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港交所公佈美團招股書,王興上市夢“臨門一腳”

刚刚,港交所公布美团招股书,王兴上市梦“临门一脚”

總說不著急上市的王興這一次終於正式站在了二級市場的大門口。

在市場傳言了一個多月後,美團點評上市一事終於落下實錘。6月25日上午,港交所網站上掛出了美團點評遞交的招股書。

而業界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就是,美團點評到底賺不賺錢。

由於業務線足夠多元化,美團從團購到外賣,再到酒旅、打車等不同領域都受到諸多挑戰。因此,市場普遍的觀點是,美團每一次的成長都是“燒錢”燒出來的。

而這一次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是,2017年美團整體收入339億元,單淨虧損達到190億元。

不過,這190億的虧損是包含了“優先股公允價值”的調整前數字。

如果按照調整後的數據,2017年美團經調整後淨虧損為29億元。

要知道,正在詢價路演的小米此前也遭遇同樣問題。

小米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財年小米總收入為1146億元,調整後的淨利潤為43億,但調整前的數字為-439億。對此,小米CEO雷軍日前還公開解釋,招股書顯示小米虧損是因為小米是一家接受了大量風險投資的企業,在上市那一刻優先股要轉到普通股。

事實上,美圖此前港股上市時也面臨過上述煩惱。

這背後都是因為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

直白點說就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於合併資產負債表指定為負債,而公允價值增加於合併損益表確認為公允價值虧損。因此,過往融資發給股東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增加,帶來大額的“非經營性虧損”。只不過,這部分的虧損並未實際發生,也不會對公司運營產生任何影響。

如果按照經調整虧損淨額計算,美團點評的調整後淨利潤已經從2015年的-59億元收窄至2016年的-54億元,而2017年進一步收窄至-28.5億元。

上述招股書還顯示,2017年美團點評平臺上完成的交易筆數超過58億,交易額達3570億元。

此外,2017年美團的交易用戶數達到3.1億。自2015年至2016年,美團交易用戶人均每年交易筆數從10.4筆提升至12.9筆,2017年這一數值達到18.8筆,交易筆數三年增長超80%。而美團平臺的在線合作商戶從2015年的約300萬增長至2017年的約550萬,其中2017年活躍商家達440萬。

在營收上,美團2015年至2017年營收分別為40億元、130億元、3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3.2%、161.2%。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經營數據,以燒錢見長的美團點評這一次還展示自家的現金儲備。

美團點評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94億元,短期理財258億。

這意味著,到去年年底,美團點評賬面上還有接近452億元(約7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如果按照2017年調整後28億元的虧損額度,美團點評對於資金問題應該不用擔心。

但不得不提的一點是,2018年年初,美團殺入了以燒錢見長的打車領域,隨後又以近37億美元的總價格(以股權、現金、債務相結合的形式)買下了摩拜。

通過上述運作,美團點評成功躋身出行市場不可忽略的一極,但這個位置也的確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

而美團點評這次上市也被普遍解讀為王興需要更多的資金來保證多線業務開戰。

不過,也正是這些業務佈局撐起了美團點評如今的高估值。

美團點評正式提交IPO申請之前,坊間流傳,為避免稀釋股權,美團點評計劃按照港交所規定考慮出售該公司約10%的股份,以此計算,美團點評的目標市值將達到600億美元。

要知道,去年10月,美團點評完成一筆40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約為300億美元。

這也意味著,如果按照王興設想的600億美元目標,美團點評的估值需要在不到一年內實現翻番。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團點評如今還有著鮮明的外賣公司標籤,但是在王興規劃中,公司的未來是服務電商平臺,美團的假想敵是亞馬遜。國內大約6.5億的中產階層,這一用戶規模有著巨大的服務需求,包括旅行、出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