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京城——东单三羊商行

忆京城——东单三羊商行

东单三羊商行,位于东单北大街路西,东单三条东口往北约50米,经理叫杨德,是大学毕业生,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30年代初,毕业后,就在崇文门外花市四条开了个经营地毯的小商店,生意一般。不久,就迁至东单北营业,并悬出“三羊商行”牌匾。为什么起个“三羊”的店名呢?原来杨德弟兄三个,也就是“三杨”。所以“三羊”店名既是“三羊开泰”中国传统吉祥之意,又暗中说明我们弟兄三个,弟兄“三杨”。

忆京城——东单三羊商行

三羊商行比较宽阔,门面三间,中间专门经销中国传统工艺品地毯。北边这间经营古玩、玉器、象牙、金漆镶嵌、景泰蓝、绢花等。南边这间经营鲜花、花束和花篮等。三羊商行主要的顾客是外国人。所以,在三羊商行做事的职工都会说几句普通英语,学徒除去学习商品知识外,还要在晚上业余时间,学习英语。以便将来站柜台时,与外国人交谈做生意。北平解放后,三羊商行已没有生意可做,1952年就停业了。

山西《赵树理故居》有赵树理亲属捐赠的一批珍贵的革命文物。捐赠的有写字台一张,木椅两把。这套家具是赵树理1950年购于北京东单三洋委托商行的。原物是美国驻北平领事馆的办公桌椅。据悉,当时美国领事离开中国时,将此物拍给了委托行。从大行山到北京的人民作家赵树理写作之余偏爱逛委托商店,发现了这套红木家具,仅掏300元就买下了。这套西洋家具虽然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一点也没走样,坚实如初。

解放后1956年公司合营以后,三杨洋行改名东单贸易信托商店。虽然更名,但附近街坊们仍称它三洋委托店。

上了点岁数的北京人都知道,北京过去有种商店叫“委托商店”或是“信托商店”。当时北京城有四家委托商店最有名,东单、西四、北新桥和菜市口。西四委托商店名气挺大,在西四十字路口北边路西,商店里不像其它商店那么敞亮,有些昏暗,有时白天也亮着灯。商店里的味道也有些奇怪,有时闻着是呢子大衣的霉味,有时又像是座钟的发条味。商店里卖什么的都有——手表、收音机、家具、自行车、瓷器、毛呢服装、书画……东西好赖都有,基本上都是人家用过的东西。至于把东西放到委托商店来卖的缘由:有手头紧想换俩现钱花花的;有全家下放到干校家里物件没法处理的;有抄家抄来的,还有能让卖主今天想起来能把肠子悔青了的事——为了结婚把整堂红木家具拉委托商店仨瓜俩枣的钱给卖了,再换套组合家具……有卖的就有买的,那年月就有人专有逛委托商店的嗜好,不为买,单为逛,那会儿不兴叫“捡漏儿”,可懂行的人真能从委托行里,花百八十块钱买回劳力士手表,凤头自行车和黄花梨家具来。下图是60年代初期宣武门外菜市口的照片,右边把口的二层建筑是菜市口委托商店,始建于清朝中叶,原来是家当铺。

忆京城——东单三羊商行

在那个年代,工资不高,物资缺乏,票证供应,北京人的购买力可想而知,买不起,但可以看得起。看新商品去百货大楼、西单商场,看旧货,自然首选信托商店、委托商行。

北京人挺幽默,看,不叫看,叫“逛”,透着闲适、平和。爱逛此类商店的人都知道,虽然都叫信托商店,但经营侧重各有不同——天桥信托店以自行车为主,北新桥信托店旧家具最多,看各类手表、照相机、进口小玩意儿,那就得奔东单信托店。东单信托店这家门脸儿前店后收购,营业面积不小,营业员中老同志居多,说话和和气气,买不买的,百问不烦,百拿不厌。

请看下面一份政府文件:为了严格控制使用无线电台设备,今后民用超短波无线电话设备、无线话筒等,统由北京市百货大楼负责经销,属于收购查收旧的超短波无线电话设备、无线话筒等由信托公司所属东单贸易信托商店销售,经销设备品种、型号、功率及频率范围,由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审核。其它商业单位,包括市、区、县属生产服务总社、联社和劳动服务公司等所属商业网点,一律不得经销此类商店。对拒不执行京政发[1982]125号文件规定或未经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擅自销售民用超短波无线电话设备、无线话筒的商店,由各主管单位责令停售,并追究商店领导人的责任;购买单位可以退货,经济损失由商店承担。情节严重的,由市公安局、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查封货柜和库存商品,严肃处理。

忆京城——东单三羊商行

(转自新浪博客:ruiren491112)

忆京城——东单三羊商行忆京城——东单三羊商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