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为何张五哥选择去给十三爷守墓,却不愿做侍卫?

阿伟认证

张五哥的选择,就一个字:怕!

以张五哥的出身和性情,他没有在世家大族长大,没有接受过这种磨炼,如果张五哥是那种冰雪聪明、心思灵巧之辈,只怕入不了帝王的眼。


当他机缘巧合成为一个大帝国统治者身边人时,他所目睹的一切,他所经历的波谲云诡,他所经历的刀光剑影,他的心中如何不怕?


帝王之路,从来充满着血腥和诡计,那条通往皇位的路,充满着荆棘和算计,没有一个皇帝是易与之辈。皇帝能够信任张五哥,从根子里面说,因为张五哥够简单、够忠心,所以能够得到重用。


伴君如伴虎,所以张五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离开皇帝身边。这是张五哥最隐秘的心思所在,不敢道、不能道。问题就在于皇帝也知道这一点。但是双方都不能说破。说破了就是找死!

那些深宫秘辛,那些阴私算计,张五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张五哥的生死,在皇帝一念之间。


一朝伴君王,终生伴君王。皇帝的侍卫是个极其特殊的职业,想归隐民间过安生日子,想都不要想。这一辈子就等于卖给了皇家。所以,张五哥需要一个机缘,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机会,一个不被猜忌的位置,皇帝也需要一个“台阶”。


恰好,十三病逝。这就给了双方一个台阶。


于皇帝而言,张五哥去守灵,不会“失控”,始终在皇家的监控之下。于张五哥而言,老十三于他有救命之恩,为其守灵,是忠义的体现。雍正亦亲自为他送行,并赏赐他黄马褂。

归根到底,张五哥用自己的忠诚、忠厚,保全了君臣之义,保全了自家性命,报答了老十三的恩情。


脂肪故事

张五哥之所以能在步步惊心的朝廷中稳如泰山,靠的无非两点。第一点是康熙老爷子的赏识,第二点则是张五哥与十三爷的特殊关系。康熙老爷子赏识张五哥,是因为他对待康熙一心一意,绝不逢迎,而是将自己的心里话抛出来给康熙。这让整日活在歌功颂德声音中的康熙如逢甘露,所以张五哥得到了莫大的恩赐,被提拔为康熙的贴身侍卫。

而在康熙驾崩以后,张五哥迅速的判断好了局势,那就是要站在四阿哥胤禛这一边。他带着皇帝的金牌令箭释放出来十三爷,为胤禛顺利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得以继续在雍正皇帝身边担任贴身侍卫。而在雍正朝,张五哥的地位扶摇直上,他本身虽然只是一个四品的御前带刀侍卫,但是他的妹妹阿兰是朝中最有权力的怡亲王福晋。谁敢小觑这个时时刻刻伴在雍正皇帝身边的男人呢?

但是十三爷的去世却让这个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张五哥的牌不好打了,他必须要另寻出路。特别是在十三爷去世之后,雍正帝的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眼看就要油尽灯枯。如果雍正帝也随着十三爷黯然而逝的话,那么张五哥在朝廷里哪里还有立足之地。

到那个时候,自己不过是一个四品的侍卫,自然是任人摆弄。那些以往嫉妒张五哥的人自然是鱼贯而出,极尽嘲笑之能事,说不定还会给张五哥下绊子。人心之险恶,张五哥在刑部的大牢和刑部的公堂之上想必已经领会的很深了。而阿兰虽然贵为福晋,但是她一没有一个说得上话的出身,二又没有为十三爷生个一男半女,她在王府中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所以张五哥必须要在此之前为自己谋一份出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一份荣华。他久在雍正身边,焉能不知道雍正与十三爷兄弟情深,十三爷去世时雍正几欲哭死。所以只有向十三爷尽孝,为雍正守卫十三爷陵墓才会让雍正感激。而感激之下必然是雍正对张五哥的厚厚赏赐和对阿兰的殷切看护。而在张五哥辞别雍正的时候,雍正竟然亲自将张五哥送出宫门,还特地赐张五哥黄马褂一件,以示恩宠。

张五哥的选择是对的,雍正在十三爷去世以后,身体也一日不日一日,他在亲手结果了弘时以后。亲笔御书传位诏书,将其置放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雍正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众所周知,乾隆帝对自己父亲的那些做法是极看不上的,他欣赏的是康熙大帝的那些仁政,时时刻刻向康熙看齐。

就像康熙六次巡幸江南,乾隆也六下江南一样。乾隆登基之后,就对雍正的许多政策进行了修正,对他的用人政策也进行了修正。以雍正自己颇为推崇的三大总督来说(李卫、田文静、鄂尔泰),乾隆则颇不以为意。对雍正遗诏配享太庙的张廷玉,乾隆帝也是极尽羞辱之能事(大概就是为配享太庙一事)。

就连雍正帝重点打击的那些亲兄弟,也统统让乾隆放了出来,然后该加爵的加爵,该升官的升官。老八老九虽然被雍正从玉牒除名,但还是被乾隆给复命。至于先帝的御前侍卫,乾隆帝自然也不会再用,至于他们去哪里,那就由不得他们自己选择了。或是授个小官,或是外放,这和天子近侍自然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所以张五哥的做法是极妥当的,他在乾隆登基之前就远离了朝堂,这样就没有人会把目光再放到他的身上,他也就不会受到他人的攻击。故而张五哥的选择是非常知进退的,是非常明智的,他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的时代到头了。索性自己提前布好退路,以免浪大翻船。

守陵一生,远离朝堂,换来的是余生安稳,后代富贵。

以上。


逆流时代

《雍正王朝》中的张五哥是个小人物,他武功高强,老实忠诚,做过康熙、雍正两朝带刀侍卫,深受皇帝的信任与喜欢。十三爷胤祥病死后 ,他不恋荣华富贵,甘愿为十三爷守陵。难道是仅仅为报十三爷的救命之恩,我想绝非如此简单。


当年,张五哥被人骗入监狱做替死鬼。若非十三爷把实情告诉康熙,张五哥真就成了刀下冤魂。正所谓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五哥因此受到康熙的赏识,钦点他为御前带刀侍卫。

有一次,康熙问张五哥,他这么多皇子中谁最好?张五哥说十三爷最好。康熙又问:那就是十三爷最适合做太子?张五哥回答绝对让康熙大铁眼镜:好人未必能做好太子,十三爷侠肝义胆、嫉恶如仇,从不暗中算计人。但他过于耿直,容易激动,容易轻信他人,因此,十三爷绝不是太子最好人选……张五哥一席话让康熙龙颜大悦,恐怕连观众都觉得这哪里像个带刀的侍卫,分明就是一个高参。由此可见,张五哥绝非一个只会打打杀杀的武夫那么简单。


在雍正登基时,京城风云变幻,几个皇子虎视眈眈。又是张五哥在关键时刻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拿着雍正的金牌令箭,冒死到宗人府放出了十三爷,让十三爷重掌兵权,稳定了超局,稳定了人心。

伴着皇位的稳固,雍正就开始对他兄弟功臣们下狠手了。发配的发配,严惩的严惩,杀头的杀头,凡事和他做过对的,不顺眼的,几乎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张五哥是看在眼里,寒在心里,自古无情帝王家,这可能是他看到雍正毫不手软清除异己事最深刻感受。

所以,在十三爷病逝后,张五哥甘愿去为十三爷守陵,也不愿在雍正身边过胆颤心惊的富贵日子。他这么做 一方面是为了报十三爷当年的救命之恩,另一方面是明哲保身,远离朝廷是非之地。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谢 相邀!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封建皇权下活得更久。

《雍正王朝》中,张五哥为老十三守灵就能够说明他是一个聪明人,对现实看得很透。 这一和雍正登基前的师爷邬思道很像,都懂得进退。

张五哥要为老十三守灵,主要还是因为他懂得一个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伴君如伴虎。


作为皇帝的侍卫,他很清楚皇帝是非常人,皇帝的喜怒哀乐都不是可以轻易去揣摩的,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皇帝讲究的是权谋心术、驭人之道。尤其是雍正这样在争夺皇位的道路上九死一生,更讲究帝王之术。

在雍正眼里,或者说在帝王眼中,只要是为了王朝能够长治久安,那么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人是不能牺牲的。

张五哥先跟随康熙,在陪伴雍正,见了太多的是是非非,又见到邬思道的激流勇退,他一定会想得特别透彻!


老十三对张五哥有救命之恩,为这位贤王守灵反而于心无愧,又能更加得到雍正的赏识,保证自己的家族圣恩不断。

剧中的老十三虽然贵为满洲亲贵,但也是少有的对普通人有情谊的人,对人的和善也使他得到了贤王的称呼。

张五哥家中遇难,如果不是老十三出手相助的话,张五哥恐怕会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这在封建皇权的时代,是特别值得珍惜的一份感情。

所以张五哥后来冒险向康熙请罪,就是为了报答老十三的恩情,树立了在康熙眼中的忠义形象!


雍正登基后,张五哥选择为老十三守灵,自然又加重了自己在新君心中的份量!

为什么这么说?

雍正登基后在面对老八党的咄咄逼人时,是张五哥及时拿着金牌令箭找老十三救驾,为雍正化解了第一场危机。

雍正对老十三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他登基后需要树立自己治国严谨,但也拥有真情的皇帝形象。

此时张五哥提出了为老十三守灵的要求,正好符合了雍正内心深处的渴盼,再次为雍正解决了一个难题。

这样犹如及时雨的侍卫自然会打动雍正那颗坚硬的心。


纵观《雍正王朝》,邬思道的进退那是他清楚自己的谋略已经不适合坐上皇位的雍正,所以必须远遁,否则是否能活下去是要打问号的。

而张五哥的进退对他来说却是最合适的上上之选。他选择为老十三守灵,不仅对他忠义形象的树立更加坚固,同时又躲开了政治上的是非之地;最后还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同。

这样的人如果不能荣华富贵一生,不能恩泽后代是说不过去。


江东汪郎



张五哥,朕来问你,你认为众多皇子中谁最好?朕要听你的真心话。

奴才不敢说假话,我认为十三爷最好。

因为他救过你的命吗?

是,但也不是。

怎么说?

十三爷侠肝义胆,做人光明磊落,不背后使诈。奴才佩服他,认为他是最好的。

那你认为他也是最适合做太子的吗?

奴才,认为最好的也也不一定适合做太子,十三爷正直善良,不会拐弯,容易被人利用。

好一个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竟然评判太子标准了。

奴才,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所以索性皇上问话,我就只讲真话。

好一个只讲真话,朕要赏你,说吧!想要点什么?

奴才,只想陛下赏奴才一个天大愿望,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说吧!朕答应你!

奴才,请求陛下放了十三爷(十三阿哥胤祥被软禁宗人府,实际上是康熙对其保护,历练心智的采取手段,康熙故意引出老十三话题,实际希望找一个借口放人。)

朕答应你!(康熙忍住了情绪,犹豫片刻答应了。)

张五哥与康熙皇帝在畅春园里雪地漫步,正直太子被废,九王夺嫡的紧张时刻,康熙需要给心目中未来的储君培养更多的人才,十三阿哥胤祥是可以大用的,四阿哥胤禛已经被自己雕刻成了冷面王,他需要一个帮手。此外,通过江夏案处理,康熙发现张五哥是一个难得有勇有谋的忠孝仁义之士,把他留在身边历练,说不定可以派上用场。



康熙皇帝结束了超长待机,走的很匆忙,没有明诏继位储君,只是塌前临时遗嘱四阿哥胤禛继位,空口白牙人走茶凉,八爷党当然不认同,准备积极发动宫变,生死危亡之际,不起眼小人物张五哥出现了。张五哥拿出了先帝的金牌令剑,到宗人府释放了胤祥,接着调动京师周边军马,控制住了局势,为雍正顺利继位立下汗马功劳。



雍正继位了,张五哥仍然在宫内做侍卫,十三爷格外亲睐他,两个人合作扶持雍正皇帝。张五哥送别雍正爷潜邸时的师爷邬思道,邬思道赞赏张五哥为人,给他建议暗示他,雍正主子生性多疑,你知道这么多秘密,要当心啊!要找机会远离宫墙,一入宫门深似海啊!张五哥何等聪明的人,看多了皇家的骨肉相残,心里早有退意。

胤祥高负荷运转,导致电量不足,英年早逝,雍正主子正在为此悲伤,张五哥提出替十三爷守陵寝,当然会被认作忠义之举。张五哥服侍了两代君王,全身而退,难能可贵!


唐俊龙55398571

向敬之

《雍正王朝》中,张五哥选择辞职为已故怡亲王胤祥守墓,报救命之恩,这是情分所在。倘非胤祥向康熙陈情,法场救人,张五哥也就被李代桃僵,做了不法分子任季安的替死鬼。

康熙选择张五哥为御前侍卫,而且很赏识。此时,胤祥还是皇子,后来成为了新君雍正的最得力助手,张五哥也继续为雍正服务。虽然张五哥对雍正承诺,为老十三守墓三年后,回来报答雍正。

但是,电视剧不再安排他出场,兑现自己的承诺。张五哥选择去守墓,也算是终结了他的政治人生。

让贫民出身的张五哥,侥幸成为御前侍卫,这已是编剧打破清朝宫廷规矩。如果再让他回到御前,有所升迁,也是虚假了历史现实。

清朝开国之初,对保卫皇帝和皇宫的侍卫选择,有着明确的出身要求,即他们必须来自皇帝亲率的满洲上三旗(镶黄、正黄和正白)。

康熙朝的御前侍卫,有着明确的职务规定,而不是指代皇宫的侍卫。康熙朝,特设御前大臣和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由皇帝亲自选授。人员的来处,基本上是皇家宗室子弟、满蒙王公勋戚子弟以及皇帝赏识的优秀侍卫。

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均归御前大臣(掌乾清门侍卫司员诸务,由王公大臣出任,同领侍卫内大臣平行)管理,而不隶属领侍卫府。可以说,即便是一等侍卫,倘若不出众被皇帝赏识,也难以成为御前侍卫。

清朝皇帝有着严格满汉大防,虽然康熙以降,皇帝们特擢武进士优异者、享有汉臣世职子弟进入领侍卫府的侍卫行列,但这些人要想再被直接选入御前侍卫,更是难上加难。

张五哥虽然与老十三,以及雍正,有不少交情,还让妹妹阿兰伺候胤祥。那也是胤禛、胤祥兄弟途径江夏镇的萍水相逢。张五哥既不在武会试中名列前茅,又非汉官世职继承者,如果被康熙直接选为御前侍卫,明显打破了满汉大防的禁忌。

这样的特例,编剧的艺术设计,也会使之戛然而止,否则就成了历史研究的特殊题材。


以礼观书

张五哥是否有其人,无考,姑且以剧擂剧,说一说《雍正王朝》中的张五哥要求去守陵的事。

1.张五哥主动提出守陵,不是不愿当侍卫,而是知道雍正无人可用、心忧如焚。

十三爷是雍正的铁杆粉丝,为雍正登基和稳固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因为如此,十三爷这样的“侠王”,慢慢变成跟雍正一样的孤家寡人。在雍正皇帝政敌如云的情况下,没有人敢于冒险去拍这个马屁。

张五哥是雍正的贴身侍卫,又跟过康熙那么久,对于主子的心思自然看得透。因此,他敢于冒“忠仆不事二主”之大不韪,主动请缨为十三爷守陵,此举看似舍皇帝而去,会让皇帝不爽,但其实正好解了雍正的燃眉之急。

2.张五哥是十三爷从刑场上救下的,只有他这样的人去守陵,雍正才真正能够放心。

古代都很迷信,对身后之事非常重视,尤其是出身皇家,对陵墓看得比谁都重。而守陵是个苦差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节假日,但凡出现盗墓的事情,那就是死罪。严重时,还可能牵连全家全族。

因此,守陵这样的事情本身就没人愿意做,而勉强被抓壮丁的人,又难免不会尽心尽职。所以,张五哥愿意去守陵,正合雍正心意,可谓一拍即合。

3.张五哥性情耿直,无法完全适应宫廷之争,离开是自保也是解脱。

从雍正登基以来,张五哥看得清清楚楚,这个雍正爷励精图治,但没过一天好日子,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他还知道,这辈子能遇到康熙、雍正、十三爷三个好人已经足够了,哪里会再有好事落到他的头上。

所以,趁着十三爷新丧的时机,张五哥自告奋勇离开宫廷,也是换取一种全新的生活,或者说是争取到了更好的存在方式。以他这样有一说一的臭脾气,真到了乾隆手上,恐怕比张廷玉的下场要惨得多。


军缘鑫播客

老祖宗有两句话很有智慧:

第一句是,人一走,茶就凉。

第二句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妻子。

变法必然要触犯一些人的利益,断了他们的财路,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人都是任你揉捏的小白羊。他们会百般阻挠你变法,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你,把你赶下台都是轻的,著名的商鞅,就被五马分尸了,这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这点在《雍正王朝》里表现的淋漓尽致的:雍正的新政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通过造谣诽谤,曲解你的政策,集体罢考,联名上书,甚至发动军事政变的方式来对抗你。

雍正断了太多人的财路: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损害了士绅利益,整顿旗务损害了旗人的利益,火耗归公损害了官僚的利益,杀朋党损害了清流的利益。

有时他们报复不了皇帝——毕竟皇帝高高在上,很难动得了——会对着帮皇帝办事的人疯狂撕咬。比如,追缴国库欠款,那些老狐狸们很清楚是康熙忧心国库里没钱了,才让人逼他们还钱的,但他们就是一边向康熙表忠心,一边疯狂地打击田文镜,让田文镜一下子从户部要员成了个知县。后来,在河南实行新政,又是倒霉蛋田文镜,被清流结党弹劾,好在雍正顶住了压力,不然他赴年羹尧的后辙也有可能。


张五哥是十三爷的心腹兼大舅子,十三爷又是雍正的铁杆,所以在雍正朝当御前侍卫比康熙朝还要得宠。

但没有了雍正呢,人走茶凉,他大概率要失宠。并且,他又是雍正即位的大功臣,恨雍正的人又那么多,到时候不打击他还打击谁呢?

十三爷死了,雍正眼看也要不行了,所以张五哥选择去守陵,这等于选择一份闲职,断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以避开政治漩涡,免了将来被它吞噬之灾。

认为张五哥守陵也不能躲灾的话,可以看看十四爷。八爷、九爷、十爷都被抄家,全家流放了,唯独十四爷不在政治漩涡,平安无事。

张五哥此举非有大智慧不能为。


待我施为地煞变

张五哥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就决定他一定没什么文化。皇宫里都是一些文化精英,智商也高。靠着康熙的庞爱,在宫里生活了多年。但在心里上他还适应不过来。十三爷的为人处事,很合他的性格,更何况,又是他的救命恩人,所以,他去为十三爷守墓,很正常。


一叶小舟168521774

十三爷是个侠王,又是张五哥的救命恩人。张五哥崇拜十三爷,也感恩十三爷;为他去守陵是出自内心淳朴的崇拜和感激,不是所谓的什么邬思道式的聪明、城府和心机,不要老把别人想的这么复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