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鄉村振興:窮葫蘆套變“寶葫蘆”

棗莊鄉村振興:窮葫蘆套變“寶葫蘆”

新華社濟南6月13日電 題:窮葫蘆套變“寶葫蘆”

這幾天,葫蘆套村村民尚均寶忙得不可開交:既要忙活兩家農家樂的日常經營,還要裝修鄉村大舞臺,新建觀光平臺、新增民宿房間。

“遊客一天比一天多,不新增擴建怎麼辦?”尚均寶樂呵呵地說。

葫蘆套村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坐落在連綿的青山之中,3.5平方公里的面積中有95%被森林覆蓋。村子順山而建,依勢造房。多年來,村民以種植花椒、核桃、板栗、玉米等為生,曾是棗莊市貧困村。

過去,村子進出不方便,路特別窄,兩輛車都走不開,村裡的核桃、花椒運不出去,全村1000多口人守著綠水青山受窮。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村裡只有400多人常住。葫蘆套村黨支部書記尚明程說:“地廣、人稀、樹多、人窮,這8個字就把俺村概括完了。”

這兩年,山亭區搞起了鄉村旅遊,葫蘆套村還來了第一書記幫扶。在各級部門的幫助下,村裡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變好了,還引來了旅遊投資公司。

原先偏遠落後的窮山村,變成了旅遊熱門地。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這個山村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現在一天來村的人比過去一年來的人都多”,尚明程說。

人氣旺了,村民不用為賣不出去的農產品發愁了。板栗、核桃產量還不夠遊客採摘,再加上游客臨走要捎帶的土雞、笨雞蛋、花椒等,農產品足不出戶就已賣完。

如今,葫蘆套村以資源入股旅遊公司,每年都有固定收益分紅。2017年,村集體一下子收入20萬元,其中15萬用於貧困戶脫貧,5萬用於村裡建設發展,當年年底,村民就全部脫貧。而在2014年,這個村集體的年收入還只有2000元。“今年,村裡收入能達到30萬。”談起村子的未來,尚明程眉飛色舞。

鄉村旅遊紅火了,外出的村民也陸續回來了。在葫蘆套景區的一處上山歇腳處,曾在外打工的村民張豔飛放下手中的涼皮說:“一個週末就能賣500多塊錢。離家近,還能照顧孩子,比在外面打工收入還高。”

結合當地葫蘆文化,葫蘆套村以葫蘆為造景要素,打造了以葫蘆觀賞、採摘、雕刻為特色的景觀。普通的葫蘆,搖身一變成為工藝品,價值增值數倍。

中午時分,尚均寶家的農家樂已坐滿了人。“這裡有山、有水,吃著辣子雞還能聽到流水的聲音。”一位遊客說。

如今,曾限制村子發展的山山水水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旅遊。原來的窮葫蘆套村正變為讓村民脫貧致富的“寶葫蘆”。

“守好這片綠水青山,就有俺們花不完的金山銀山。”尚明程說。

棗莊鄉村振興:窮葫蘆套變“寶葫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