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習慣中的這個矛盾,是病從口入的主要原因,是飲食營養的根本

飲食,這件事雖然非常重要,但飲食其實很簡單,有個罵人的詞語,叫做飯桶,什麼意思呢?意思是這人啥事也幹不了,就只會吃飯,這就是說吃飯是天下最簡單的事。大道至簡,越是簡單的事,往往越不容易做好。飯吃得不對,會吃出病來,這就是病從口入。飯吃得科學,可以把病吃回去,這在中醫叫食療,在西醫叫營養醫學。那飲食到底該怎麼吃呢,民國總統孫中山先生,寫了一個詞語,意義雋永深刻,這個詞語是食德飲和。就是說吃飯,也要有口德。

飲食習慣中的這個矛盾,是病從口入的主要原因,是飲食營養的根本

飲食需要什麼樣的口德呢?儉以養德。洪昭光教授,是國家衛生部的首席健康教育專家,他最經典的論述,就是:管住嘴,邁開腿。意思是,嘴巴需要節儉控制。現在慢性病為什麼這麼多呢?有一個飲食習慣,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年輕時身體消化功能好,吃啥啥都能消化,所以可以無節制的吃。具體吃什麼,根據錢和時間來決定,有錢時呼朋喚友,胡吃海喝。沒錢時泡麵醃菜,也能糊弄一餐。不說吃得多麼科學,連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這麼簡單的標準都沒有辦法做到。不過這時候身體好,營養多點少點,身體自己能夠調節,偶爾有點小毛病,仗著年輕的本錢,很快就能恢復。

慢慢的年歲漸長,吃過的東西多了,時間也多了起來,經濟也逐步寬裕,這個時候吃什麼,不再根據時間和錢來定,也不一定根據口味來選擇,只簡單的希望吃得更有營養,對身體更好。肚子只有那麼大,每天也只有一日三餐,對於食物的選擇,就苛刻了起來。作為營養師,經常會遇到很多提問,比如牛奶可以和中藥一起吃嗎?糖尿病能吃人參嗎?吃素能遠離高血脂嗎?長期服用益生菌有副作用嗎?為什麼各種保健品的藥丸每粒都做那麼大,簡直能撐破嗓子?膽囊切除後飲食方面要注意什麼?

問題太多太多,有些很好回答,有些不太好回答,因為沒有實際的經驗和體會,只能根據營養學理論,進行合理推斷,但營養學在全球也就一百多年的歷史,對於食物轉變為人體營養的認識,還不夠辯證不夠深刻,而且不同的人,對不同營養的需求和反應是不一樣的。凡是遇到這種不太好回答的問題,一方面覺得要繼續學習專業知識,另外一方面我也在想,飲食習慣裡的這個矛盾,如果能改變過來,將會少生很多的病,也不會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問題。

矛盾是什麼呢?就是年輕能吃的時候,瞎吃都沒有問題。年老或者生了病,想吃營養的時候,怎麼吃都有問題。要解決這個矛盾,顯然問題的核心,不在於時間和金錢,而在於你的觀念,能否約束你的嘴。這個約束行為,從年輕時開始,才會收穫最大的健康紅利。從年老或者生病開始,也會有效果,但錯過了最佳時機,只能謹小慎微,步步小心。洪昭光教授,還有一句名言:社會以人為本,人以健康為本,健康以預防為本,預防以教育為本。深入而廣泛的健康教育,一定會幫助人們,從年輕時就做到管住嘴,邁開腿。

現在人喜歡研究成功學,經常拿贏字做文章,這個贏字,如果從健康角度出發,也可以有很好的解釋。生死存亡,頭等大事,這是第一法則,因此亡字當頭。營養構成生命,食物決定性格,口福一詞並不空洞,口裡有什麼,人就有什麼樣的福氣。月者,肉也。貝者,錢也。身體的健康水平,決定著你財富的可持續水平,有了這些可以贏的基本條件,但如果沒有平凡的心態,那也贏不了。沒錯,身體的健康水平,嚴格決定著你財富的可持續水平,因為病從口入,贏在口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