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最幸運灰姑娘,因太窮入宮,因太監疏忽,她由孤兒變成了皇后

漢代最幸運灰姑娘,因太窮入宮,因太監疏忽,她由孤兒變成了皇后

電視劇《美人心計》中林心如扮演的那個皇后聰明,美麗,善良,關鍵還特別幸運。歷史上漢文帝的皇后竇氏真的是這樣的嗎?

在我看來竇漪房最終能成為皇后這件事確實是比較幸運的,是多個巧合疊加起來的結果,有些歷史書中稱她為漢代最幸運的皇后。除此之外那些聰明,善良以及和皇帝之間密不可分的感情怕都是電視劇杜撰出來的了。

漢代最幸運灰姑娘,因太窮入宮,因太監疏忽,她由孤兒變成了皇后

第一個巧合是漢初對皇后的家室背景沒有那麼嚴格的限制,竇漪房是因為家貧沒有辦法,通過選秀女的方式進宮的。看過《紅樓夢》的都知道,清朝時候即使是進宮做秀女也要是賈元春薛寶釵那種背景的才行。竇漪房早年父母就去世了,和一兄一弟相依為命,後來因為家裡太窮了,窮到都吃不上飯了沒有辦法她報名參加了選秀女,進了宮好歹有口飯吃。據說她走之前是向別人家要了一碗飯看著她弟弟吃飽後才上路的,可見家裡的條件不是一般的差。

第二個巧合和電視上演的差不多,她是陰錯陽差被太監弄錯了才被送去代國的。竇漪房進宮之後不久就遇到了宮裡送秀女給各藩王。竇漪房的家在趙地觀津,因思念兄弟,她託主事的太監把她送到趙國去,好歹離家近一些。結果因為編造花名冊時候太監的疏忽,把她的名字寫在了代國名下,等發現的時候呂后已經批准,頒發了詔書,沒法改動了,所以她去代國是極不情願哭哭啼啼去的。

代王劉恆是薄姬和劉邦的兒子,薄姬原來是西魏王魏豹的姬妾,魏豹被劉邦擊敗後,後宮全部充入了漢宮。劉邦並不喜歡她們母子倆,因此給的封地也不是什麼好地方。劉邦死後呂后倒是很同情薄姬母子,當然主要是覺得對她沒威脅,於是准許薄姬去代國養老。

一起被分配到代國的秀女一共有五個,代國地處偏遠人煙稀少,她們到了之後立馬被代王劉恆認為都是人間美色。沒辦法,人少女人就少,漂亮的女人更少,這五個秀女好歹是漢宮選送的,不會很難看的。代王很喜歡竇漪房,不久就生下了女兒劉嫖即後來的館陶公主,後來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啟(漢景帝)和劉武(梁王),竇漪房本來就受寵於代王再加上母憑子貴她的地位僅次於代王妃。

漢代最幸運灰姑娘,因太窮入宮,因太監疏忽,她由孤兒變成了皇后

第三個巧合是諸呂被滅掉之後朝中大臣一致商定要迎代王登基。劉恆在未央宮正式登位,史稱漢文帝,“文景之治”由此開始。群臣又上表請立太子,而當時劉恆的原配王妃已死,王妃所生的四個兒子也相繼夭亡,剩下的兒子中以竇氏所生的劉啟為長,於是立劉啟為皇太子,母憑子貴竇氏之後就被冊封為皇后。與電視演的不同的是,薄太后因為憐憫竇皇后的身世和自己相似,所以一直待她不錯。

劉恆登上皇位之後後宮的女人也就多起來了。其中有個慎夫人,邯鄲美女,明媚迷人能歌善舞擅長琴瑟,是漢文帝寵妃。竇皇后出身微寒,因此處處小心謙讓,不同文帝的寵妃爭寵。時間久了慎夫人不免恃寵而驕,處處同皇后平起平坐,文帝也不加干涉。有次皇帝帶了皇后和慎夫人同遊長安郊外的上林苑,午飯時候管理上林苑的郎官請帝后入席,並按照習慣在文帝左右佈置了兩個位置,一個是皇后的一個是慎夫人的。慎夫人還未入座就被中郎將袁盎大手一揮,把她的座位移到了下首。慎夫人大怒文帝也大怒,聚會搞得不歡而散。

袁盎是個剛正的大臣,以前就屢次惹文帝不快,幸虧文帝是個開明的皇帝,從諫如流,不僅沒有加罪幾年之間還屢有晉升。袁盎進宮見文帝曉之以理,“陛下既然已立皇后,那皇后和寵妃之間必要有所區別,不然陛下名為愛她實則是害她,人彘的教訓就擺在眼前啊”。文帝這時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袁盎的一片苦心。回到後宮他又把這番話告訴了慎夫人,慎夫人為人也很聰明,她取出黃金五十斤贈予袁盎,感謝他的一片苦心(那時候的黃金我理解應該是黃銅)。竇氏也並不是呂后,她寬宏豁達,處處隱忍自制,文帝一朝後宮常年平靜。

因為和文帝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竇皇后便把所有感情都傾注在自己的三個孩子身上,由於她的溺愛,館陶公主和太子劉啟,當時封為代王的劉武幹出了很多不法之事。最誇張的一件是吳王劉濞帶世子劉賢前來長安拜見皇帝,劉濞是劉邦的侄子,鎮守東南多年,得銅山為錢又煮海水為鹽,壟斷厚利,吳國國力強盛,甚至不把堂弟漢文帝放在眼裡。皇太子劉啟和吳王世子劉賢下棋的時候因為一言不合,竟把劉賢打死了。惹出來大事,他趕緊跑到母親的長樂宮避難,文帝聞報大怒,要嚴懲太子以平吳王之怒,結果在竇皇后哭哭啼啼聲中連劉啟一根手指也沒碰。吳王不肯收世子靈柩,這件事是景帝繼位之後七國之亂的一個主要原因。

文帝於後元七年(公元前157年)駕崩,太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尊竇氏為皇太后,第二年薄太皇太后薨,自此竇太后就成了漢宮第一號人物,再不是之前小心翼翼的竇皇后了。

景帝三年被改封為梁王的劉武應詔入朝,竇太后對三個孩子都十分溺愛,大兒子做了皇帝心裡覺得虧欠了小兒子於是在物質上拼命補償他,由代王改封為淮陰王,後又改封為梁王,每次改封都會賞賜更多的封地和錢財,到最後“王四十餘城,居天下膏腴之地”,而梁王也仗著母親的溺愛越來越和景帝平起平坐。

景帝初年發生了七國之亂,平定之後竇太后借這個機會說梁王守土有功,又想給小兒子加封賞賜,這次她希望景帝能賜給梁王天子的旌旗儀仗,併為他大造宮室和林苑,此時梁王的風光可謂登峰造極。接下來梁王就膨脹了,他希望仰仗著母后的寵愛,讓景帝立自己為皇儲,而竇太后聽了不但不駁斥,反而覺得主意很好,這樣她兩個兒子都能做皇帝了。此時景帝立了慄姬所生的劉榮為太子,梁王在等待著機會。

漢代最幸運灰姑娘,因太窮入宮,因太監疏忽,她由孤兒變成了皇后

在景帝前元七年,當梁王聽說太子劉榮被廢的時候,他對皇帝位置的渴望到了頂端。他立即動身進京,首先去求了竇太后,希望母后出面逼景帝表態,訂一個兄終弟及的密約。景帝雖不敢違背母親,但是讓他做這樣一個決定他也是極不願意的,藉口說提出來讓大臣討論,結果沒有一個大臣同意,各個引經據典,從春秋大義說到祖宗家法。景帝把大臣這些話搬給竇太后和梁王聽,兩人無可奈何,但梁王心有不甘,把反對他做皇帝的幾個主要大臣都暗殺了。

梁王身邊的大臣對梁王說,王爺和皇上乃一母同胞的兄弟,皇上看在太后的面子上對王爺的要求無不應允,但王爺屢屢犯禁,皇上心裡必生嫌隙,一旦太后不在了,王爺要如何自處呢。梁王一聽,後悔不已,託了景帝皇后的哥哥王信的門路,求皇后在景帝面前替他說些好話,又到長安負荊請罪,一番折騰下來這事總算過去了。

但之後景帝心裡一直防著梁王,梁王每次到長安請安,想和兄長親近些,景帝總是冷漠相對,或者虛情假意的應付他一番,梁王心裡很不是滋味。後來梁王上表請求留在長安侍奉太后,景帝不準還把他罵了一通,讓他“速回封地”,梁王悶悶不樂,一年多未回長安,下一年春天梁王突發熱症不治而死了。

消息傳回長安,竇太后嚎哭不止,說是皇帝逼死了她兒子。景帝見母親終日啼哭,不思飲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去懇求姐姐館陶長公主出面安慰。還是女兒比較懂母親的心思,館陶長公主給景帝出了一番主意,景帝立刻照辦。過了幾天,未央宮傳出詔令,梁王賜諡號為孝王,梁王封地分為五塊,分別賜給梁王的五個兒子,五個兒子也都被封為王,連梁王的五個女兒也都一一賜了湯沐邑(可以理解為封地),使其後世子孫貴為王侯,竇太后這才算滿意。

竇太后活到了她孫子漢武帝執政時期,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6年),在位近五十年的竇太皇太后度過了她尊榮富貴的晚年,在長樂宮薨逝,年七十五歲,在當時算是很長壽了。她去世時她的女兒館陶大長公主還在世,於是她留下遺囑,要把長樂宮裡所有的財富都留給女兒。

竇氏死後和漢文帝合葬灞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