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引来一片骂声,背后必有大阴谋?

止到2017年6月底,中国已经有超过1.2亿股民,也就是说差不多每10个人就有1个股民。当你在餐馆吃饭或者地铁站、公交站等车时,你可能会听到身边的人谈论股票或者看炒股软件,甚至小区的大爷大妈也常会凑在一起交流炒股心得。那么,所有人真的适合炒股吗?

首先我们来聊下股票是什么。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只股票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背后都有一家上市公司。

股市是股票市场的简称,本质是上市企业为了融资和分散风险。其实,股票市场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市场,并不直接产生财富。你赢的钱是别人输的钱,股市属于“零和游戏”。一般来说,10个人炒股7个亏2个平1个赚。

假如有一只股票,它背后是一家业绩稳定增长的企业,陆续买入这只股票的人都选择不卖,等待该企业赚钱后分红,那么该股票基本没有成交量,股价就会直线上涨。事实上,这是理想状态,由于企业业绩变动、信息掌握程度不同甚至人的情绪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股价变动。

当股价超过了其内在价值,就会出现泡沫;当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就出现机会,因为它最终会涨回到其内在价值。

曾在很多投资研讨会上向听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曾在市场中赔钱?”差不多每一个人都会把手举起来。然后我会接着问:“你们之中又有多少人把钱赚回来了——在市场中?”几乎所有人都会把手放下。

职业年金入市获得实质性进展、养老金跑步入市、外资持股突破万亿以及国家队持股市值创出历史新高等现象,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中国股市的机构化程度在加速推进,而随着机构投资者比例的提升,中国股市也逐渐步入到“机构化时代”之中。

中国股市逐渐步入“机构化时代”这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谈及有利之处,莫过于提升股市稳定性,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风险,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股市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但,谈及弊端之处,则在于机构化时代下,以往市场的游戏规则以及应对策略也将会逐渐改变,而对于投资者过去的投资理念或许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重新适应。

不过,从本质上分析,股市“机构化时代”到来的同时,往往意味着股市“去散户化”的步伐也在骤然提速。言下之意,即在越来越多实力大资金大机构的加速入场之际,与普通散户进行比拼的竞争对手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对于这些竞争对手,还是具备了信息优势、资金优势乃至成本优势等特征,而且还会拥有更为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智慧过人的团队实力,这也是普通散户乃至牛散大户无法媲美的。

中国股市引来一片骂声,背后必有大阴谋?

养老金

进入2018年,对于A股市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莫过于2018年6月,A股将会正式纳入至MSCI之中,且根据安排,2018年6月1日将会按照2.5%的纳入比例将A股正式纳入至MSCI新兴指数之中,而到了今年9月份,更会把这一比例调升至5%。由此可见,随着A股加快走出国际大舞台,实际上也意味着中国股市的机构投资者队伍有望持续扩大,而中国股市的“机构化时代”也有望得到实质性的确立。

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分析,虽然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但中国股市仍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机构化时代,而距离这一个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股市散户化程度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机构化比例逐渐提升的当下,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性更甚于普通散户,由此也与真正意义的机构化时代存在一定的差别。

近年来,在机构化时代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二级市场上也逐渐体现出机构化时代的一些重要特征。其中,如大资金大机构强化了抱团取暖、机构扎堆的现象;又如以往大起大落的股市行情,也逐渐变成了波动率骤降的市场;此外还存在散户赚钱难度骤增,散户销户离场意愿增强等现象。对于这系列现象,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机构化程度提升,股市“去散户化”步伐加快的真实写照。

那么,在中国股市“机构化时代”下,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中国股市引来一片骂声,背后必有大阴谋?

新股

其中,对于不少散户而言,紧跟大资金大机构的投资步伐,与它们一起抱团取暖,或许还是一种较为稳健的保护自我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需要紧盯沪港通、深港通等渠道外资资金的真实去向;另一方面则需要关注到机构资金筹码低位锁定的股票状况,而在机构化时代下,对于机构抱团取暖的上市公司,也有望延续“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

再者,通过一些实力较强的基金产品,来降低自身的持股风险。在此期间,如指数型基金、ETF基金等,都可以在市场指数表现失真的状态下,实现同步市值波动的预期,这一投资策略更适合于稳健型,且对个股把握并不成熟的投资者。

此外,即对于一些嗅觉敏感,具有自己一套投资策略的资深投资者而言,依旧保持自己独立的判断,或反复把握自己熟悉的股票,这或许也是一种应对机构化时代的投资策略。

然而,在中国股市步入“机构化时代”下,其最终结果还是为股市带来了更多具有竞争优势的实力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缺乏了独立判断力,或不与实力资金抱团取暖等,那么投资者持续跑输市场同期表现,也将会是大概率的事情,而这也将会进一步强化股市“七亏二平一赢”的局面。

波浪操作总述:

一、赚钱能力-你有赚钱能力一切都有

衡量一个炒股水平唯一标准是操盘的买卖点之后赚钱能力,不是在群里宣耀能力,也不是一个预测能力,更不是名BLOg涨跌解盘能力,实实在在的买卖后的赚到真金白银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虚伪面子名誉一切都是没用,你有赚钱能力一切都有,把交割单一放,全都有了!底背离就买,顶背离走出,大胆而心细的踏着节奏去跳舞,如果别人说如何如何,请把买卖交割单拿出来就行~其他不用问!VIP圈子只不过市场上的寄生虫,真正的猎手只会观察、操作,用嘴是打不了豺狼的。

二 :选股

精心通过资金与成交量 K线 结构筹码均线,MACD 不同级别日 60 30T 大体判断进行系统性选股,注意板块轮动与波浪的关系~指那儿,那儿涨,还有什么不能的。

三、心态

1. 一定不要追高买股票,一定要有这样的心态,它爱长多少是多少,权当这股票不存在。

2. 股票只有两种,买点上的股票都是好股票,否则就是垃圾股票;大级别买点的就是最好的绩优股,耐心等待股票成为真正的绩优股,这才是真正的心态。

3.本ID反复强调过,心态最重要。很多人明明知道不是买点,就是手痒忍不住,这就是心态问题,不解决这个,任何理论都没用。

4.心态要稳,对股票、点位都不要有感情,只看市场的信号。应该对买卖点有感情。技术好,如果资金又不大,例如可以按30分钟操作,那什么时间都不存在晚的问题。

5.失误的原因永远与市场无关,找原因,只能找自己的原因,任何一次失误都要马上总结。

6.没有技术保证的心态是傻子心态,傻子心态最好,见什么都没反应。智慧指引下的洞察才是心态好的唯一保证。

7.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变成狼,这和资金大小无关。只要你能买点买、卖点卖,就是最凶猛的狼。

8.操作,一定要冷静,有钱,什么都有,还怕没有好股票?

9、客观分析不主观臆断依据波浪分析模型,结合成交量 MACD背离,盘口、主力资金,均线K线,结合波浪规律预测加确认!底顶必背离,成交量必W形与倒M形!

10、低吸高抛,从客观市场发现机会与风险、无欲则刚,没有妄想就没有贪婪与恐惧,短线做的是振幅,中线做是趋势线,不断盈利做是节奏顺畅!

波段铁律

做好中线波段,就需要运用到均线中的24日均线和72日均线,还要进行底部筹码的判断,均线在筹码结合的情况下上拐,那是越早越好,当然一般来说投资者要过滤掉无筹码上金叉趋势,具体大家可以参考下图来记忆。

中国股市引来一片骂声,背后必有大阴谋?

当然做中线,首先就要通过基本面分析方法来选择个股,但是一般情况下基本面上很难确定股票上涨的时间,所以我们就需要结合相应的技术分析来进行判断,而本文基本上是运用三条均线,那就是5日、24日与72日。接下来我们看银鸽投资的走势图。

中国股市引来一片骂声,背后必有大阴谋?

这是笔者曾经所操作的一只个股,当时获利70%,其实如果结合上面的图形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得到的最爱涨幅是87%,除去前后的那也可以获得50%以上的盈利。那使用这总方法,也是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的,接下来为大家具体说明:

条件①:均线上一定要是24日线大于72日线,出现黄金坑,这个条件很重要;

条件②:判断指标一定有底部筹码提示;

条件③:趋势线与股价线同时变黄,一直持股到顶的提示出局。

一般来说在使用这个中线波段铁律的时候,如果均线出现死叉或者海豚嘴死叉的股票一定要过滤吊,因为这样的股票是不符合该走势的,均线保持距离越小,平行的股票才是标准符合的,一旦找到买入之后,便可以睡大觉了,利润就会滚动的翻倍。

中线波段铁律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再提示一点:这个方法的难点就是止损,每只股票的涨幅都是有效的,所以止损是关键的。

有了以上中线波段的操作铁律,擒庄使者在给大家一套好用的中线短线波段指标,指标操作方法如下:

1、主图有主力及资金趋势,有买卖点、有操盘线。副图有趋势和主力量能。

2、主图趋势判断:蓝色是下行趋势,不要关心一两天的涨跌,不要参与。主图红色操盘线在黄色线以下说明股票是弱势,也不要参与。

3、主图红色上升趋势,同时红色线站到黄色线上说明股票进入强势,如果副图也是上升趋势就可介入。主图K线一直站在红色线上,没有跌破红色是强势股票,要拿好,可获得中线较好利润。

4、短线利润:如果利润不是很多,副图出现卖出信号,从谨慎角度出发可卖出,获得短线利润。

5、如果操作水平高可谋求高阶段中线利润:如果利润已经有一定幅度,可看K线是否确认跌破红线,如果跌不破红线,只是主力上升过程中洗盘可继续拿住,获得中线较好利润。

中国股市引来一片骂声,背后必有大阴谋?

中国股市引来一片骂声,背后必有大阴谋?

散户如何在股市里赚钱?

1、止盈止损不可取

如果我们把股市当成是一个负和游戏,那么我们必然会按照赌博的方法去执行,通过短期内赚取差价来获利,这时候必然会用到止盈止损的策略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可是在一个负和游戏里想成为那10%盈利的人谈何容易,由于股价的不可预测性,即使采用止盈止损策略也不过是让你亏的更慢而已。

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

2、价值投资是王道

这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到,股市除了短期负和的特性外,还有一个长期慢盈的特性。上市公司一般代表了一个国家最先进的一批企业,他们长期的盈利速度肯定会大于一个国家的GDP增速的,因为GDP增速基本上代表了所有企业的一个平均增长水平。

那么我们投资这些企业的长期收益肯定也会大于国家的GDP增速,目前我国的GDP增速控制在7%左右,按照《指数基金投资指南》的预测,未来10年平均成长率可以达到8%-10%。

所以只要我们国家在高速发展,我们的价值投资就能有出路。

3、如何达到戴维斯双击?

要想获得最大化的利益,除了享受国家发展,企业增值带来的盈利之外,再遇上一个好的行情,获取估值差带来的收益更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在买入标的时选择在低估的时机进入,然后选择在高估的时机卖出。

现在炒股的人太多了,半年前还完全不是这个光景。尽管股市大跌了一把,人们的热情仍旧不减,在公司几乎随时能都听到有人在讨论股票的事情,于是不禁想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股票这个东西,原本是为了衡量股东的权益而出现的东西。你开一家工厂,或是开一家公司,是因为你觉得你做这个能赚到钱,有发展前途。而你持有的股票数量,就代表了你的权益,就是用来决定公司在决策时你有多大的发言权,公司的盈利中你能分得多少,公司清算的时候你能分得多少。大家最初都是觉得开公司能赚钱才去做的,而不是想着公司做大以后卖掉自己手中的股权来套现。

虽说现在互联网这么火,很多公司别说盈利了,不拿着融资来的钱烧钱砸市场就不错了。但是互联网这么火,那些创业公司之中,真正能做大,能生存三年以上的公司又有几个呢?对于多数公司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被收购了,但是被收购的前提也是收购方觉得这笔交易对自己的发展有利,有远期的盈利前景,说白了有钱赚才会收购。说到底,不管是收购还是融资,都是冲着盈利预期去的。人们自然也是觉得开公司能赚钱才去做。

但是到了股票市场却变了。你买了股票,作为股东就享有分红权,公司赚的钱理应有你一份。但是在A股盈利的公司有多少呢?就算盈利,又有多少公司会分红呢?创始人开这家公司是觉得公司能给自己赚到钱。而你呢?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却拿不到你应当分得的那份,享受不到你应有的权利。大股东们可以坐在公司的钱买的车里,让公司雇的司机给自己开车。而散户呢?没有分红,没有回购,什么都没有。对于散户而言股票就是一张纸而已。

大家买股票能赚钱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股票涨价卖掉。诚然股票涨价卖掉也是能挣到钱的,可是本来股票市场就是一个准负和市场,因为券商要收佣金;投资股票本身也是一种不确定性很大而且极具风险的道路。想靠股票涨价来赚钱,别说赚钱了,不赔就不错了。但是最近疯狂的股市说明什么?说明人们偏偏却不相信分红,而是爱赌博!

你也许会说:“虽然散户持股比例太小,没有发言权,对散户而言股票基本等同于纸,但是对于机构和大投资者就不一样了。对于散户没什么价值的股票,可能对于实力强大的投资机构而言就有价值了。”

确实,前段时间大受关注的“门口的野蛮人”就是个例子。对于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保险等资金雄厚的巨头通过二级市场大量买入股票,举牌甚至多次举牌,逐渐得到公司董事会内的发言权,甚至最终赶走原来的领导层,“占领”整个公司。

对于资金雄厚的投资方而言,他们可以买入足够多的股票来获得一定的发言权,甚至能控制公司,而不仅仅是享有分红权。股票对于他们而言的价值和股票对于散户而言的价值是不同的。如果一家公司股价太低,这些大鳄们就有可能看好现在的估值,从而买入这支股票,这支股的股价就能得到维护而不会跌太惨。

对于散户没什么价值的股票,可能对于实力强大的投资机构而言就有价值了。话是没错。但是,我们回过来看看中国的股票是怎么样的。中国股市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是跌入3000点之下?是机构市,还是操纵市?

2015年上半年是牛市,毫无疑问。但现在是什么市?大多数都迷茫了。因为2015年下半年开启的暴跌宣告熊市的到来。那是否意味着熊市来临了呢?没人确定。因为啊,许多专家,包括李大霄之类的,整天在说牛市又来了,整的小散户一愣一愣的。还有的人则是专门唱空,整天熊市不离口。到底该听谁的呢?

照我说,小散户要想不亏钱,得有自己的判断呐!怎么判断呢?最简单的还是市盈率这个指标!

中国股市引来一片骂声,背后必有大阴谋?

上图是A股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历年来市盈率走势图。可以发现,2007年,2009年,2015年都是一个市盈率的顶峰。

2007年上证最高市盈率都有70倍了,太疯狂了。

2009年上证最高市盈率30倍,也是非常高的一个估值了。

2015年上证市盈率最高22倍左右,处于合理水平的偏高水平,但深成指市盈率高达62倍,比2009年的水平还高。2009年之后,A股经历了6年大熊市,这次,会有多久的调整?

这就是股市最本质的运行规律,很难偏离。一旦偏离,后续的调整时间也会很久。

现在A股市盈率,上证是16.6倍,还算合理。深成指是44倍,明显还是很高的,2012年最低时不到20倍的市盈率,才造就了大底和后面的大牛市。

所以,通过简单的市盈率分析,我们可以基本判断,中小板创业板大概率未来几年很难有牛市了,必须要经历估值的调整。而如今IPO速度加快,监管不断加码,正是对中小创挤泡沫的动作。不要以为只有楼市在挤泡沫,中小创同样如此。

对于目前的市场,我们究竟该如何投资呢?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判断中小创不是太靠谱,因为估值太高了,而近期银行股中字头的不断活跃,似乎又在告诉你市场的真谛。到底该不该跟着市场走呢,还是坚持自己的以往观点,其实真的不用太过于纠结,关键是认清楚自己。


中国股市到底经历什么?

1990年~1996年:散户江湖时代

一说起上世纪90年代初的股市,很多人可能会想起1994年那部电影《股疯》——上海街头,汹涌的人流提着板凳去排队等待第二天证券营业部开门,开门的一刹那,因为拥挤,很多张脸被挤贴到玻璃上而变形……

在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股市的投资主体主要为中小股民。有调查显示,25岁到55岁的适业人群构成了个人投资者的主体;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

“杨百万”是这批投资者中成功的典型代表,他凭借着对政策的敏感、善于利用不对称的市场信息,能吃苦耐劳,从而在当年国库券倒卖风潮中发家。1990年,“杨百万”在别人还对国库券大感兴趣的情况下转战股市。1990年12月19日,他购买的500股电真空股票,成为交易所的第一笔交易。

1996年~2002年:机构坐庄投机时代

在“327国债期货事件”后,国债期货市场被关闭,大量资金流向股市,直接导致了1996年大牛市的出现。

可以说,1996年到2002年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最为沸腾的岁月,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股市相比并不逊色,内幕交易、庄股文化盛行。这段时期内,“垃圾股”得到了极大的追捧,ST股票甚嚣尘上。这段时期也是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以及诸多形形色色的资本系最为活跃的年代。

2002年~2007年:内外资机构群雄争霸时代

这一阶段,可谓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群雄争霸的年代,QFII、险资、社保基金、阳光私募、“涨停板敢死队”纷纷崛起。

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起正式加入WTO后,证券业开始进入对外开放全新阶段。2002年7月,中国证券市场引入了QFII(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作为先进投资理念的导入者,QFII在A股多次扮演跑在市场曲线前面的角色。让市场称奇的是QFII屡屡精准的抄底技术。

2003年1月,新修订的《保险法》开始实施,国内保险资金运用开始进入快车道,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占保险公司总资产比重由10%上升到15%。2004年10月24日,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批准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进入股市。


散户亏损在交易过程中,而非持有过程中

中国股市引来一片骂声,背后必有大阴谋?

A股市公平吗?

股市对每个人是公平的。

买卖自由:在任意交易时间、以任何价格挂单。

涨跌随机:对散户来说,大盘徘徊震荡,没有额外的信息,对我们来说涨跌的概率都是一样的(外界没有任何外界风吹草动,涨跌的概率各50%,幅度也是随机的)。

信息=金钱

一些人,能够提前获得公司经营状况、重组收购、配股分红等可以对股价产生确定性影响的信息,他就可以进行无风险的获利交易。这些人一定是赚钱的,对整个交易系统,盈利+亏损 = 0,有另一部分人亏钱了。

怎么亏的钱

上面已经说过,既然每只股票走势是随机的,涨跌的概率相等,散户亏在哪里呢?

先思考一个问题:有人只在开盘前以昨日收盘价挂单买卖,合理吗?

稍稍思考一下就能有答案:他长期这么干一定会亏钱,股票经过一夜的信息发酵,价格会有跳变。以昨日收盘价挂单,涨了的的股票,挂买单会买不到,挂卖单会卖亏了。而跌了的股票挂买单会买亏了,挂卖单卖不掉。所以这么交易,在买卖的过程中就已经损失了一部分价值。

人都没那么傻,散户不这么干,以实时价进行交易,为何也会亏钱呢?

假设一只股票经营超过预期的消息被某个机构提前知道,股票真实价值高于目前价格,机构打算在消息正式披露之前慢慢吸筹。散户在买这只股票时不如机构坚定,有的买家没买上,机构吸取了这些买家的利益。有的幸运儿买上了,但是价格会比原本买入成本高(被机构缓慢拉升了)。这部分利益被相应卖家吸收(卖家是亏得少一点),倒和机构无关。原本挂单价格卖不掉这只股票的卖家,由于机构拉升卖掉了。

相对应的,一只股票经营低于预期的消息被机构提前知道,股票真实价值低于目前价格,刚好机构持有此股票,原本散户能够卖出的股票,会因为机构偷偷出货卖不出去了,机构占有了这部分卖家的利益。有的坚定的卖家卖得更便宜了(被机构缓慢砸盘了),这部分利益被相应买家吸收了(买家买得便宜一些)。原本挂单价格买不到这只股票的,由于机构出货价格下跌轻松买到了。

从上可以看到,挂单的股票,如果刚好处于公司内部消息发酵的过程中,能操作成功的,一定亏损了(买贵了或者卖便宜了)。

结论:特别是面对机构获取内部消息后偷偷吸筹或者出货的过程中,以实时价买卖股票是相对稳妥的方式。起码保证大部分利益不被侵占。

简单地说,买潜在的好股票时,机构在和你竞争,导致你没买到,血亏(机构赚了),或者你买得贵了一些,小亏(相应卖家赚了)。

卖潜在的烂股票时,机构在和你竞争,导致你没卖掉,血亏(机构赚了),或者你卖得便宜了一些,小亏(相应买家赚了)。

散户亏损在交易过程中,而非持有的过程中

信息不对等的交易系统中,参与处于内部消息发酵期股票的买卖时,一定是亏的(相对于这个消息没有泄漏时)。散户避免这种操作的最好方式就是尽量少操作的频率,长期持有,操作多了,遇到的概率也就更大。尽量选择内部消息泄露概率小的企业进行投资,创业板啥的,散户还是少碰的好,看着刺激,都是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