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楼梦》袭人送贾宝玉上学,像不像今天的母亲送儿子!

看《红楼梦》袭人送贾宝玉上学,像不像今天的母亲送儿子!

我们常说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这是特指父母对孩子的,但是这句话用在《红楼梦》里袭人对待宝玉的身上,也是未尝不可的。

袭人虽然是宝玉身边的一个丫头而已,但是从小就照顾宝玉,等于是一手带着宝玉长大的,比起宝玉的亲娘王夫人,袭人对宝玉的这种切身的关爱之情,想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吧!每一次看到第九回的开端一段,袭人送宝玉上学,就不由得想起如今社会中常见到的这种母亲送儿子的场景。不得不感叹一句:真是古今情理同出一种!

第九回中,宝玉因为认识了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两人互相倾慕,为了能常常在一起,于是相约一同到贾府的私塾去上学。各方招呼打过,宝玉第一天上学,想来思绪最复杂的要属丫鬟袭人了。

看《红楼梦》袭人送贾宝玉上学,像不像今天的母亲送儿子!

原文:至是日一早,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发闷。见宝玉醒来,只得伏侍他梳洗。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

孩子第一天上学,往往都是母亲早早起来,早已给把上学所需的一应物品收拾妥当。看看袭人是不是和所有的母亲一样。然后“坐在床沿上发闷”,这是思绪复杂的表现,既高兴终于去上学了,将来可以有个远大前程,又担心远离自己,不能受到好的照顾。这是多少母亲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

看《红楼梦》袭人送贾宝玉上学,像不像今天的母亲送儿子!

袭人对宝玉的感情,其实是有些复杂的。首先是主子,袭人虽然不是贾府的家生子,但是从小就卖给贾府。经过贾母的调教,很早就给了宝玉使唤。所以在袭人的思维意识中,宝玉就是自己的主子,是一辈子要忠诚对待的人。其次是“弟弟”或者“儿子”,袭人来到宝玉身边侍奉的时候,宝玉还很小,所以,袭人等于是从小手把手照顾宝玉长大的。这样的感情,更像是一个大姐姐或者母亲。还有一层,就是丈夫,袭人是宝玉身边的第一等大丫鬟,按照当时的社会等级,她是很有可能被收房,然后将来成为宝玉的妾。也就是说,袭人其实一直都是在朝妾的方向努力的。那么,她自然是还有一部分心思是把宝玉看成自己未来的丈夫的。

有这三重感情在,袭人当然对宝玉的照顾更是尽心。所以,在宝玉这里,袭人其实是也是多重情感依托的。首先是正常的关系,也就是主子和丫鬟,只是宝玉的性情关系,从来不会在下人面前做大而已。其次是姐姐或者母亲,其实宝玉对袭人最大的依赖,就应该是这种姐弟或者母子一样的感情。但是还有一种,就是夫妻的感情。因为书中明确写了宝玉与袭人的云雨之事,也是唯一一个明确写出与宝玉有夫妻之事的女子。

看《红楼梦》袭人送贾宝玉上学,像不像今天的母亲送儿子!

所以,宝玉和袭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互相的情感,原本就比较复杂。但是不管是哪种感情,袭人对宝玉的爱,确是真的。从宝玉上学,她一大早起来的关爱和叮嘱,以及她若有所思的神情态度,都可以看出。

原文:袭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着他们添。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

在袭人送宝玉这一段,戚序本石头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的批语:盖袭卿心中明知宝玉他并非真心奋志之人,袭人自别有说不出的话来。这里说袭人有“说不出的话来”,想来是袭人明知道宝玉是为了和秦钟常常亲近,才积极的去学堂念书的。她自然不喜欢宝玉这样,本也想劝劝,但又不好明说这些。所以,只好又说了一段添衣加碳等的闲话。说是闲话,但却是袭人必说之话。

这一段,真是把袭人的复杂感情描写的入木三分。想来如今很多做母亲的人看到这一段,应该会很熟悉吧!难怪脂砚斋批语会说:“长亭之嘱,不过如此。”

看《红楼梦》袭人送贾宝玉上学,像不像今天的母亲送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