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密謀:唐文宗和他的心腹

內有權宦把持,外有群臣紛爭,對於喜歡讀《貞觀政要》頗想有一番作為的唐文宗李昂來說,這真是一個令人難以忍受的局面。

呆在宮裡會被幾個老太監包圍,在朝廷上身邊又竟是大臣們沒完沒了的爭吵,許多大臣還會震懾於宦官的權威,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不敢仗義行事,對天子欺瞞、對權宦諂媚。

大和二年(828年),文宗又舉行了一次選拔人才的制舉考試,有昌平舉人劉蕡(fēn)大膽直言,說“宮闈將變,社稷將危,天下將傾,海內將亂”,然後指出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問題就在於宦官當權,目前國家的首要任務一定是先徹底清理宦官問題。

劉蕡的奏疏流出,在士人之間反響極大引起各方共鳴,主考官也為有這麼一篇痛快淋漓的檄文而感到振奮,但是最後還是頂不住宦官們的壓力,在出成績的時候,劉蕡落榜,天子可能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和這樣一篇文章。

天子密謀:唐文宗和他的心腹

榜單一出,群情譁然,裴休、李郃、杜牧等二十二名中榜的舉人紛紛請辭,說“劉蕡下第,我輩登科,能無厚顏!”,劉蕡不上榜我們反倒上榜,我們臉皮還沒那麼厚。

宦官們也發怒了,質問劉蕡的老師楊嗣復“奈何以國家科第,放此風漢耶?”怎麼會讓這個瘋瘋癲癲的人混進考場的。楊嗣復膽小,趕緊解釋說“嗣復昔與蕡及第時,猶未風耳”,以前這個人還挺正常沒有瘋,不關我的事情。大臣畏懼宦官如此,文宗根本奈何不得。

面對如此局面,文宗還是在做自己的努力,首要的就是一定要找到一個可以信任的大臣委以重任,讓這位大臣在外廷勇於牽頭,爭取輿論造成聲勢,然後自己再裡應外合方能成功。

文宗的目標最初是放在了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宋申錫身上,因為翰林學士的身份,宋申錫可以以給皇帝上課的機會經常接觸到天子,再經過幾番考察之後,文宗感覺到宋申錫這個人很老實也不參與黨爭對皇帝忠心耿耿,就把自己試圖剷除宦官的意圖告知了宋申錫,希望他能到外廷去組織力量配合。

大和四年(830年)宋申錫按照計劃擔任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開始了和天子秘密約定的工作。

宋申錫人品很好聲譽極佳是個老實人,但既然是個老實人就肯定不是個陰謀家,讓一個不是陰謀家的人去組織陰謀活動,基本上就是自取滅亡。老宋一出手就釀成大禍。擔任上宰相以後,宋申錫聯絡上了吏部侍郎王璠,把文宗的意圖透漏給了王璠,要王璠私底下配合,並許諾將提拔王璠為京兆尹。

單純的老實人常常以為天下人都跟自己一樣老實,這個王璠就極為不老實,聽到這個計劃先是嚇了一跳,表面上先答應下來,但是轉身就去找到大太監樞密使王守澄的心腹鄭注告密,鄭注再轉告王守澄。

天子密謀:唐文宗和他的心腹

大和五年,王守澄率先發難,找了一個手下誣告宰相宋申錫勾結文宗的弟弟、漳王李湊(杜秋娘養大的那位),圖謀不軌,請天子誅宋申錫和漳王。文宗大吃一驚,因為按照規矩宋申錫當上宰相以後就得辭去翰林學士的職務,不當翰林學士老宋就不能常常進宮和皇帝當面密謀了見面的機會就少了,難道這段時間老宋叛變了?

畢竟是牽涉到敏感的篡位問題,文宗也不得不疑神疑鬼,要求交給宰相們討論。當接到命令的宰相們趕到皇宮大門的時候,門衛通知路隋、李宗閔、牛僧孺幾位宰相進去,對宋申錫卻說天子的名單裡沒有你,你就不要進去了。

宋申錫明白了,這事一定和自己有關,懊悔地拿著笏板敲打腦袋,倒不僅僅是害怕自己將大難臨頭,而是深深自責自己辜負了天子的一片信任,啥都沒幹成就全盤暴露。

在牛僧孺等人的積極營救之下,宋申錫只是被貶官去到邊遠地區當司馬,案子才最終了結。但是,這一次行動的失敗,讓文宗對宦官的態度完全暴露,從此之後宦官看得更緊,文宗幾乎已經失去了任何和外界溝通的正常渠道。

雖然受此一挫折,但文宗內心裡剷除宦官的慾望並沒有消失,只是真的找不到任何機會,事情的轉機終於在文宗一場大病以後出現了。

大和八年(834年)九月,唐文宗中風不能講話,這個中風已經成了他們李家的家族遺傳病,好在這次大太監王守澄給文宗介紹了一位奇人神醫、也是王守澄的頭號心腹鄭注來給文宗看病。

果然藥到病除沒幾個月文宗就恢復了健康又能開口說話。這裡就不得不講一講這位鄭注。鄭注本來不姓鄭,姓魚,河東絳州翼城(今山西翼城縣)人,容貌醜陋為人鬼譎,還是個近視眼看不見遠處的東西。

但是鄭注不但醫術高明常常起死回生,而且這個人有天才一般的演講術,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人給侃暈了,水平高出很多現在搞傳銷洗腦那套。在襄陽行醫的時候,由於給大將軍李愬看病,鄭注得以巴結上了李愬,後來隨著李愬調去徐州。

天子密謀:唐文宗和他的心腹

有了李愬將軍作後臺,鄭注在徐州就驕橫跋扈經常做些違法之事,當時擔任徐州監軍的正是後來的大太監王守澄,王守澄對李愬說你收留的那個江湖騙子鄭注太不像話了,群眾們對他意見很大,你要嚴加管束要麼乾脆殺了算了。

李愬告訴王守澄,殺不得,這是個奇人非常神奇的一個人,要不我介紹你認識一下,你一接觸就知道了,王守澄很不以為然。

在李愬的中間撮合之下,一天晚上鄭注主動去拜訪王守澄,剛進屋的時候王守澄還是一臉不屑正眼都不看一下,但是經過一晚上交談,等王守澄送鄭注出門的時候,簡直是親熱得無以復加,其場景類似於我們今天好多高官要員和大師王林勾肩搭背的場景。王守澄還專門跑去告訴李愬說,奇人,果真是個奇人。

從此,鄭注就成為了王守澄的心腹,並且隨著王守澄回京擔任樞密使,鄭注也跟著一起到了長安宮裡。起初,很多其他太監也勸王守澄說這個人在長安為非作歹影響惡劣,一定要清除掉,如今的王守澄變成了以前的李愬,告訴大家說你們沒接觸過,接觸接觸你們就知道了。

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其他幾位大太監認為王守澄已經走火入魔,不如不經過他同意先把鄭注騙來殺掉算了。結果騙是騙來了,但在酒席上鄭注從容演講,瞬間幾個大太監也都成了鄭注的鐵桿粉絲。很自然,在給文宗治好中風以後,文宗也再也離不開這位大師鄭注了。

自從勾搭上當朝第一號宦官王守澄以後,鄭注也就成為了長安炙手可熱的權力掮客,凡是想升官發財的,找鄭注比找王守澄還管用。

大和八年給文宗治好病,鄭注更是成為了通天人物,很快位居善和裡的鄭府就成為了長安最知名的豪宅,無人能比。早在前一年,前宰相、現東都留守李逢吉,就交給侄子李仲言百萬珠寶金帛,讓他去長安走動走動鄭注,希望通過鄭注和王守澄的幫助,自己能再回到長安去當宰相。

講到這位侄子李仲言,又是一位奇人,後來李仲言改名李訓,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叫他李訓好了。和鄭注出身低微形象醜陋不同,李訓官宦世家而且身形魁梧儀表堂堂,和鄭注一樣的是這位李訓也是個能說會道口吐蓮花之輩,但和其他書香門第的官二代不同,李訓不喜歡走正常的仕途道路,而是指望能一步昇天,通過非正常的手段獲取大位,成就一番不尋常的事業。

以前李訓就是叔叔李逢吉身邊的高級參謀,給叔叔參與黨爭打擊對手出過不少主意,後來因為參與到一起刑事案件被流放去了南方荒蠻之地,後遇大赦才又回到叔叔身邊。

拿了李逢吉的鉅額錢財,李訓就跑到京城找鄭注,很快兩人打得火熱成了鐵哥們,也是在王守澄的引薦之下,李訓進到宮裡成了國子監《周易》博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專門給文宗講解《周易》。李訓的口才是非常了得的,講的又是《周易》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不用多久文宗在精神上就完全被李訓所俘虜。

天子密謀:唐文宗和他的心腹

和宋申錫那樣的忠厚老實人不同,如今天子身邊的這兩個新寵都是極為精明之人,同時也是極沒有操守之人,很快鄭注和李訓就發現了皇帝對於宦官的厭惡和欲除之而後快的急迫。

顯然如果能幫助文宗剷除掉宦官,那麼屆時的大富貴將是唾手可得之事,因此不用多久鄭注和李訓就出賣了將他們引入宮中的大太監王守澄,向文宗表示一定幫助他做好這件頭等大事,同時誇下海口,許諾先除宦官、次復河湟、再復河北,就是消滅掉宦官以後就出兵河湟地區驅除吐蕃,然後討伐河北藩鎮,天下一統,你唐文宗就是當代的秦皇漢武了。

這一番宏偉的復興大計,簡直就是給文宗打的一針雞血,讓人渾身燥熱欲罷不能。

大和九年(835年),李訓升任兵部郎中、知制誥,同年九月再升禮部侍郎、同平章事,成為當朝宰相。因為鄭注和李訓都是太監引薦給皇帝的,所以文宗和這兩位的密切接觸,王守澄們倒也並沒有太在意,以為這二位都是自己人,不會怎麼樣。

但是連太監都低估了這兩位奇人的陰險狡詐。按照計劃,兩人先是把宦官四貴裡面的其他三位罷官,替王守澄清除掉幾大同等級的對手,提拔上來仇士良、魚弘志等年輕宦官,以此來討好和麻痺王守澄,讓其放鬆警惕。

天子密謀:唐文宗和他的心腹

然後,鄭注主動請求去擔任鳳翔節度使,這樣手裡就有了一支可以利用的軍隊。在李訓當上宰相之後,又下令升王守澄為左右神策軍觀軍容使,表面上是升官了,其實是剝奪了王守澄的實際調動神策軍的權力。

大和九年十月的一天晚上,在李訓的安排之下,幾名小宦官在王守澄的家裡秘密毒死了這位曾經權傾一時的大太監。

按照李訓的安排,下一步將會在長安城外的滻水邊上給死去的王守澄舉行隆重葬禮,宮裡的所有大小太監都前去出席,同時鄭注率領鳳翔節度使的兵馬趕到現場,在滻水旁血洗這幫太監,一網打盡斬盡殺絕。

一場大屠殺已經悄悄逼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