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又是一年畢業季,校園隨處可見長袍方帽的畢業生在合照留影。那麼,在畢業典禮時穿學位服的這一傳統從何而來?為什麼學位服的顏色五花八門呢?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學位服的由來~

穿學位服這一傳統至少要追溯到12世紀歐洲第一所大學建立的時候。那時候,大多數學生都是神職人員,或是立志成為神職人員,因此並不崇尚過度裝扮。一開始人們覺得學者和神職人員穿的應該差不多,在一般人看來,他們都身著樸素的統一服裝。不僅如此,其實穿這種衣服也是為了實用。大學初建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專門用來上課的大樓,所以課程就在附近教堂進行。他們款式簡單的長袍和外套就是為了在四面漏風的中世紀教堂裡保暖,兜帽讓他們在戶外上課的時候得以遮風避雨。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1222年牛津會議,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蘭頓提出所有教士都應該穿一種叫cappa clausa的套在袍子外面的長披肩。很快,新建的大學都採用了這一設計,而一般的教士卻漸漸不再穿它,於是這就成為了學位服的標誌。到了1321年,科英布拉大學要求學生都要穿純色長袍。到了都鐸王朝(1485~1603),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都有了標準的學位服。後來為了舒適度,厚重的外套逐步被擯棄,而長袍還是被保留了下來,顏色上則保持純色,基本上就是黑的。一直到19世紀晚期,才開始用特定顏色來代表不同學術領域,而顏色的標準也在幾百年以來被不同大學改了又改。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學位服的顏色透露了什麼信息~

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四部分組成。我們從學位袍和垂布的顏色能看出什麼信息呢?先從學位袍說起。學位袍的顏色通常分兩種情況:純黑色或是兩種顏色。如果是後者,一般也是由黑色和另一種提示學科領域的顏色組成。不過,學位袍顏色也有一些特殊例子:在中國,學士學位袍為黑色,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導師長袍為紅、黑兩色,但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這些學位袍的顏色反映了穿戴者的學位和身份。在英國,多數學位袍為黑色,但有些學校會把學位袍染成象徵自己學校的顏色。至於垂布,顏色則通常與某個領域的學科相對應。如在中國,《學位服著裝規範》就規定:“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中國學位服大類學科垂布辨別圖示

其他國家的垂布則不同。如美國早在19世紀後期就規範垂布的顏色:取自劍橋、牛津學士垂布的白色毛邊,藝術學位被定為白色;而紅色作為教堂的傳統顏色,分配給了神學學位;綠色,因為是中世紀藥草的顏色,給了醫學;而和綠色相近的橄欖色,給了醫學的近親藥學;最後,象徵著研究帶來的財富,金黃色給了科學學位。如今在美國,除了上面提到的代表5種學科的白、紅、綠、橄欖色和金黃色5種顏色外,隨著學科的數目增多,垂布顏色也越發豐富多彩。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倫敦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的學位服帶有代表該校的紫色元素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中國學位服的由來和演變~

《舊唐書·輿服志》中即載“國子、太學、四門學生”需要著“黑介幘,簪導,深衣,青襟、領,革帶,烏皮履”。秀才等級需要著“烏紗帽,白裙襦,青領”。到了明清時期,對狀元、舉人、秀才都有更為細緻的規定。以帽子為例,清代時,狀元需要佩“金頂,上銜水晶”;舉人級別要佩戴“頂鏤花銀座,上銜金雀”;到秀才級別,則是“頂鏤花銀座,上銜銀雀”。由此來看,著裝等級與學識等級相配套的規定中國古已有之,但隨著社會發展,特別是傳教活動的推廣,今天中國的學位服制度已然深受西方影響。史載當代中國學位服最早出現於1920年代,產生之初還有“美國派”與“歐洲派”之爭。

國外的學位服分為以意大利、英國為代表的“歐派”和以美國為代表的所謂“美派”。“歐派”學位服保持著中世紀的風貌,有明顯的“信仰時代”痕跡;而“美派”學位服,是在英國的學位服基礎上進行的革新。由於在中國的傳教士中許多來自美國,因而,學位服在中國最初歸入“美派”,樣式比較簡練和明快。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中國近代的學位制與學位服是從西方引進而來的,當人們對學位服有了全面瞭解之後,中國式的改良和再創造便逐步滲透進來。隨著改革開放,在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一些校園內出現了自行設計創造的學位服。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通過了新中國自己的學位服樣式,並做出決定:作為統一規範的學位服,向全國學位授予單位推薦使用,其他樣式的學位服一律廢止。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學位帽的由來~

學位帽的英文名字是mortarboard,它的含義是泥瓦匠用來托住砂漿的板子。學位帽為方形,平平的板子擱在一個無沿帽上,中間繫著條流蘇。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博士帽是從四角帽(一種過去羅馬天主教教士、學生和教授常戴的帽子)演變而來。而四角帽可能就是從一般人所戴的皮帽中演變而來。最早在1311年,貝加莫宗教會議上由教堂要求佩戴,此後就在教士之間流行開來。到了15世紀,博士帽成了很多地方標準學位服的一部分。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不像現在的博士帽,除了流蘇什麼都沒有,早期的帽子上會有精巧的刺繡和飾品。不僅如此,早期在一些大學裡,只有拿到“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才有權利戴這種帽子。

世界各地新奇的學位服~

學位服在各國“因地制宜”,衍變出許多新的款式。法國 法國畢業生現在很少穿戴學位服,只有博士會在一些重要場合穿上它。法國的學位服沒有傳統的垂布,而是代之以一種名為épitoge的掛在左肩上的飾帶。此外,任職超過20年的教授有時會佩劍出席盛典,該劍仿照法國警察局的佩劍製作而成。

東南亞 東南亞的國家常常把民族特色與學位服結合,如菲律賓大學使用了非常富有當地特色的Sablay作為畢業禮服的一部分,而馬來西亞則加入了名為Songket的織物。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菲律賓大學畢業典禮,圖上畢業生佩戴的就是 Sablay

芬蘭和瑞典 這兩個國家的博士會戴一種特殊的帽子。在這兩個國家,獲得博士學位證書的同時,你還會被授予一頂禮帽和一把佩劍。在某些大學,還有“博士戒指”會隨著帽子一併頒發給博士生。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學位服應該怎麼穿~

統一規劃的學位服,分為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三種。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四部分組成。學位帽為方形黑色;博士學位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帽流蘇為深藍色,學士學位帽流蘇為黑色。畢業典禮上要進行撥穗禮,把流蘇從帽簷右側移到左前側中部,象徵畢業生學有所成,展翅高飛。

學位服裡面,應穿搭白色或淺色襯衫,男士系領帶,女士可以系領帶或扎領結。男士應穿深色褲子,女士穿深色褲子或深、素色裙子,並應統一穿深色皮鞋。脫帽時,雙手自然持學位帽的對角,放在腰部右前方,微微離開身體。帽尖流蘇和戴在頭上時的方向一致,稍有傾斜。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迷你百科脫口秀》今日話題:高考日| 金榜題名話“狀元”

(喜馬拉雅、荔枝FM、蜻蜓FM每天8:00 同步更新)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