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月光·印象”(終)

您與「知樂古典音樂」只有一個關注的距離

德彪西,“月光·印象”(终)

今日主播:念晞

德彪西,“月光·印象”(终)

你應該知道的古典名家名曲 之

德彪西,“月光·印象”(終)

德彪西,“月光·印象”(终)

《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是德彪西音樂風格的一次集中體現,音樂是以主導動機的方式寫成的。儘管這種創作方式在“反對瓦格納”時,德彪西已經將其批判得體無完膚,不過“成也蕭何敗蕭何”——同樣是德彪西,使得這一手法迎來第二春,他自有一套處理戲劇音樂的辦法:將典型性的音樂主題深藏在管絃樂編曲中,而人物角色並不親自表現音樂動機。這樣做自然很討巧——聽眾若不全神貫注,根本不會記得這部劇的音樂要講什麼,甚至聽上十幾遍,都會有新鮮感。

勞倫斯·吉爾曼在這部歌劇登陸美國時,撰寫過這樣一篇解讀性的劇評,指出這部劇有20多個典型性的音樂主題,可以標記為:“梅麗桑德”主題、“戈洛”主題、“佩里亞斯” 主題、“森林”主題、“梅麗桑德的純情”主題、“噴泉”主題等;同時他還告誡聽眾:這些主題常常是含糊不清的,不能用欣賞其它歌劇音樂的方式來面對。所以本劇的音樂就像是讓劇中每個角色都頭頂著光環,隨著劇情發展、角色命運的這個“光環”也變得五光十色。

此劇是德彪西在建立一個獨屬於自己的歌劇音樂體系道路上的全新嘗試;其中,德彪西充分地表明瞭欲把管絃樂與人聲“二者合一”的自信——他是那樣的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德彪西,“月光·印象”(终)

德彪西的時代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此時的歐洲恰如一個核反應堆, 各方勢力暗流湧動。在宗教、科技、美術、文學、音樂等等各個領域引起近乎失控的鏈式反應;而巴黎,是這一切震動的中心。波德萊爾、魏爾倫、馬奈、畢沙羅、德加……這些今天閃耀如同蒼穹星辰的名字散佈於當時巴黎的角角落落,在不同維度上創造著斑斕各異的美學樣態。 而這風起雲湧、充斥著爭辯、理論與革新的十數年,正是德彪西的青年時代。

十九世紀末期,由畫壇生髮的印象主義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整個歐洲文藝圈。藝術門類之間的分野已然模糊,兼收幷蓄的大師們往往身兼畫家、建築師、作家、詩人、評論家、作曲家等數職於一身。但即使在繪畫領域,印象主義也不是唯一的聲音。在1886年,最後一次印象派展覽後,致力於表達不可表達之物、描繪夢之國度的象徵主義迅速成為潮流;同樣的運動早已在文壇掀起風暴。繪畫、文學和音樂批評共享同一套話語權。德彪西在生前就以“印象主義作曲家”、“象徵主義者”而為人熟知, 原因之一很可能就是同時代畫壇和文壇餘震所至。

德彪西,“月光·印象”(终)

但同拉威爾一樣,德彪西本人也對這些稱謂敬而遠之,他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表示:“印象主義”也好,“象徵主義”也罷,對於自己都是標籤濫用。他一生的創作內容地負海涵,千匯萬狀,風格多樣到自成一個宇宙,絕非一個簡單的 “主義”可以概括。

德彪西的時代,日後將主導文藝敘事的現代性初露端倪,在古典音樂界綿延了幾個世紀的老舊觀點正悄然瓦解,但還未臻完美,而德彪西的登場恰逢其時。與同時代後古典主義作曲家相比,德彪西無疑更寬廣,更先鋒,自他之後音樂有了“現代”一說:音樂朝著深奧、微妙和獨特的風格發展;朝著內向、技巧表現和自我懷疑發展。

主觀性使德彪西具備了一個現代主義者自發更新藝術語言——這種最重要的能力。所以,德彪西才會在自己的《克羅士先生》中留下這樣的話:應該在自由裡,而不該在一種只是對弱者有用的、陳腐的哲學條文裡去尋找主導思想。任何人的勸告也不要聽,除非是風的勸告,它從我們身邊拂過,並且向我們講述現實世界的故事。

文/茶茶斑竹

背景音樂列表

1.Pelléas and Mélisande, Op. 5 - Breit

2. A Slow Waltz

3. Syrinx

知樂古典音樂—知識文庫

www.zhiyue001.com

有聲音的古典音樂鑑賞平臺

FOLLOW US|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

新浪微博:知樂古典音樂

喜馬拉雅、蝦米、蜻蜓的認證賬號:知樂古典音樂

長按 識別二維碼

入駐 知樂社區

JOIN US

招賢納士|商務合作|添加進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