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士畢業有多難?

天天搞事情

不讀博不知道博士畢業的難易程度。以一個過來人來說,博士畢業真的不簡單。都說博士寬進嚴出,讀了才知道這話不假啊。當然,這是一個普通的博士角度,我個人不優秀,普普通通。在我的同學中,有3年就畢業,文章發10多篇中科院二區、一區的大牛博士,也有8年未畢業被清退的。

在我讀博的985大學,我們學院的博士畢業基本要求其實比較低,見刊3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外文,另外2篇是EI就可以。我還記得這個標準制定差不多有10多年,真的不算高。但是,達到這個標準的博士無法畢業和就業啊。這樣的成果根本無法支撐出一篇博士學位論文,因此導師也不會同意以這樣的標準畢業。一般來說,在我們學院的博士畢業基本有5篇左右的論文,中科院3區起步。為什麼導師選定的標準是這樣呢?因為現在雙非院校招聘教職的基本條件都是3篇中科院三區的文章,985的博士畢業後選擇高校教職方向的比較多。你不到這個條件,混個博士學歷,就算畢業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上面說的都是課題進展比較順利的,如果不順利,延期的時間就不好把控啦。我記得我做野外實驗的時候,一個示範基地遭到破壞後,氣的一週都不想說話呢。還記得新聞中報道過,湖南農業大學的油菜花園關閉不對外開放,是因為部分遊人破壞後,可能影響學生的正常畢業。我有個一個師妹,博士2年開展的探索實驗最後證明是錯誤的,重頭開始設計實驗方案,當時她都有退學的打算啦。後來還是老師鼓勵下,4年半畢業的,後面的2年半基本就沒休過假呢。

如果想要讀博,真的需要做好4-5年左右畢業的打算,安心的做,急不來。當然,這些都只針對普通人,如果你很牛,以上說的都不是問題。或者你的導師很牛,課題組的課題延續性好,這些也不是問題。如果實在堅持不下去,就多想想已付出的努力,給自己打氣。

希望對你有幫助:(


帥小西De

這個問題因人、因專業、因學校、因導師而異。

對我來說,博士畢業確實不易。

據我所知,不排除對某些人,可能不費吹灰之力,各有門道。

讀博時,因為專業緣故,必須看沒有句讀、豎排史料,一本接一本。加上所做課題前人研究幾乎空白,每天晚上覆旦圖書館關門時,我總是最後離開的那幾位之一。

我是讀古典文學的,感覺現當代文學專業的同學更輕鬆一些,或許是我的錯覺。

南區的宿舍樓,灰濛濛的水泥森林,也讓人感到壓抑。等畢業時,嶄新明亮的北區正建設好。

畢業前一年,我們樓前的操場上是建築工地,正在建設新的宿舍樓。白天干脆躲到圖書館去,晚上沒地方去。躺在架子床上,亮如白晝的燈光照進來,嘈嘈雜雜。舍友比我大幾歲,是個孩子媽媽,她頭疼欲裂,說自己要發瘋了。休息不好,論文寫不出,畢業在即。

鄰樓哲學系一個女生,在五四青年節時在宿舍自殺,警車停在樓下。我打飯時從邊上經過,心裡涼涼的,有種兔死狐悲之感。後來知道,其實我見過她,博士入學報到時,我在她們宿舍借過鉗子,為了給床上裝簾子,必須拉一根鐵絲。

同樓層樓物理系一個女生,不知為什麼精神失常了,她媽媽就長期請假過來照顧她。 她見了其它人罵罵咧咧, 唯獨和我好。她媽媽說,因為我面善。在宿舍裡,阿姨還做豆腐皮包肉給我吃。她後來回家了,再後來聽說好了,而且和同宿舍的另五個 女生一起,都來美國留學了。

我們宿舍樓前的小樹林裡,總是站著一個男生,我從六層望去,以為他在靜默修行。後來同學告訴我,他是露陰癖。有一天,他跑隔壁大樓,把剛出門準備去食堂吃飯的幾個女生嚇得灰飛魄散。她們逃回宿舍,從裡面喊話:再不走,我們就撥110了。

除了生活的單調,精神的苦悶,更多的壓力在學業上,論文的進展,能否按時畢業等等。

當然,這些都是近二十年前的事兒了,現在,或許改觀了,或許出現了新問題。

前幾年的一次全國政協會議上,有一個委員提出“我們的博士太容易畢業了”,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大家認為讀博士太容易了,博士人數太多了。

是的,比及國外,國內的博士還算容易。

在美國讀博士不用進行專業考試,但進去容易出來難。

我的朋友中,有人從讀博到拿到學位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我瞭解較多的文科,很多人都讀了七八年,這在芝加哥大學非常普遍。悲慘的是,讀了七八年,還是畢不了業,有的人乾脆半途而廢了。

前一陣在美留學生唐曉琳自殺,她的朋友認為可能與導師對其施加過大壓力有關。唐曉琳畢業北大,自殺前是猶他大學的博士生。2008年,也本科畢業後就來美留學,攻讀博士學位七年,仍然沒有畢業。

讀博士不易,女生讀博士尤其難,還要被貼上“不男不女女博士”的“第三類人”的標籤。

近年來,岀現個別女博士“學術二奶”現象,靠不倫關係發表論文、著作以畢業,或評職稱,於是有些人以偏概全,對女博士側目。其實,這只是一些極少見的個案。

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周圍的女博士朋友、同窗,更多的還是才貌兼備、家庭美滿的智慧佳人,“不男不女女博士”只是把她們刻板印象化了。

當然,這些都是近二十年前的事兒了,現在,或許改觀了,或許出現了新的問題。

我說的更多是自己熟悉的文科,理科同樣不易,或許更難。我先生就是理工博士,深知不易,實驗做不出,怎麼都憋不出論文,除非編假數據了,文科好歹還能從材料發揮,只是高下的問題。


方立在加州

我認為主要是分專業,學校和導師。

但據我認識的幾個讀博士的人反饋,讀博士畢業,特別的難。

我朋友圈有個讀生物化學的,本來挺開朗一個小夥子,為了畢業論文,愁的都快抑鬱了。

還有幾個別的專業的博士生,幾乎上了博士都變的整個人都不一樣了。感覺他們每天滿腦子學術,學術。也不是說學術不好吧,但是真的精神壓力太大了。

還有一個我們老師的同學,一起同年讀博士,現在都五年了,那個同學還沒畢業,主要是論文真的,真的太難寫了。搞的那個同學都想,要不放棄吧。

說了一堆身邊人的例子,感覺有點負能量。

不過大多數的人,還是能畢業的。

真的是分專業,導師,學校!!!還有個人素養。

有的專業吧,博士畢業通過率稍微比較高,有的專業就,嗯………,通過率算是比較低了。以及學校,有的學校答辯稍微好一點,輕鬆一點,有的就比較嚴苛。

至於導師,真的是,決定你讀博士期間的心情,你的畢業。相信大家看到網上一些博士的導師特別的…變態。就覺得所有的導師都不太好。實際上,不好的導師是少數,好的導師還是很多的,有的導師的教導,真的會讓你受益終身。良師益友,有的導師甚至會成為你的很好的朋友。

所以你要不要讀博士,還是先問問過來人的經驗,專業,學校,導師都要選好~

智聯校園 謝蕊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沒有延期畢業的碩士,沒有按時畢業的博士”,這句話就可以看得出博士畢業有多難。即便你很聰明,你很勤奮,想要按時畢業還是有點困難的。


博士讀幾年畢業,國家是沒有規定,一般來說是由所在的學校做規定的,3年的時間無法畢業即視為延期,最高可延長至6年。但是有些人在6年的年限裡還是無法畢業。

為什麼博士畢業這麼難

  1. 我國對於博士生的要求是“寬進嚴出”,考博士很簡單,但是想要從博士畢業就不簡單了。對於博士生畢業的標準每個學校也都不一樣,標準是學校和導師制定。
  2. 博士畢業除了要寫畢業論文之外,還要求至少兩篇小論文被EI,SCI等國際三大索引檢索。這是對於博士生來說最難通過的一關。
  3. 中國整個社會的影響,現在整個社會都是很浮躁的,很拜金的。每個人都忙著去掙錢,沒有人還能夠潛得下心來做科研,做學術。整個博士圈裡面充滿的都是急功近利的思想,讀完博士就可以出來圈錢了,完全是為了博士學位才來讀博士的。沒有一點科研精神,這樣的態度怎麼做的出學術成果來,怎麼畢得了業。
  4. 每一個讀到博士的人都差不多有三十歲了。在這個年紀裡,可能當初一起讀書的同學早就已經出來工作好幾年,掙到了第一桶金,或者是當上了管理層的職位了。你在而立之年還在讀書,身上以及心理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有些讀博的人還已經成家了,讀博的同時還要掙錢養家,顧著兩頭。在這種條件下,人肯定會變得跟急躁,無法靜下心來專研學業,導致拖後腿。

  5. 導師對於博士生畢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有些博士生已經可以畢業了,但是導師不發話,不放人也畢不了業。因為博士生可以為他的科研項目充當免費的勞動力,幫他從項目中掙錢。
  6. 博士生增多,而導師還是不夠。這就導致了以前一個導師帶十個博士生,這樣的比例是遠遠超過世界的平均水平。博士生太多,導師無法顧及到每一個博士生,師生間缺乏交流,一直是很嚴重的現象。

我們還可以從各大高校看看博士畢業的情況

  1. 廈門大學對近五年的博士生畢業時間進行分析後,發現廈大的博士生博士畢業率不到40%,於是把博士生的學制多增加一年。
  2.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博士生每年按期畢業的比例不到2/3。華南理工大學的博士生正常畢業率不足50%,上海交通大學甚至曾有90%的畢業生申請延期畢業。
  3. 南京高校有三到四成的博士生延期畢業。南京理工大學的一個博士生說,在她們的實驗室裡十幾個人中,沒有一個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畢業的,一般都要延長半年到一年,甚至要更長的時間。

博士生按時畢業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難題了,各大高校也對這個問題開始重視起來,紛紛對博士的畢業學年延長,同時也建立起博士生培養信息跟蹤體系,對於無法完成學業的博士生,會根據規定在培養的中期中斷學業,進行淘汰

大三老學長

看個人的努力程度了!國內博士一般是容易進不容易出,但相比於國外,還是輕鬆很多。

首先,讀博士期間,大部分人基本年齡已經25歲以上了,這個階段要考慮成家立業,家裡對你本身也有很大的期待。國內博士基本是免學費的,但月津貼只有千元左右。這點錢光能滿足吃飯,大學生可能都有些捉襟見肘。博士生有一筆很大的開銷就是買書。專業書籍普遍很貴,每月購書五六百可能都不夠。還有一些學術交流會議,請導師吃飯,年節的走動等等。所以很多博士不得不在外面做兼職,代課什麼的。

前不久碰到一個應屆博士,全日制讀了四年,算是比較順利的。她來自西部,家境比較貧。讀博期間每週去代課兩次,課時費才50元一節。在外做兼職肯定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在學術上的投入就會少些,也會相對影響學術產出。而現在博士畢業要求要有幾篇不等的核心期刊論文。這些都加劇了畢業的難度。

現在在職博士名額少了很多。以前在職讀博士也很難畢業。因為他們普遍有了家庭,上有老下有小,還要應付原單位的工作。期間,所在單位只發基本工資,而不享受博士生的待遇。不少博士也得去做兼職養家餬口。

博士論文的審核非常嚴格。一般走到這一步的,都會考慮自己的學術聲譽,不敢有學術不端行為。北大文科博士都是四年,而且有預答辯。你要把自己論文最為精華的章節拿去答辯,淘汰率是三分之一,很殘酷。答辯前有盲審,還要將論文寄給其他科研機構的四個導師外評。

最後,你的論文將掛在教育部官方網站上禁受考驗。我當年畢業是簽署兩年內上知網,這些都是一種學術考核吧。當然,北大的論文我記得是不掛知網的。

以前可能有不少博士確實存在很大水分,請人代寫之類的。有不少高校題材小說就是揭露這塊的,當然,過於質直了。

學術二奶也有,我就認識一個。當年中央編譯局的衣俊卿還被拉下水。這都是特例,讀博還是踏踏實實為好。

國外的就更難畢業了,前不久美國自殺的北大才女就是例證 我所認識的在哈佛已經讀了七年還沒有畢業,慢慢熬吧!


又是烏鴉的雜醬麵

我女兒是在讀博士生,她學的專業是有機化學。說實話:孩子讀博還是很苦的,每天都在實驗室做實驗。特別是學化學類的博士,需要靠實驗出新成果,在國際的權威機構刊物刊登才有效,每天做不完的實驗,接觸到很多劇毒化學物品。說心裡話:有點後悔讓她讀博,壓力十分大,危害也大,說心裡話,我們也是很擔心的。聽說:碩士難考,但畢業相對容易些,博士易上不容易畢業,想讀博要有心理準備,耐性很強才可以。我現在越來越佩服那些有學識的科學研究工作者,他們的知識不是輕易得來的,掙得錢也真不容易,比起明星賺錢辛苦萬倍,向所有為國家進步發展做出貢獻的科學技術工作者致敬!


心靈之家82318481

我兒子C9大學工科直博生,3年級。真的很累,每次電話去都是在實驗室裡。沒有假期,一年回家一次,寫SCI論文,早上7點左右進實驗室,下午鍛鍊身體2小時,然後又回實驗室,晚上10:30離開。畢業29歲沒錢娶老婆,房子也沒有。家長角度認為沒有必要讀博士,碩士都不該讀。五年工作社會經驗有了,女朋友也可以找到。現在都是空的,好在工科博士就業沒有問題。


手機用戶50359137424

在網上找到了這樣一篇文章《二十年博士延期之怪現狀》。這篇文章統計了教育部發布的相關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博士延期概率超過50%。博士平均需要6年多可以畢業。

雖然對這個數據的準確性不太清楚,但是就自己瞭解的情況而言,博士如果想3年畢業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博士的學制設置是彈性的,我國一般是3-6年,也就是說有些博士研究生可能會上了6年才能畢業。據說在有些理工類學校,延期率達到了90%。由於三年畢業比較困難,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將博士學制改為4-7年,博士學制延長至最低4年。即便是延長了學制,也仍有不少博士不能順利畢業。例如:2006年南開大學有28名博士生超期未能畢業。從1989至2003級,超期未畢業博士生共168名。2016年南開大學有一半以上的博士延期畢業。 博士的畢業難的現象在國外也很常見。很多國外的大學的社會學科博士的畢業年限長達7年。

導致博士畢業難有很多原因:

首先,博士作為學歷教育的最高層次,其學習的難度是較大的。博士階段的學習不是簡單的學習知識,而是在進行科研。科研是一個失敗率很高的活動。所以博士所進行的科研也面臨著較高的失敗率,如果無法按期做出研究成果,自然就要延期,甚至最終不能畢業。

第二,擴招導致生師比上升。近年來我國博士的招生數量一直在不斷上升。招生數量擴大,導致有些學校出現個別導師帶學生數量過多的情況。曾經有一篇很著名的小說《桃李》,裡面就提到了這種情況,小說用了個放羊的比喻,這些羊被放養,在草不多的草坪上自己找草吃。於是就……

第三,不合理的畢業制度。很多高校自行規定,博士畢業要在高級別刊物上發表論文。目前通行的標準是文科要發表2-3篇南大核心。有些理工科要求2-3篇sci索引。博士在3-4年內完成一篇高質量的博士論文就工作量很大了,再要求發表論文就更加困難。由於我國的科研考核體制是量化考核,所有高校、科研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在拼命發論文完成考核任務。現有的學術期刊數量壓根不能滿足這些發文需求。以文科為例,南大核心的發表週期至少1年,再加上從選題到撰寫完成1年,想要按時畢業需要從一年級時就開始準備發表論文,4年時間顯然是很緊張的。南開大學畢業延期的博士三分之一是因為無法在規定時間內發表夠足夠的論文。前不久華中師範大範軍教授炮轟這個制度,光是博士畢業需要發表的論文量就超過我國所有C刊發文量的一半。“現在不僅是拼爹拼媽,還要拼導師、拼學校。現在2篇C刊都快把博士生包括導師逼瘋了。”“現在學術界教育界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人們日益增長且難以滿足的C刊發表要需求與C刊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

第四,來自家庭、經濟、年齡等方面的壓力。博士入學時最少也要24歲,3年畢業的話27歲。他們讀書期間,可能很多同齡人都有了穩定的收入,結婚成家。如果在此期間成家,博士養家餬口的壓力就很非常大,有些博士不得不去兼職。上博士期間論文壓力大,但是還要面臨畢業後未知的就業壓力;女博士還面臨著更多的婚戀、生育的壓力。多方面壓力也會給學習帶來很多困擾。


饕餮的盛宴

國內的博士研究生確實難,非常難,並且還廉價。以我所在的材料學為例,可以擴展到大部分理工科的吧!

首先來說 國內博士也是是難是易,一看學校,二看導師。先說入學問題,清北的難度依舊是很高的,儘管外面說清北博不如清北本,但是至少人家已經比絕大多數博士優秀了,本科出來就可以直接幹博士的活了?所以只要在清北,那就是一種肯定,就是一種品質,只有吃不到葡萄的才會說葡萄酸。再者就是就看到導師了,不管是在入學還是畢業,導師都有幾乎全部的話語權,所以選擇什麼樣子的導師就決定了什麼樣子的博士生涯一點不假!

其次說一下待遇,自從前幾年國家取消研究生免學費制度後,碩士博士開始繳費,博士1萬/年吧(可能不同學科還有差異),就我周圍的學生一般國家每月補貼1500元/月,而在師一公提薪的要求後(大好人啊),終於加了300每月,感謝黨和人民吧,加上課題組的津貼,大部分人在3千左右,當然,研究所的可能會再高個一兩千吧,但基本上不高於5千,這就是現狀。好吧,沒啥對比怎麼有傷害,我們以csc外派對比吧,生活費大概一個月1300刀左右,還可以獲得課題組老師少部分助教之類的錢,而在香港,博士待遇大致在1萬5港幣左右,各種福利(這些僅身邊同學的,不代表全體)。

再看工作環境,這兩年國內科研發展迅猛,對於畢業文章要求提升,有總影響因子20的,有一篇top即10以上加一篇sci,有兩篇sci一區的,這樣的要求是五年前所不敢想的。達到這些標準只能說你過了學校學位委員會的坎了,導師呢……自己看著辦吧。延期?996?呵呵,這都是小事兒。好像我沒聽過國外有哪個學校有如此高且硬性條件的,所以默哀我周邊在默默掉頭髮的博士們……

好學校入學門檻依舊高,待遇只到溫飽線,要求一年比一年高,咱就不提延期什麼的了吧

所以他們都是勤奮的、優秀的,並且都有自己的科研夢想,並非很多人所謂逃避工作而博士,因為他們明知自己的付出太多而得到卻甚少,隨隨便便一個工作絕對比現在既實現經濟自由又能壓力中等卻依然選擇迎難而上。那可是他們人生中最珍貴的五六年青春啊!

因為問題太大,不同方向學科不盡相同,所以只能以略狹窄角度討論。

(附,以上所述均為出現在本人親身接觸證實之情況!還有科普一下博士衣服是黑紅,穗兒是紅色的,碩士是黑藍,穗兒是藍色,學士是黑色,穗兒是黑色,提問的樓主放錯了……)


尋找真我一直向前

博士教育屬於寬進嚴出類型,博士難畢業,延期已經基本屬於常態,見怪不怪了。

博士難畢業主要是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1. 學校要求較高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博士都要求發表SCI論文的,尤其是理科學科,一般考過去讀3年類的博士要求2到3篇,碩博連讀的基本要3到5篇了。不僅如此,對於雜誌的影響因子,以及分區都是有要求的。短短三年,作出兩三篇文章已經不錯了,何況還需要高水平的論文,因此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的。

2. 畢業論文的撰寫

目前博士的畢業論文大致在7萬字左右,在自己做的好的基礎上撰寫出博士論文,是有一定困難的,還需要考慮到重複率的問題。現在博士論文基本都是盲審,是通過教育部門平臺各個學校隨機分配盲審名單的,只要有一個C基本就不能參加答辯了,有些學校要求的是全A,這個是很有難度的,也是非常考驗人的。當然,如果做得好,基本這個問題不大,主要是寫作思路。

3,答辯現場

能不能順利畢業,還是需要看答辯委員會的,畢竟畢業是需要通過答辯委員會的。但是,相比於前兩個因素,這個不是特別重要,因為即使你答辯現場發揮的不好,但是實驗做的好,論文寫的好,也是可以通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