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我們知道有很多中文詞彙是音譯過來的,比如說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三明治(sandwich)、漢堡包(hamburger)、沙發(sofa)、霓虹(neon)等等,而這些詞彙基本上都是我們看一遍就能記住的了。

這裡舉一些你可能不大知道的音譯詞彙,胎(tyre)、香波(shampoo)、的確良(dacron)、開司米(cashmere)、計算機的“黑客”( hacker)、閥門(valve)、

倫巴 (rumba)、霹靂(break dance)、 踢他舞(tittup)、蒙太奇(montage)、

呼啦圈(hula loop)、蹦極(bungee)、汽車拉力賽(rally)、休克(shock)等等。

近年來,由於中國文化的不斷傳播,以及影響力的增加,英文中又突現了很多中文音譯的詞彙。至今牛津英語詞典已收錄了1000多箇中文單詞,如“fengshui(風水)”“goji(枸杞)”“guanxi(關係)”等詞彙都收錄在牛津詞典中。甚至“土豪”(tuhao)一詞還在2013年成為收錄至牛津詞典的熱門候選……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查詢截圖,圖中馬賽克處為廣告

近年外國媒體對於中國特色英文詞彙頗為青睞,在新聞報道中常常創造新詞來進行形容和解釋。就比如說2013年4月前後,美國華爾街精英們試圖做空國際黃金市場,導致金價大跌被大媽們力挽狂瀾的事件——中國大媽們一見價格降低,即刻在期貨和現貨市場瘋狂搶金。她們對黃金的購買力導致國際金價創下2013年內最大單日漲幅。中國大媽的行為一戰成名,她們與資本大鱷的角力被無限放大。為此,《華爾街日報》在報道此事時,甚至專創英文單詞“dama”來形容“中國大媽”。

中國特色的英文詞彙一方面是英美媒體在報道中國新聞裡的一個熱點,另一面也反映了英美媒體對中國社會現象的認知,也展示了他們眼中的中國。下面列舉幾個詞彙,話說,有些詞不說還真不容易看出來是音譯過去的咧……

Airpocalypse|空氣末日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2012年12月21日曾被戲稱為世界末日,雖然世界末日並未來臨,但一個月後,北京卻遭遇嚴重的霧霾汙染,“空氣末日”(airpocalypse)一詞應運而生。這個新詞由表示“世界末日”的 apocalypse 演化而來。

“末日空氣”並不是外媒為描述中國的空氣汙染而編出來的唯一詞彙,相比而言,“Beijing Cough”(北京咳)更為有名。這個詞還被白紙黑字的寫進了旅遊攻略,《Culture Shock!Beijing at Your Door》一書介紹稱:“北京咳”指不定時發生的乾咳或是喉嚨瘙癢,從12月份持續到4月份。

Straight Man Cancer|直男癌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今年年初,一眾國外媒體集體學習了中國人對大男子主義的最新叫法“straight man cancer”。如此耿直地逐字翻譯後,英媒還給出了一個意譯:male chauvinist pig。Chauvinist 意為“沙文主義者”,通常指極端地認為A好過B的人,male chauvinist 則指 “大男子主義者”。

Peking Pound|北京磅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2011年年初,由於中國顧客消費能力很強,英國媒體基於“英鎊”的概念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北京鎊”,即為中國人所花的英鎊。英國《每日郵報》稱,“北京鎊”所消費的 Burberry、LV、Gucci 等大牌奢侈品預計將佔整個奢侈品行業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Chinawood|中國塢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Chinawood”這個詞其實是印度人最先使用的,他們認為,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電影業,對其投入了大量資金,然而,即使政府和電影業共同努力,中國電影仍無法取得所期望的那種成功。

很快,這個詞也開始被美國媒體採用。《華爾街日報》對“Chinawood”這一模式作出了這樣的評價:中國電影製片商已經找到了一套電影生產模式——配以高品質的作品、充滿異國風情的佈景、眼花繚亂的動作和四海皆宜的主題,並生產出在波士頓和北京一樣暢銷的影片。

Rotten Women|腐女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中國腐女們對卷福和華生的意淫早已傳回了他們的英國老家,BBC 大篇幅報道了中國的“rotten women”現象,甚至還貼心地翻譯了腐女圈那句經典的“虐我千百遍,待你如初戀”——Sherlock tortures Watson a thousand times and Watson loves him like his first love.

Leading Dragon|領頭龍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2011年,BBC 特意用了一個在英語中極不常見的詞彙“leading dragon”(領頭龍)來表述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 這篇題為《中國,世界經濟領頭龍》的文章說,無論我們是否即將迎來“亞洲世紀”,有一件事很明顯:全球經濟的地理中心已經顯著地發生了轉移。如今,中國處於前沿和中心位置。

Naked Phenomen|裸現象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裸婚”“裸考”“裸辭”……具有中國社會特色的各種“裸”現象,自然會吸引大量外媒的關注。美國《基督教箴言報》的報道開頭就提醒讀者們稱,“這些有‘裸’字的新聞標題吸引了大量讀者,我希望當你點擊閱讀之後不會失望地發現,內容其實跟不穿衣服毫無關係。”

Leftover Women|剩女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美國媒體在報道“剩女”這一現象時,發明了“leftover women”這個新詞。要知道,“leftover”的本意是剩飯剩菜的意思,中英文的說法都是惡意滿滿。

Budget Husband|經濟適用男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其實“budget husband”這一詞源於“budget housing(經濟適用房)”,《大西洋日報》還順勢延伸出了“budget wife(經濟適用女)”。

Square Dancing|廣場舞

“中式英文”收錄在牛津詞典中~

“Square Dancing”這個詞其實並不是什麼新詞,在17世紀,它是英國的一種交誼舞,男女兩兩對跳。但到了今天,當你在外媒標題上看到這個詞時,他們圍觀的多半是無所不能的中國廣場舞大媽。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