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積極作為 不讓節日變“添堵節”

楊惠娟

端午佳節將至,又有不少人規劃起端午節小長假要帶著家人去哪裡玩。網上還流傳著一些請假、拼假攻略,似乎讓人有些迫不及待。可是大家又開始擔心起假日外出旅遊的路上堵車,一些景點人滿為患等令人頭痛的老問題。還有部分一線職工無法休假。很多人戲稱節日就是“添堵節”,還不如宅在家裡。

「青苹」积极作为 不让节日变“添堵节”

6月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發表了《中國人假日越來越多了》的報道,報道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定假日和週末休息日由約60天增長到115天,假日天數逐漸增多。從數字上看,中國目前全年公共假期天數和美國相差不大,放假天數基本合理,甚至可以說,中國人“一年的三分之一都在放假”。

但是,事實上中國人的休閒質量還不高,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便是休假扎堆現象。每到節假日,一些旅遊景點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時間內迎接大量客流,服務質量跟不上,人們的休閒體驗在下降。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團體以及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沒有實行年休假。扎堆在“黃金週”、“小長假”休假是第一選擇,帶薪休假依然奢侈,這就是當下很多中國人的休假現狀。但這樣的休假格局,在消費升級、國人追求品質旅遊的時代,顯然已經是嚴重滯後,必須得到改變。

不讓節日變成“添堵節”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積極作為。解決之道在於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實現“休假分散化”,分散人們的休假時間和空間。人們嚮往更美好的生活,不僅關心一年中那幾個“黃金週”和“小黃金週”,還關心怎麼把假期休得更好,通過休假提升幸福感。2013年發佈的《國民旅遊休閒綱要》提出:“到2020年全面推行帶薪休假制度”。2015年8月,國家明確鼓勵彈性作息,為職工週五下午與週末結合外出休閒度假創造有利條件。“2.5天休假模式”開始在一些省市施行。

帶薪休假不是福利,而是勞動者享有的基本權利。帶薪休假制度的實施程度既反映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也代表了國家、政府和企業的文明程度和境界。各地政府應主動擔當、敢於擔當、積極推動帶薪休假制度的全面落實。同時勞動監察部門、工會組織應充分發揮職能,主動介入,依據職權對單位執行條例的情況主動進行監督檢查,依法維護職工的年休假權利,扮演好勞動者代言人的角色,督促各單位加快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

假日增多是提升公民的休息時間和質量,應該是大多數勞動者都能享受到的合法權利。各方面積極作為,不讓節日變“添堵節”。唯其如此,才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