是取自於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取經的真實故事。

其實,佛教從印度傳人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中世紀就有印度和尚來到中國。其後,既有從印度來的和尚,也有從中國去的僧人,他們的努力為佛法東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首推玄奘。

玄奘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玄奘本姓陳,俗名棉,唐洛州緱氏(今洛陽偃師縣緱氏鄉陳河村)人,生於602年,卒於664年。13歲時出家,法名玄奘。玄奘聰敏好學,悟性極高。他熟讀各種佛經,走訪遠近名僧,但他發現各名師所講經論互不一致,各種經典也不盡相同。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到佛教的誕生地西天印度以求真解。他上奏朝廷,請求西行,未予獲准。

唐貞觀三年,也就是629年,長安饑荒,朝廷律令趨寬,允許百姓自行求生。玄奘藉機從長安出發,向西進發。他不顧路途險惡,孤身一人,徒步踏上了茫茫的西行之路。他經甘肅,出敦煌,過疏勒河,橫穿帕米爾高原,到了今天的阿富汗。在阿富汗,他參謁了當地的佛家聖地,然後南行,跨越興都庫什山,穿過克什米爾山區,進入現在的巴基斯坦,接著繼續南行終於踏上了佛祖的誕生地印度。

在印度,玄奘足跡遍及印度北部、東南部和西部,拜訪各地的名寺高僧。他不僅精通了梵文,更重要的是領悟了至高的佛理。他到過當時印度的政治中心曲女城,也到過著名的佛學中心那爛陀寺,在那裡苦學佛經達五年之久,屢次參與辯論大會,又屢屢獲勝,因而聲譽日隆,升任那爛陀寺副主講。

玄奘遊歷印度各地,不僅佛業大成,而且名聲遠揚。羯若鞠國戒日王在曲女城設無遮大會,盛邀玄奘主講大乘教義,與會的印度18國國王、3000多名佛教徒、2000多名婆羅門教徒以及那爛陀寺的上千名僧眾,均被玄奘的精闢議論所折服。

唐貞觀十九年,玄奘攜帶金銀佛像7件、佛經657部回到了長安。隨後19年,他潛心譯經75部,並寫出一部空前的《大唐西域記》,記錄了自己西遊印度的所見所聞,內容涉及當時印度的山川、城池、道路、風俗、物產、氣候、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和藝術等各方面的情況。這是一部史料價值奇高的鉅著,現在印度許多佛教名勝,如那爛陀寺,就是根據《大唐西域記》中的記述所發掘的。

玄奘西遊印度前後17載,孤身步履萬里之遙,屢遇丟掉性命之險,學異域之語,悟高深佛理,成一代名僧。有詩讚雲:“西行歷盡坎坷難,跋涉萬里往伽竺。彌勒橫流中華土,聖僧留芳千古贊。”玄奘不僅在中國是童叟皆知,在印度也是家喻戶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