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叮叮叮~~~,距離上一篇《數據運營的“道”“術”“器”》寫完後過了快一個月了,此篇做為分支,從“器“中宏觀維度對數據運營做剖析,經驗不足、能力有限還望各位小夥伴多多包涵。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為了方便各位小夥伴閱讀先放上文章結構圖,如下: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一、面對新事物,該如何全方位地吃透?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一個新鮮的事物時,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們總是想追本溯源的快速去全方位的瞭解它,因此我們需要用一個合理的模型來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庖丁解牛,幫助我們快速認知新鮮的事物。具體來來說一般我們會從事物的主要特徵和具體操作方法兩個層面來進行解構。

1. 事物特徵

任何一個事物我們都可以將其分為主要特徵、次要特徵、長尾特徵,具體解構如下:

(1)主要特徵

主要特徵是指一件事物組成的框架和內核,像是支撐我們人身體的骨架一樣。這部分的內容靠看書或者上課培訓就可以進行全方位的瞭解,如讀書時老師告訴你公式一、公理一,社會規律一、社會規律二等。通過對主要特徵的理解可以讓我們從理論角度讀對事物進行高屋建瓴式的全方位瞭解。主要特徵研究框定事物的邊界為我們瞭解事物指明方向。

(2)次要特徵

次要特徵是指一件事物組成的支撐性因素。一個事物有很多複雜的次要特徵,次要特徵就像是我們身體中的毛細血管一樣,通過遍佈全身的無數個毛細血管為我們的身體輸送營養。這些東西看書沒辦法瞭解清楚、老師也沒辦法全部講清楚,只有通過實踐實踐體驗才能掌握。

(3)長尾特徵

一件事物會有無數個看的見和看不見的長尾,長尾特徵屬於感性化的層面的東西了,或者準確的說是屬於“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徵,這個老師都不會教給你,需要我們自己去多多實踐然後去“感受”。

總的來說,主要特徵靠看書解決,次要特徵靠實踐解決,長尾特徵靠情商培養。

2. 具體方法

為了很好地掌握新事物的這三種特徵,我們一般會從從四個維度進行解剖。具體而言,有四個層面:

  • 第一層:理解
  • 第二層:理會
  • 第三層:感受
  • 第四層:感知

(1)“理解”

(2)“理會”

就是在理解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既有的知識、經驗來對事物進行解讀,或者是通過同別人交流學習到的知識等等。在人和人交流的過程中使用的知識都是在理論的基礎上經過自己加工的了,是通過一種言簡意賅說人話的方式讓你明白弄明白了一件事情。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與大牛聊天他總結的精華都給你了。這或許就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最好解讀了,每個人對事物的解讀都會受制於自己的知識儲備、歷史經驗、成長環境的影響。

(3)“感受”

在通過了自己的知識經驗對新事物進行解讀後並不能說明我們已經對整件事情完全瞭解清楚了,我們需要去進行實踐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最後在進行復盤總結對比。這個通常就算是智者或者行業大牛都沒辦法直接的告訴你,只有自己通過實踐去體驗其中的細節然後進行總結。

(4)“感知”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我們理解能力範圍外的坑,當我們經歷無數次的循環後,就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如果下次在遇到同樣的事情時不需要去思考,大腦會自動的彈出正確答案,這就是感知的力量。舉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前段時間出去旅遊的時候,在看到一個不同國家的人的時候,不用和他說話就能判斷出這個人是印度人、韓國人、日本人、還是臺灣人,這聽上去是一種很神奇的體驗,但背後卻是多年文化的侵潤的結果。

用個題外話來解釋一件新事物的特徵。

記得在印度電影《年度最佳學生》中印度首富在帝國理工大學的畢業典禮中對著演講說道“教師傳授規則,成功者制定規則”,這話聽起來的確很傷老師的心但可以從另外的角度角度思考其合理性。如果只是直接等同於財富,那麼這個世界的世界的首富就不是馬雲爸爸、小馬哥之類的了,而是大學裡學識淵博的教授、中科院做學術研究的大教授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呢?其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

因為老師或者學者在對一件事情進行分析的時候,都是在一種理想的、單向的、靜態的思維模式主導下進行分析,沒有或者很少從動態的、多維度的角度去進行分析,但在實際情況中在分析一件事情的時候需要從縱向分析和橫向聯繫兩個維度來進行,縱向分析考察的是你的思維深度而橫向聯繫考察的是你的思維廣度。

縱向深度是有標準的,我們可以通過查找資料、看書、上培訓課來吃透它,縱向的廣度是沒有標準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縱向聯繫的越廣泛越好(就是現在的大數據分析原理),但是實際的情況中因受制約經濟因素和“大腦寬帶容量”的限制一個人所能掌握的廣度是有限的,廣度中的每一個影響因素都是時時刻刻的此消彼長的變動的,當時刻變動的廣度因子在某個時刻佔據上風時就會開始影響縱向深度,任其發展最終橫向廣度因子就會佔據了上風直至摧毀縱向深度因子導致事情失敗。

橫向廣度聯繫思維需要我們的長時間的積累、總結才能夠建立,只通過書本沒有辦法建立縝密的邏輯思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經驗”。你經歷的越多大腦的肌肉訓練次數越多,橫向聯繫的因子越多,在遇到同類型的事情時,大腦就是下意識的告訴你這件事情有哪些維度,該如何做決策。

三、你為什麼要進行宏觀數據分析?

“幹小兵的活,操將軍的心,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可能會有小夥伴說,我就是一個底層的執行員工分析宏觀數據能幹嘛呢?那些都是高層領導需要關注的事情。好吧,那我們就來看看作為一個普通員工為什麼需要分析宏觀數據:

(1)正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分析宏觀數據可以培養自己的全局認知思維模式,能夠讓自己很好的理解自己所在的行業、理解自己的公司、理解公司的業務,提前獲取蝴蝶效應並將之用到工作中。公司的競爭遵從黑暗森林法則,需要你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公司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才能為負責的業務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在同其他部門合作時能夠站在高處進行交流減少溝通障礙,方便快速的推進負責的業務前進。在公司中之所以會出出現那麼多不必要的撕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或許就是每一個人都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沒有高屋建瓴的從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吧。

(2)任何一款互聯網產品都是一種商業模式在手機內的縮影,做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為盈利,具備全局分析思路可以讓我們緊緊圍繞主要目標來開展各項活動,跳脫出日常工作從宏觀角度關注行業的發展態勢,從框架化的行業分析套路中提煉、傳播自己的觀點,這樣當你在做任何方案的時候都能夠提前掌握更多的信息資源,預判未來的走勢,輸出的方案更能容易的通過。

(3)《用戶體驗的要素》中對產品設計的分層——即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是否從宏觀的戰略層和範圍層進行分析是自我能力提升的體現,剛入行時一般都是從表現層開始做起(最典型的現象就是會下載一堆行業相關的APP去體驗),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需要我們從關注表現層到關注框架層、結構層、範圍層、戰略層完成一級級的升級打怪,具備宏觀分析的認知和思路,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才能夠在職場中獲得一席之地。

(4)分析宏觀數據找到不同行業的共通視角,掌握關鍵能力,就能以不變應萬變。雖然具體的工作內容各不相同,但不同行業、不同崗位考察的關鍵能力是相同的,許多工作的思考角度也是類似的,只要找準共通點、讓自己的能力提升,就能以不變應萬變。換工作面試時面試官一般都會問到工作年限的問題,其實面試官真正在意的不是你在這個行業裡工作的時長,而是你對這個行業的認識和見解,是你未來的發展潛力。

四、行業宏觀數據分析是如何進行的呢?

1. 查閱相關報告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為什麼首先需要去查閱相關行業報告呢?

行業報告結構相對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建立起對行業的整體認知,每一份行業報告都是一個專業團隊按照科學的方法和既定的分析模型得出來的,閱讀行業報告相當於有一個專家智囊團在幫助我們進行行業分析。

(2)一份標準的行業報告的維度有哪些?

A、行業環境

通常用用PEST模型進行分析,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技術。如圖: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① 政治

政治環境包括國際環境、國家的社會制度、政策法規、指導方針等等。或許很多人都覺得政治環境離我們太遠,想想最近幾件比較熱點的”內涵段子永久關閉“”中興危機事件“就會明白只有當更清晰全面的知道,我們正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一個國家,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革,我們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自己的定位,清醒地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走。

② 經濟

包括一個國家整體的宏觀經濟環境和發展水平和微觀消費者的水平和消費偏好。國家整體經濟水平水平發展不行,居民的消費水平自然底下,典型的代表如朝鮮;國家整體經濟發展較好,但在資源配置方面傾向於重工業而不傾向於消費,那麼居民的消費水平也會變得底下,典型代表如俄羅斯。直白一點表述就是”東西是好東西,可你的讓人有錢有原因去買啊“,最近幾年興起的視頻付費服務、音樂付費服務等等。

③ 社會

社會環境關注的重點在於居民的價值觀念及消費習慣。比如像我們父母那一代人

的消費觀念是除了吃飯和日常開支外剩餘的錢都會存進銀行,但是像我們這一代就是”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先享受了再說,主要還是因為父母那那一代人真的是窮怕了所以儲蓄意識很強,才會導致截然不同的消費價值觀念。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④ 技術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科技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基礎設施,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和成熟度決定行業的發張速度。如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的發展對行業產生的促進作用與衝擊需要我們重點關注。

B、行業生命週期

行業生命週期的分析一遍採用AMC模型來進行分析。不同行業

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市場特點,不同的市場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生命週期,一般分為四個時期:市場探索期、市場啟動期、高速成長期、市場成熟期、市場衰退期。如圖: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行業處於不同的時期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也不同:

  • 市場探索期:主要是快速驗證行業發展的可行性。
  • 市場啟動期:解決用戶認知的問題,關注的重點在於傳播。
  • 高速成長期。解決用戶轉化的問題,關注的重點在於運營。
  • 市場成熟期。解決用戶存量的問題,關注的重點在於搶奪存量市場、轉型或者找到新的細分市場。
  • 市場衰退期。解決產品轉型和創新的問題,關注的重點在於如何將衰退期引入新的成長期。

C、行業規模

行業規模一般從市場規模、增長率、市場佔有率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① 市場規模

大池子才能養大魚,市場規模是判斷這個行業是否有機會的一個重要標準,市場規模的大小直接決定了企業可以獲得多大的收入,可以容得下多少公司。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② 行業增長率

主要從平均增長率和複合增長率兩個維度進行評估,合增長率就是按幾何級數增長,以上一時期增長後的總數作為下一年計算的基數,複合增長率的數據更適合瞭解企業一段時間的發展情況。平均增長率是指整個行業的平均增長情況,一般用來衡量整個行業的增長情況。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③ 市場佔有率

通過對市場上主要玩家的市場佔有率進行分析,找到整個行業勢力版圖的劃分,通過分析測算自身能偶獲得多大的市場份額。在互聯網行業中很容易出出現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在傳統行業中可能是二八定律但在互聯網行業中可能是一九定律,頭部玩家基本壟斷整個市場份額。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行業核心競爭力:

行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分析不是很容易區分,不同的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因素各不相同,但總結起來一般都圍繞技術、價格、資本、營銷、產品、服務等幾個因素來展開。

最近這幾年資本和價格的作用開始在行業中佔據上風,從最初的“百團大戰”“網約車大戰”到近兩年的“共享單車大戰”“人工智能熱”“區塊鏈熱”以及最近很火的“lucking coffee”,資本和價格在其中無不發揮著重要的主導地位。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行業用戶畫像:

任何一款互聯網產品都是一種商業模式在手機內的縮影,做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為盈利,產品是我們鏈接用戶的橋樑,我們通過產品為用戶解決問題,為用戶的生活場景提供優質的解決方案。對於用戶的研究一般會從一下幾個維度展開:

目標用戶是誰?

一款產品必然聚焦於某一類目標用戶,為目標用戶解決某一類問題,大而全的“大雜燴”是不會受到用戶待見的。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目標用戶群體的特徵是怎樣的?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確定了目標用戶後就要去了解目標用戶的特徵。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產品的使用場景?

任何產品都需要結合相應的場景進行,脫離了場景的產品會變得獨木難支。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目標用戶的痛點是什麼?關注需求點是什麼?

明白了目標用戶的痛點和關注的需求點,才能對症下藥的去優化產品滿足要和過戶的需求。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針對用戶的需求和痛點現在的解決方式是什麼?

明確了用戶關注的需求及使用過程中的痛點,以及現在行業中的解決方案,可以挖掘出用戶的那些需求已經被滿足,那些需求沒有被滿足,用戶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就是我們可以切入的點是我們未來的機會。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G、行業領跑者的數量及其經營策略

分析行業領跑者的經營策略,可以分析出不同領跑者利用自己所具有的核心資源的切入點,同時通過對行業領跑者的分析也可以找出用戶在享受服務的過程中那些需求是沒有被滿足的,領跑者沒有滿足用戶的需求就是我們的機會和切入點。

一個行業最終能不能成型,是否有大公司的人力、物力、資金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有行業領跑者的存在能給投資人、市場一個積極的信號。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H、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對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做出預判是進行宏觀分析的重要目的之一,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否有信心是投資人是否投資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對未來發展趨勢的研究也是企業制定長遠戰略和短期策略戰術的重要依據。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2. 行業深度訪談

為什麼要進行行業深度訪談?

閱讀行業報告只能算是理解了事情的主要特徵,算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閱讀再多的行業報告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弄懂了一個行業。而且報告越讀越多,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只有真正深入到一線去和行業相關的從業者進行交流溝通,才能完成理解事情的次要特徵向萬里長征的腹地深入,才能查漏補缺消滅自己的疑問,加深自己對該行業的理解。

怎樣才能獲得行業深度訪談的機會?

進行行業深度訪談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這需要很高的門檻,進入這扇們是需要條件的。最基本的兩個條件有:

  1. 提升自己的價值。只有提升自己的核心價值才能讓自己認識更多厲害的人物,讓自己有機會加入更有價值的圈子,才能有機會進行和行業大牛、從業者進行深度交流。
  2. 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模型。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只有具備一套屬於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模型,才能在和別人進行溝通溝通交流的時候引導別人提供自己需要的答案,需要知道從哪些角度收集信息。在和別人聊天時單刀直入的獲取最有效的信息,如果不具備自己思維方式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模型,即使我們有人脈、有資源也不一定能從他人口中問出自己想要的的信息,即使拿著相同的信息,也不一定能推斷出自己想得到的結論。

深度訪談的對象有哪些?

一般來說可以進行訪談的對象有以下幾種類型:行業資深從業者、相關投資機構、行業媒體、產業鏈上下游、競爭對手、行業領頭羊負責人。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3. 建立行業框架

當我們閱讀完行業相關的報告、做完對行業相關人員的訪談後,我們已經能大致建立起對這個行業的整體認知,然後我們需要對蒐集到的碎片化信息進行重構構建行業行業框架,總結概括出行業的共性、特徵發現行業的本質規律。行業框架一般從產業鏈和價值兩個維度展開:

(1)產業鏈

產業鏈就是將行業中負責不同模塊的參與這聚合在一起,方便我們其中各個環節參者之間的聯繫、結構和價值。通過對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分析能夠方便我們全盤瞭解整個行業的價值分佈,可以挖掘的行業機會、瞭解各個模塊參與者的話語權分佈。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2)價值鏈

就是產業鏈中各方參與者在整個鏈條中的價值,價值鏈的分佈主要關注利潤價值和重要性。利潤價值指的是一件商品,在“研發–生產–渠道–消費”的大致鏈條中,每一個節點攝取的利潤有多少。比如消費者花100元在超市買了1kg豬肉—超市(零售商)從中賺了8元—給超市供貨的代理(經銷商)賺了6元—豬肉品牌公司(加工商)賺了24元—豬肉的中間商(供應商)賺了36元—豬肉農場獲得40元。從這個鏈條可以看出來,豬肉的中間商攝取了很大的利潤,那有可能是掌握了足夠稀缺的豬肉資源,因此鏈條上其他節點的收入就會向此傾斜。

4. 持續跟蹤

如果需要對一個行業保持敏感度的話需要我們長期的關注和侵淫其中,只有這樣才能鍛鍊對該行業的“肌肉記憶”,做到見微知著、舉一反三。每個行業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窗口,當行業分析模型完成後持續的跟蹤監測是必不可少的,定期保持數據更新,對所有研究資料歸檔整理,在行業發生變化時能夠先於所有人預判出趨勢,用數據驅動決策,這或許就是做行業研究的價值。

持續追蹤的維度一般從一下幾方面展開:

  • 行業新聞:國家政策動態、產業發展動態、經濟發展規劃等等。
  • 資本動態:行業投融資狀態、兼併重組動態等等。
  • 行業大哥:經營策略動態、負責人更替、業績報告等等。
  • 行業峰會:行業峰會一般會從頂層進行討論行業的發展趨勢和走向,有機會一定奪取參加參加,一方面可以瞭解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和走走向,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認識認識行業的大牛。
  • 行業產品:下載行業產業鏈相關的APP產品多多體驗。
  • 訂閱新聞:訂閱行業相關的新聞。如:APP ANNIE、應用市場等等
CEO戰略思維:如何用投行思維做宏觀數據分析

此篇關於宏觀數據分析的內容到這裡就要結束啦,下一篇將會從數據分析的中觀、微觀角度來展開,希望各位小夥伴多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