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相秦檜後人巧答乾隆祖先難題,最後中狀元!

說起秦檜,人人恨之,說他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了抗金英雄岳飛。

奸相秦檜後人巧答乾隆祖先難題,最後中狀元!

值得一提的是,“莫須有”這三個字的含義一直為人所誤解,教科書上多把它解釋為“也許有”,卻是不準確的,當時的岳飛乃是元帥級別的大將,即使秦檜位高權重,一手遮天,也不可能以“也許有”這樣荒謬的理由來誣陷他。據臺灣作家李敖的考證,“莫須有”這三個字其實是宋朝的口語,真正的標點該是“莫須,有”,“莫須”在宋朝的口語中是“難道沒有嗎?”,“莫須,有”該解釋為“難道沒有嗎?有的,等著瞧吧”。

奸相秦檜後人巧答乾隆祖先難題,最後中狀元!

儘管秦檜千百年來慘遭世人的謾罵和唾棄,他的後代之中卻出了一個狀元,這個狀元名叫秦大士,祖籍安徽當塗,出生於江蘇南京,秦大士天資聰穎,十歲便能作詩文,書法上也頗有造詣,號稱詩書畫三絕。乾隆十七年,三十八歲的秦大士進京趕考,在萬壽恩科中一舉奪魁,成為清朝的第三十四位狀元。

奸相秦檜後人巧答乾隆祖先難題,最後中狀元!

據《清朝野史大觀》中記載,秦大士在殿試時,乾隆皇帝曾問了他一個問題:“汝家果秦檜後人乎?”,問他是否是秦檜後人,看似無關緊要的一句話,其實暗藏玄機,如果回答不是的話,難免會有欺君之罪,如果回答是的話,又難免為乾隆所看不起。

奸相秦檜後人巧答乾隆祖先難題,最後中狀元!

秦大士聽到這個問題,回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這個回答既巧妙又機智,既默認了自己是秦檜的後代,又表明只有北宋的昏君才會有奸臣當道,如今朝代不同,自然不會有奸臣。乾隆聽罷龍顏大悅,宣佈他為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