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三)武王伐紂,穆王西遊,西周興起鼎盛

夏、商、週三代王朝,都是奴隸制社會。它們的國號,也都是緣於所在的地名。夏,緣於其地名曰大夏(今山西西南隅)。商,緣於其先公相土遷商(今河南商丘)。周之名,則緣於周人藉以興發的周原。

周人輿周原——西周的建立

周原,是一片黃土高原,在陝西渭水以北、岐山腳下,橫跨今扶風、岐山兩縣的大部。三、四千年以前,這裡曾是周人的發祥地,

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三)武王伐紂,穆王西遊,西周興起鼎盛

周人,相傳是“禪讓”時代農官后稷的子孫,傳到十三世古公亶父時,才遷居到周原。《詩經》中讚頌周原說: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意思是,沃美的周原呀,苦菜生在這裡都長得甘甜可口!周人熱愛周原,在這裡劃土田,設官吏,築城邑,營宮室,建立起一個初具規模的國家。古公亶父後被追尊為太王。

太王的兒子季歷繼立,周逐漸成為強大的方國,引起商王的不安。先是封季歷作商朝的“牧師”,大概是職司一方的官職。後來還是不放心,把季歷殺了。

季歷的兒子昌,稱文王,曾一度懷憤伐商,可商強周弱,未能取勝。於是,昌在周原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勵精圖治。幾十年過後,周繁榮興盛起來,鄰國人民見到周的富庶,也紛紛攜兒帶女來到周原。周國的富強使昌成了西方諸侯國的盟主,商紂王也只好封昌做西伯,統帥一方。後來,又一度把昌抓起來,囚在羑里(今河南湯陰城北)。不久,還是把他放了。昌準備滅商,可尙未舉兵,就去世了。

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三)武王伐紂,穆王西遊,西周興起鼎盛

文王的兒子武王發繼位後,“觀兵於盟津(今河南孟縣西南)”,是對商朝的一次試探性進攻。這次聞訊自動率兵來會盟的諸侯竟有八百。兩年後,商紂王殺戮元老功臣,引起朝野危機;商軍主力又在東南作戰,國都空虛。武王這時才下令東征,乘虛而來,在商都附近的牧野一戰打垮了商軍,推翻了商王朝,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市西南),開創了周王朝數百年的基業。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奴隸制王朝。

周早期的國都建在周原,其名曰“京”。在西周早期的宮殿遺址裡,在窖藏的王家“檔案”中發現了周朝的甲骨文字。另外,還發現窖藏的青銅器一百多件。其中有一牆氏盤,上有銘文二百八十四字,記述著西周早期文、武、成、康、昭、穆六代國王的功業。這對西周史的研究,是一批極其珍貴的文物。

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三)武王伐紂,穆王西遊,西周興起鼎盛

分封諸位——周鞏固王權的措施

周武王在牧野之戰後的第五天舉行了開國大典,建立了周王朝。接著,就同重臣們商討如何處置剛剛失敗而並不甘心的殷民,怎樣控制剛剛取得的遼闊疆土,以鞏固新建立的周王權。軍師姜太公主張把殷民全部殺掉,以絕後患;貴族召公則主張殺有罪,赦無辜,區別對待;武王弟弟周公提出封紂王的兒子武庚,用“以商治商”的辦法。武王採納了周公的意見,封武庚為商後,留居商都,又派自己的三個弟弟對武庚進行監督,史稱“三監”。同時,對周的元老功臣進行大分封。

武王死後,成王繼位。不久,武庚叛變,周公率兵東征,經三年才全部平息了叛亂。平叛後,把殷頑民遷到成周的一隅(在今河南洛陽東十二公里的漢魏洛陽故城外東北角,原稱商裡。),派重兵監督,又把商朝故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市北)封給徽子啟,國號宋。微子啟是紂王的哥哥,,武王克商時,他沒有抵抗,抬著棺材到武王軍前投降了。

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三)武王伐紂,穆王西遊,西周興起鼎盛

從武王到成王,先後分封了七十一國。

在東方,把商朝舊地以及武庚發動叛變的一些地方,分割成幾塊,分別建立了衛、魯、齊等國,分而治之。

在北方,建立了晉、燕等國,形成了防範戎狄侵擾的屏障。

在南方,建立了吳、楚、巴、隨等國,加強了對長江流域的開發,以及同江南各民族、部落的聯繫。

中原地區以及西部等地,也都建立了星羅棋佈的大大小小的邦國。

諸侯們大都是周王的叔伯子侄、姻親貴戚,他們從周王那裡分得軍隊、俘虜,領得封地,興邦建國,對周王負有定期覲見、貢獻財賦、提供軍隊、拱衛王室的義務。其中的一些大國,同周王的關係更為密切。如齊國的姜子牙,是開國元勳,又是武王的舅舅;魯國的伯禽,則是周公的兒子;衛國的康叔,是成王的叔叔;晉國的叔虞,則是成王的弟弟。燕國則給了開國重臣、同姓的貴族召公奭。這就是分封制,即“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三)武王伐紂,穆王西遊,西周興起鼎盛

穆天子西遊的故事一西周的鼎盛

封邦建國的制度同宗法制度相結合,加強了國王與諸侯間的紐帶關係,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的統治機構。這套辦法和機構,使西周在前期一百八十多年間取得了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奴隸制的社會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形成了中國奴隸制時代的鼎盛時期。

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三)武王伐紂,穆王西遊,西周興起鼎盛

鼎盛時期中的成、康、昭、穆幾代帝王,都成了歷史的寵兒,成王與其兒子康王時期的業績,被史家稱頌為“成康之治”。成王的孫子昭王多次南征,都取得很大勝利,前面提到的周原出土的牆氏盤銘文中就記載了昭王南伐荊楚的勳業。成王的曾孫穆王,堪稱盛世帝王,他一生中多次同四方作戰,每戰必勝,武功卓著。另外,有一個關於穆王西遊的故事,同這一盛世恐怕並非沒有關係。故事說:

英俊的穆王想周遊天下,就命造父駕著八匹駿馬拉的車子,帶著一隊人馬,從宗周沿渭水向東進發;至盟津,渡黃河,沿太行山西麓向北挺進,直達陰山腳下;轉而長途西行,繞河套,溯河源,登上了巍峨的崑崙山;再西行數千裡,到達了西王母之邦。西王母在風景最美的瑤池設盛宴款待穆王一行,舉觴奏樂,熱情洋溢。穆王贈送給西王母大批中原特產和錦綢美絹,西王母酬以當地名貴的瑰寶奇珍。西王母請穆王遊歷其國中的山川名勝,穆王書“西王母之山”,並種植槐樹留念。臨別時,穆王流連忘返,西王母勸飲再三,並作歌曰: “祝君長壽,願君再來!”穆王此行往返三萬五千裡,帶回了中亞和西域廣大地區人民的深厚情誼。

這個記敘西周盛世同西方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故事,是公元279年在河南汲縣的一座戰國古墓中發現了一批古簡而得知的。其中有一冊記載了穆王的故事(後稱《穆天子傳》)。它並非信史,可穆王卻因為這個故事而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著名的遊歷家。想來,這個故事的流傳,也許並非偶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