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种植与化学除草新技术

白芍种植与化学除草新技术

表1 白芍出口情况表

白芍种植与化学除草新技术

1 白芍的植物特征

白芍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根呈圆柱状,灰黑色,直径约8mm;叶片一般为圆形、对生,其植株高度约70cm;单株着花20余朵,花瓣多为白色、粉红色,外果皮有直条纹,开花期在每年的6—10月,结果期在8—11月;其种子呈卵状,长约6mm,宽约3mm;无毛或有白色绢质种毛。

2 白芍的生长特点

白芍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喜好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其生长即耐寒,又能抵御干旱,但是忌水浸泡,最佳的生长环境温度为25℃左右,在人工种植中,多选择土壤比较疏松肥沃的深厚土层。有机肥丰富的农田是理想的栽培基地。

3 白芍的种植

3.1 整地、施基肥

在白芍种植前要选择相对地势较高的肥沃地块,做好排水措施,然后把地块深翻2遍左右,达到疏松的程度,最后把地块整成80cm左右的高畦备用。地整好以后需要施1次基肥,可以施农家有机肥,每667m2施5000kg左右,有条件的还可以增施化肥,每667m2施约50kg。

3.2 播种

我国白芍的播种一般以白露节气作为参考,前后几天均可,选择发育质量好的白芍芽头,在整好的地块高畦上栽种,播种间距约40cm,全部栽种好后根据天气适量浇水,确保芽头的成活率。

3.3 生长期管理

加强对白芍生长期的管理有利于增产增收,由于白芍不能水浸,要特别注重下雨后的排水管理;干旱天气则应适当浇水。在播种后的第2年春天应当及时把根部周围的土层去掉,去掉约10cm土层后,把根须也一并去掉,然后晾晒几天,在晾根期间进行施肥,667m2施农家有机肥约2000cm,复合肥约50cm(氮磷钾),然后覆土,把白芍根部继续封藏于土中,此后每年追肥1次。在开花期应及时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的消耗,增加白芍的产量。

4 白芍种植的化学除草

除草是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白芍的种植管理中也是重中之中。我国以前的白芍种植由于规模都比较小,基本都是人工除草,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不理想。而现在都是发展大规模的种植,都是以化学除草为主,不但省时省力,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在实际生产种植中,除草作业贯穿于整个生长期。

4.1 播种前的化学除草

在白芍种植前,采用药田专用的芽前除草剂对整好的地块进行处理,一般每667m2用量为100mL左右,加水15kg左右,混兑后均匀喷洒于播种前的土层表面,喷洒前宜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除草效果。芽前除草剂能有效防除各种禾本科杂草,多数双子叶杂草[吉山花瑶]。

4.2 苗后化学除草

药田专用芽前除草剂只能防除一年生的杂草,且对部分双子叶杂草不能有效防除,这就需要在白芍长苗后进行茎叶除草了,一般在杂草出叶4片左右进行化学喷洒,用苗后专用除草剂约70mL,加水约15kg,混兑后均匀地喷洒在杂草叶面,能够有效的防除。此外,在白芍的漫长生长期内,要及时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选择有效的除草剂进行防除。

5 白芍种植的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白芍的生长影响很大,灰霉病。叶斑病最常见,可在病害初期用50%多菌灵防治,效果比较好;白芍种植的虫害主要是地老虎、金针虫,针对这些虫害隐藏在地下,吞噬根部的特点,可用辛硫酸加诱饵埋在白芍根部进行诱杀。青钱柳

6 白芍的收获

白芍在播种后的第四年才有收货。我国一般在立秋时节采挖白芍,采挖之前割掉茎叶,然后挖出地下的根茎,每667m2产量约3000kg。其根茎一般作为药材的原料,经过煮沸、冷却、去皮、熏蒸、晾干等程序即可入药,具有良好的药用经济价值。

白芍种植与化学除草新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