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縣:沁之源,綠之魅

沁源縣:沁之源,綠之魅

“這裡的水太好喝了,比買的水都好喝。”“空氣太好了,天真藍。”“這裡的樹真多呀,到處都是綠色,真好!”……

沁源縣:沁之源,綠之魅

沁源縣:沁之源,綠之魅

走進靈空山風景區,這是一處有峭壁,有深澗,有松林,有古寺的好地方,這裡有著看不完的景色和聽不完的歷史典故。

沁源縣:沁之源,綠之魅

沁源縣:沁之源,綠之魅

沁河源頭,如茶碗粗的山泉水噴湧而出,水質清冽,沿著險峻的山谷,一路奔湧而下,青山秀水,讓人沉醉。

沁源縣:沁之源,綠之魅

沁源縣:沁之源,綠之魅

沁源縣旅遊服務中心的楊保慶給大家講解芊林背。放眼望去,無邊無際的落葉松海,是盛夏避暑的好去處。

媒體人看沁源

沁源縣:沁之源,綠之魅

沁源縣永和水庫,是山西省35個重點新水源工程之一,主要任務以供水為主,兼顧防洪、灌溉、發電、旅遊等綜合利用,還為建設沁源水城提供了景觀用水保證。

沁源縣綠意盎然是一個可以深呼吸的地方

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會有更多人喜歡上這裡

希望沁源的綠水青山能賺來更多的金銀

作為一個“綠色沁源”體驗者

希望有更多人來感受這種美

暢行芊林背可大口呼吸、洗肺

只要來了沁源

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生活晨報新媒體主任賈麗娜:大家能從抖音上看到很多非常好玩的旅行特色,像重慶的輕軌、西安的摔碗酒等。這次沁源之行,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不怕你不來,只要你來了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是一個既神奇又讓人驚喜的地方。這是一種好像踩在雲間的感受,我們身邊有這樣的優質旅行地,真是太讓人開心了。

山西省的一塊寶地

你的心靈和身體都會喜歡上它

這是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

希望更多的人感受這份美好

太行日報總編辦主任張建華:來沁源之前,就有同事向我大力推薦,他們來過這裡,對這裡的評價非常高,說簡直是世外桃源。果不其然,來到這裡後除了拍照就是拍照,手機內存都快不夠了。這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希望媒體採風活動能把這種感受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人感受這份美好。

這次活動讓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沁源

《北方新報》民生新聞組組長張學博:此次採風活動讓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沁源縣,也讓我瞭解到,這裡擁有靈空山、沁河源頭、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等多個優質旅遊資源,具有巨大的旅遊發展潛力。與此同時,通過此次活動,我們內蒙古媒體有機會宣傳沁源,也能讓作為山西鄰居的內蒙古人民瞭解沁源,更能通過國內主流媒體的宣傳,讓全國人民瞭解沁源。對於沁源縣來說,這樣的活動也是一次發展機遇。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酒香也需要更多的宣傳推廣來吸引各方來賓。

採訪過程中有重新迴歸鄉村的感覺

今日頭條文旅運營總監郭峰峰:今天上午去了沁河源國家級溼地公園,見到了沁河源頭,整個溼地公園圍繞沁河而建,採訪過程中,讓我們有一種重新迴歸鄉村,內心得到平靜的感受。其實,現在像溼地公園、旅遊小鎮這樣的景點並不少見,但是大部分都帶有很濃烈的商業氣息。我覺得沁源的特色和優勢是它的原汁原味,就像黑山羊滿山跑,走著走著就會遇到一群大白鵝……它完全體現了咱們山西的綠肺,就是這樣一個概念,我們有這種深切的感受。

沁源做康養沁源

是一種長線的旅遊資源開拓

引進新的開發模式

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沁源

沁源人說沁源

回望家鄉他們依然魂牽夢繞

沁源縣:沁之源,綠之魅

沁源縣:沁之源,綠之魅

沁源縣:沁之源,綠之魅

郭天印

作家,沁源縣人,1955年生,著有長篇歷史小說《太原保衛戰》《鄭成功》《狄仁傑》《沁源圍困戰》,報告文學《長江支隊》《藍光曲》,戰爭幻想小說《美利堅大崩潰》《航空母艦北京號》等。

我為沁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感到驕傲

首先作為沁源人,我很驕傲,也很自豪。沁源的人口雖然不是很多,在整個山西來說,是一個地廣人稀的縣份,但沁源是以一個高大的形象矗立在我們所有沁源人心中的。首先,我為它的過去感到驕傲。它曾有過一段極為輝煌的歷史,抗日戰爭時期的沁源圍困戰中,沁源人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獨一無二的奇蹟,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沒有出過一個漢奸。它最能集中地代表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風骨。其次,我為沁源的現在感到驕傲。雖然我常年在外,但我畢竟是從太嶽山區、沁河源頭走出來的作家。在我記憶中,那裡的山是青山,水是綠水。雖然曾有段時間它幾乎失去了底色,但現在它的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城市和農村的建設也都日新月異。這對我們在外的沁源人來說是莫大的精神鼓舞。尤其是從去年8月以來,中共沁源縣委做出了一些新的抉擇,提出了“綠色沁源,太嶽花園”這樣的口號,它既符合沁源的實際,又很富有前瞻性。最後,我對沁源的未來也感到驕傲。隨著沁源的發展,我相信它交通上的三無問題——無鐵路、無高速、無動車,最終會得到解決。當它的旅遊經濟跟上時代的步伐,那它的明天一定是會更美好的。此外,我想說說我們沁源人的性格。就像中華民族的人民所擁有的共同品格一樣,他們勤勞勇敢,柔中帶剛,信念堅定,撞了南牆也不回頭。只要在沁源工作過或生活過的人,都會發現沁源人的這股特殊的勁兒。

郭清華

努力讓更多外鄉人瞭解她的“小而美”

我們在外的沁源人對家鄉有一個情結在裡面,家鄉嘛,就像母親一樣。之前的沁源比較落後、閉塞,但它很淳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比較單純。從家鄉出來上大學,每逢寒暑假回家,臨近家鄉,都會有一種心跳的感覺。作為沁源人,先天認為自己身上有一種責任,希望她發展的腳步加快,讓更多的人知道有這麼一個縣城叫沁源。其實,很多沒有到過沁源的人雖然聽說過它的美,卻不知道它究竟美在哪兒,前段時間和幾個朋友籌備了“綠色沁源”寫生活動,就是想通過畫家的畫筆,讓更多人真實地感受到沁源的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在我身邊,還有很多像我一樣的沁源人,有著濃厚的家鄉情懷,都在為沁源做著努力,讓她為更多人所知,讓更多外鄉人瞭解到她“小而美”的精髓所在。

宋應中

省級政府採購中心調研員,沁源人,在太原工作40餘年。

沁源發展步入快車道,越來越理想了

1977年上班,我就離開了沁源。但因為家人在那兒,我回去得比較多,也一步一步見證了沁源的變化。沁源的地理位置相對較偏,之前也相對落後。上世紀80年代的老縣委書記對沁源貢獻不小。原來沁源路邊幾乎沒有樹,老書記說要想富,先栽樹。所以,這麼多年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的沁源變成了“綠色沁源”。後來的幾任沁源縣委書記也都對沁源的發展竭盡全力,通過他們的努力,沁源的發展就步入了快車道,越來越理想了。在我印象中,沁源有山有水,人傑地靈。在與人交往上,沁源人淳樸實在。作為一名沁源人,我希望未來沁源能夠打好旅遊牌,讓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謝子菲

1986年生於沁源,6歲離開。互聯網媒體人,現居杭州。

沁源人淳樸善良,沁源景驚豔美妙

我想講兩個和沁源有關的小故事。

3歲的時候我跟隔壁小哥哥牽著手“去沁河釣魚”,據說,街上的廣播大喇叭瘋狂播報“×××家的孩兒丟了”,幾乎半個縣城的人都出來幫忙找我們。後來,我們被下班的新華書店負責燒鍋爐的爺爺“撿”到了,送回了家。

二十多歲的時候,某個秋天,因為工作原因,我回沁源進行了一次“探索遊”,在深深的闊葉林裡驚歎於層層秋葉顏色之豐,在遠離人群的河邊泥灘上興奮地猜各種爪印是屬於哪些野生動物的,在遠古的只剩下廓形的石窟像前和保留著大石板道的古村裡,想象歷史曾如何在沁源著墨……

絮叨這些,其實是想說,在我的心裡,沁源的人是淳樸善良的,沁源的景總是驚豔美妙的。沁源值得被更多地瞭解,值得被更好地對待,值得擁有更好的未來。無論沁源是怎樣的模樣,我都會是她的寶寶。哪怕如今已經32歲,只要站在沁源的地面上,我就覺得自己還是那個肆意的3歲孩童,可以在她的懷抱裡為所欲為,想吃多少莜麵栲栳栳和山藥蛋丸子都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